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政治考点_物理初三期中上册考点

副标题:物理初三期中上册考点

时间:2022-04-24 00:06: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三# 导语】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 祝你学习进步!下面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物理初三期中上册考点》,仅供大家参考。



  

1.物理初三期中上册考点

  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5.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2.物理初三期中上册考点

  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

  (2)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3.物理初三期中上册考点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

  (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

  1、组成:

  ①电源

  ②用电器

  ③开关

  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4.物理初三期中上册考点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温度;

  ⑵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5.物理初三期中上册考点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7.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物理初三期中上册考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zH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