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大学开学大约还有近半个月,就有不少学生急着想逃回学校。因为寒假父母安排了多场相亲,已让她们招架不住。一名女孩在10天里被父母安排了8场相亲,连喊“伤不起”。(2月6日中国新闻网)
大学生寒假回家,本应与父母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可好多父母却忙着在假期里安排孩子去相亲,一名女孩在10天里被父母安排了8场相亲,连喊“伤不起”。每逢佳节忙相亲背后是父母对子女婚姻的现实焦虑。
首先,父母的焦虑来源于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中国的家长生来就喜欢为子女操心,从孩子呱呱坠地,到长大读书上学,从上什么样的托班,到读什么样的幼儿园,再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家长每时每刻都在为孩子奔波忙碌,大学毕业了,即便找到工作了,家长的精神负担也没有减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孩子一天不成家,家长的心都放不下来。给孩子找对象使尽早成家,成了中国家长肩头卸不去的重担。不用说,那位10天被家长安排了8场相亲的女生的家长,早在孩子没放寒假之前,就开始托人东打听西打听张罗相亲活动了,成与不成放在一边,就凭家长为此付出的心血,稍微有点良知的孩子都会从心眼里感激父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其次,父母的焦虑来源于身边“优质资源”的稀缺。据国家民政局最新数据,目前我国单身成年人已经超过2亿,其中未婚的达1.4亿人,20-24岁年龄段最多,有8320万人。在相亲问题上,单身女青年的家长比单身男青年家长还要着急。在许多家长看来,女人再漂亮,一旦过了25岁就走下坡路,或许就没有多大市场了。正如报道中提到的那位有着3年相亲经验得女生柔柔(化名)所说:“又有才,颜值又高的好男人绝对抢手,趁现在年轻有资本的时候抓住了那是缘分,抓不住就要努力了。”难怪好多大中城市举办的公益相亲活动现场,前来给孩子“长眼”的家长远远超过单身男女本人。
再次,父母的焦虑来源于择偶标准的代际差异。大多数父母认为门当户对最靠谱,双方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工作性质、工资收入、房子车子等物质条件,是父母关注的重点,而单身男女则更注重双方的眼缘。报道中提到的今年21岁的下沙一高校中文专业大三女生小孟(化名)的相亲经历就很有代表性:个高1米85、鼻梁坚挺、一身运动、服特别有活力的颜值爆表的小学体育教师,除了对运动项目比较了解,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打游戏。交流中十句话不离游戏,她几乎融不进去,“两人讲不到点子上”;家境富裕的杭州一家银行的“金融男”,又因为看上去非常老成,头发少得可怜而遭到拒绝;今年22岁的会计专业大四学生柔柔(化名) 在父母安排的相亲宴上遇到的“沉默男”,虽然比较成熟,但“聊来聊去总是在说学习和专业,或许只适合做哥哥。”可见,父母相中的,不一定就是子女的“菜”。据资深红娘介绍,父母“押”着孩子找对象,成功率只有10%,家里人催得太紧,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为父母对子女的择偶标准了解不够,只凭自己主观愿望给孩子安排相亲,十次九不成就不足为奇了。
许多大学生父母抱着“十网九网空,一网九成功”的想法,不厌其烦地给孩子提供相亲机会,虽身心疲惫、“屡败屡战”也毫不后悔,这种焦虑说白了还是出于对孩子婚姻的一种过度关注。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则是两个家庭的事,子女应和家长充分商量和沟通,父母也应当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大包大揽只会毁掉孩子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