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理解(26—30题):下面归出一些语段或一篇短文,要求考生通过仔细阅读分析,找出与所出题意最相符的选项。
26、唐代诗人王瀚《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下列对此诗的分析有误的是 。
A、前两句借葡萄美酒、夜光杯、马上琵琶三个带有西域特点的事物,并点明烘托了边塞征战的气氛。
B、第三句写将士们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死且不怕,酒又何惧。
C、第四句暗示战争十分残酷。将士生死未卜,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
D、从全诗看,这是一首描写将士利用战斗间隙举行庆工祝捷场面的诗,豪情激励,充满甘酒热血、不怕牺牲的报国壮志。
26.【答案】C。解析:全诗反映的是边边将士甘酒热血、不怕牺牲的精神,而不是“借酒来麻醉自己”的消极态度。
27、海洋中波浪冲击海岸时激起大量的浪花,冲击力可以摧毁坚固的建筑物,其中蕴藏着极大的能量。每秒钟在1平方公里海面上产生的能量可以达到20万千瓦之多,据科学家估计,全球波浪能的储量可以达到25亿千瓦。现在,沿海各国都十分重视利用这种能源作为发电动力。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的意思的是 。
A、 浪蕴藏有巨大的能源
B、 波浪能是世界上的能源
C、 世界上尚有25亿千瓦的波浪能等待发现
D、 沿海各国利用海浪能源可以发电25亿千瓦
27.【答案】A。解析:B项内容无法从文字中得出;C项不确定,文中没有说明目前人类已经利用了多少,还剩下多少,所以错误;D项,25亿千瓦只是科学家估计,并不确定,而且波浪能储量为25亿千瓦并不等于就可以发电25亿千瓦,所以D错误。正确选项为A。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28—30题:
目前,麻省理工大学的生物学家和工程师合作研制出一种双囊分子炸弹。这种“炸弹”是专门用来对付人体内的肿瘤的。它可以渗透到肿瘤中,切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将肿瘤封闭起来,使其消亡,并释放出一定量的抗癌生物毒素,而且还能比便对健康细胞的伤害。
传统治疗癌症肿瘤的疗法如化学疗法在杀死变异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健康细胞。接受治疗的病人也会因此变得虚弱,感到恶心,出现头发脱落现象,病人容易被感染。而这种包含在药物中的纳米细胞是一种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它能寻找并消灭癌变细胞,而不伤害正常,健康细胞,该研究小组的、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教授瑞姆·萨西瑟卡热说:“根据这种观点制成的药能使患者不受副作用之苦。”
这种纳米细胞总由一个大细胞泡套一个小细胞泡组成的。分子的外层就像一个脂肪细胞,能帮助它避开体内的免疫系统。否则它很可能被识别成外来侵入者,遭到袭击。同时,这种纳米细胞非常小,直径只有200纳米左右。这样,它能轻易滑进肿瘤那种多孔状的结构中,但却又无法从血管中跑出,一旦这种纳米细胞进入体内,它的外层就会在12小时内自动释放出一种药物,开始破坏肿瘤血管,封闭它的血管。30小时后,外层基本上分解完全,并暴露出内层细胞泡,这种细胞泡会被肿瘤中的酶自然分解。在这之后,剩下的部分就会释放出它的化学药物包,使其在之后的15天内,慢慢渗入癌细胞中。
目前,在实验室实验中,研究小组已经成功的将患有黑素瘤和肺癌的老鼠寿命延长到了65天,而往常,即使在的治疗方法下,这种老鼠也只能活28天,不过,研究者也表示要把这种药真正用到人类身上还需要面对很多挑战。
28、下列选项中,对“双囊分子炸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直径只有200纳米左右的细胞
B、该细胞由大小两个细胞泡组成
C、该细胞能包裹肿瘤,从而切断其血液供应
D、该细胞在消灭癌变细胞的同时,不伤害健康细胞
28.【答案】C。解析:按文中的说明,该细胞是“渗透到肿瘤中”来切断肿瘤血管的,所以C项“包裹”是错误的。
29、外层细胞泡释放药物的主要功能是 。
A、避开体内的免疫系统 B、破坏并封闭肿瘤的血管
C、分解内层细胞泡 D、渗入肿瘤并杀死癌细胞
29.【答案】B。解析:文中原句,“它的外层就会在12小时内自动释放出一种药物,开始破坏肿瘤血管,封闭它的血管”,因此正确选项为B。
30、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囊分子炸弹进入体内后至少30小时,其内层细胞泡才能释放出化学药物包,并在随后的半个月内慢慢渗入癌细胞
B、实验室实验成功地治愈患肺癌的老鼠,说明这种药真正用到人类身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C、双囊分子炸弹一旦研制成功,其的优势将是识别并消灭癌变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
D、纳米“炸弹”的发现使人类攻克癌症的课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30.【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实验室目前的成果是“将患有黑素瘤和肺癌的老鼠寿命延长到了65天”,尚没有治愈,所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