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

时间:2021-12-14 08:51:0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文档大全网高三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助你金榜题名!

【篇一】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半径大约为10-14米~10-15米.

  2、玻尔理论有三个要点: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2-E1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圆形轨道运动.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

  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3、原子核的组成核力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将核子稳固地束缚在一起的力叫核力,这是一种很强的力,而且是短程力,只能在2.0X10-15的距离内起作用,所以只有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4、原子核的衰变

  (1)天然放射现象:有些元素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现

  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2)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有三种:、射线、射线,

  这三种射线可以用磁场和电场加以区别,

  (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或粒子后,衰变成新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这种变化称为衰变.

  衰变规律:衰变中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

  (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不同的,但对于确定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是确定的.它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

  (5)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互称同位素。

【篇二】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


  一、受力分析

  1、概念

  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的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重要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对应的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各性质力的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是否产生加速度)(是静止、匀速还是变速运动)。

  3、受力分析一般顺序

  一般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然后分析弹力,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是否有弹力作用;最后分析摩擦力,对凡有弹力作用的地方逐一进行分析。

  二、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隔离法在受力分析时要灵活选用:

  (1)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

  (2)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系统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2、假设法

  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三、受力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受力分析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的组合.

  (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3)画出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画在示意图上,准确标出各力的方向.

  (4)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到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运动状态,否则,必然发生了漏力、多力等错误。

  四、受力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受力分析就是指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受力分析时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力或合成的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免造成混乱。

  (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其中的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3)防止"添力":找出各力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为避免多力,应注意

  ①分析出的所有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

  ②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也分析进去;

  ③不能同时考虑合力和分力.

  (4)防止"漏力":严格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步骤进行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办法。为避免漏力,应做到:

  ①养成"一重二弹三摩四其他"的顺序分析受力的习惯;

  ②分析是弹力、摩擦力这些接触力时,按一定的绕向围绕研究对象,对接触面逐一分析.

  (5)受力分析还要密切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定未知力的有无及方向。

【篇三】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


  1、光的干涉现象: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差恒定(步调差恒定)的两束光,在相遇的区域出现了稳定相间的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的现象。

  (1)产生干涉的条件:

  ①若S1、S2光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则符合,(n=0、1、2、3…)时,出现亮条纹;

  ②若符合,((n=0,1,2,3…)时,出现暗条纹。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之间的中央间距为。

  (2)熟悉条纹特点

  中央为明条纹,两边等间距对称分布明暗相间条纹。

  2.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原理:两个相邻的亮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Δx=lλ/d

  测波长为:λ=d?Δx/l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只改变缝宽,用不同的色光来做,改变屏与缝的间距看条纹间距的变化

  单色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白光:中央亮条纹的边缘处出现了彩色条纹。这是因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复合而成的,而不同色光的波长不同,在狭缝间的距离和狭缝与屏的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光波的波长越长,各条纹之间的距离越大,条纹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各色光在双缝的中垂线上均为亮条纹,故各色光重合为白色。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双缝间距是已知的,测屏到双缝的距离,测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测出个亮纹间的距离,则两个相邻亮条纹间距:

  3.光的色散:

  不同的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干涉现象,用不同色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是不同的,说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从红光→紫光,光波的波长逐渐变小。

  4.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现象

  把这层液膜当做一个平面镜,用它观察灯焰的像:是液膜前后两个反射的光形成的,与双缝干涉的情况相同,在膜上不同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用图中实虚线来代表两列光,所走的路程差不同。

  在某些位置叠加后加强,出现了亮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现了暗纹。

  注意:

  关于薄膜干涉要弄清的几个问题:

  (1)是哪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2)应该从哪个方向去观察干涉图样;

  (3)条纹会向哪个方向侧移

  5.应用

  (1)照相机、望远镜的镜头表面的增透膜。

  (2)检查工件表面是否平整。

  6.光的衍射现象

  光偏离直线传播绕过障碍物进入阴影区域里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缝)的尺寸与波长可比(相差不多)或更小。

  单色光单缝衍射图象特点:中央条纹最宽最亮,两侧为不等间隔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应用:用衍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人教版高一物理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zG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