[课外阅读风筝的答案三年级]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风筝的传说(二)

副标题: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风筝的传说(二)

时间:2024-06-19 00:3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让您有所收获。

  其一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

  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其二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禹时船上已有了风帆。

  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

  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风筝的传说(二).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yL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