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美术、语文教案

时间:2022-10-12 07:0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美术、语文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

  课题
  《今天我值日》
  教学内容
  用绘画的形式,表示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示值日的情景。
  3、提高同学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同学做事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值日中人物各种动态的变化
  难点:值日中人物各种动态的变化
  教具准备
  教师范作或以前同学的优秀作品,
  绘画用具如彩笔、油画棒、水彩或水粉、彩铅。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通过回忆,在学校,班级中你做过什么值日?(学校里的值勤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做些什么事?做值勤员时检查同学的各项行为规范,如文明休息不奔跑,见到老师主动招呼有礼貌。做值日生时擦黑板,扫地,排桌椅……得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2、发展阶段
  请几位同学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同学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能用基本形概括出每个动作的特征。
  (教师可以用骨架的形式表示动态中的人物)
  出示几张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同学进行大胆的想像,启发他们考虑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手脚并用,一手擦黑板,一手擦窗,脚还可以扫地,让机器人一起参与劳动,把自身变成个巨人站在学校里值勤等等。引导同学组织画面,画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动作不宜复杂,只要表示值日时的一个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即可。
  3、收拾整理
  虽然绘画课地上因该不会有太多赃物,但也让同学注意周围卫生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运用。
  1、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谣和同学交流。
  2、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三、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阅读》中的相关文章。
  2、摘录文中优美语句。

4.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圆圆的沙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的积极态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不平凡的朋友,他就是圆圆的沙粒!板书课题

  2、课文中圆圆的沙粒最后变成什么了?

  二、利用反差,提炼主问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段落告诉你:他终于变成了珍珠呢?

  2、齐读课文的10-12自然段读一读。读了过后,看看你们会想到什么!(齐读10-12)反馈。

  三、细读课文,探究原因

  1、自由认真地读一读1-9自然段,利用手中的小铅笔勾画出这颗沙粒变珍珠的原因。

  2、反馈、交流

  (1)“十分真诚”: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十分真诚”的语气

  过渡:说了,那么做了吗?哪里看出来?

  (2)“下定决心,坦然钻进”:

  ★指名读第2自然段。理解“异想天开”和“坦然”。是呀,对于圆圆的沙粒的想法,同伴们并不支持,可他还是做了!可见他真的是“十分真诚”的!

  过渡:说了、做了,够不够?那,还有原因吗?

  (3)不动摇:(指名读第5自然段)

  ★创设情景理解“议论纷纷”。

  ★听到了这么多的议论,如果你就是圆圆的沙粒,你会怎么想呢?

  (4)“遗忘”:

  ★老师语言过渡6-8自然段那,齐读6-8自然段,体会圆圆的沙粒这时候的感受!

  ★同学们,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搁在这里,表示什么呢?

  3、情景创设:一天,蚌壳被打开了(课件创设情景:一只蚌壳慢慢地打开,出现一颗晶莹璀璨、光彩夺目的珍珠)。齐读课文的10-12自然段!用我们读书声为这颗成功的、不平凡的沙粒喝彩!(齐读10-12)

  四、感悟寓意,总结道理

  五、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科学道理。

5.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于、径、斜、枫

  3、说说记字方法:

  于:同“干”比较。

  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1)自学。

  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2)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1)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2)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3)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ylu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