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10篇]

时间:2023-05-24 04:3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亲子教育# 导语】®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了《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10篇]》,包括地理、科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开拓视野,增强自信心和探索精神。®文档大全网希望这些知识能够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出色。

1.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 篇一


  海水中的成分究竟是什么呢?

  据研究,海水中的盐类有些是和水蒸气一起从地球中喷出来的,有些则是地表面的盐随河水流到海中。因此,海水中的“咸”味主要是由食盐构成的,而食盐则由氯和钠这两种元素构成。

  除了食盐,海水中还含有其他成分。例如,海洋里各种生物的骨骼都是由钙和硅组成的,因此海水中也含有这两种元素。此外,海水中还含有微量的铜、金和银等元素,但含量非常少。

  据统计,每公斤海水中含有约0.1毫克的铜。而像龙虾这样的海生物身上也含有铜,平均每100克的龙虾就含有5毫克铜。至于金和银,它们以1/1000~1/100万毫克大小的胶体粒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平均每立方米海水只含金0.01~0.09毫克。

  综上所述,海水中含有多种元素和化合物,这些成分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 篇二


  如果地球上的冰全部溶化,海面会上升多少?

  地球上的冰有88%以大陆冰河的形式被固定在南极大陆,11%被固定在格陵兰,其余的在北极海的岛屿及其周围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阿尔卑斯山、喜玛拉雅山山脉。

  冰河的厚度在南极平均为1.9千米,格陵兰为1.5千米。

  如果这些冰全部溶化,那么海平面就要上升66米左右。

  根据记载,在距今5000年的绳文时代,只因年平均气温上升2℃,海水就进到了日本关东地区的中心地带,现在各地还有残留的贝冢。大概那时有的地方海平面就上升了近5米。

  我们通过过去地质时代的调查情况来看,从2亿年前的中生代到6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初,极地似乎没有冰。据说如果南极的平均气温上升10℃左右,就会变成类似那个时代的湿暖气候。

  现在人们还搞不清楚气温变化的原因,因此,这也是需要你们探索的课题。

3.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 篇三


  条条河流都是流进大海的吗?

  在彩色地形图上,蓝颜色表示地球表面的水:海洋、湖泊、河流。河流是用蓝色的线条画的,大部分细细的线条,渐渐并成一条米日线条.通向海洋。也有些蓝线条,并不通向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里,或注入到一些内陆湖中。这种不通向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也叫内陆河)。我国西部地区就有很多内流河,所以并不是每条河流都流人大海的。

  为什么我国西部的河流,不流进大海里去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二是因为山脉阻挡了河流流人大海的通路。

  我国西部地区离海很远,海洋的湿润空气不容易来到这里。空气里的水蒸气含量小。很难凝结成云,因此很少下雨和下雪,雨雪稀少,地面上的水就少,河流的水来源自然就少。为河流提供水源的,还有地下的泉水。可是泉水也是地面上的水渗到地下形成的,天上降水少,泉水也少。

  幸好那里高山降雪量较多,夏季的冰雪融化,成为内陆河的主要水源。但水量毕竟小,山麓一带的灌溉还要用水,汇进河里的水就不多了。再加上西部地区有许多巨大的盆地,盆地周围高山环抱,而河流水量小,力量很弱,没有力量穿过高山,流进海洋。

4.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 篇四


  海底的山会比陆地的山高吗?

  以海平面为标准,陆地的山峰点是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8848米)。

  在海洋里,仅是太平洋里就有“海山”2000座以上。这些“海山”大多分布在海面以下4~5千米深的海底,一般高度在l千米以上。这些“海山”多为海底火山或未经海蚀的沉降火山岛,其中还包括一些分布于海面以下1~2千米深处的海底平顶山。

  从海底平顶山上还发掘出了大约8500万年前的浅海文蛤化石。另外,山顶四周还有很多珊瑚礁状物。由此可见,海底平顶山是由于海水的浸蚀削减后才沉降了1—2千米。

  海底还有比海洋底部更深的海沟,最深处达11034米。所以,从海沟底部算起,有些“海山”的高度可达10千米。至于海底到底有多少座山,高度各为多少,目前,我们还不十分清楚。通过今后的海底探险,也许还会发现世界的“海山”呢。

5.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 篇五


  海底有淡水吗?

  同学们都知道海水是咸的。可你知道海洋中也有淡水吗?回答是肯定的。在我国闽南的漳浦县古雷半岛东面,有一个盛产紫菜的小岛叫菜屿,距该岛约500米处的海面上有一处奇异的淡水区,叫做“玉带泉”,这一带渔民和来往船只在此补充淡水。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东北部之间的海区,周围海水含盐量很高,但中间有一片直径为30米的海域,水却是淡的,这里水的颜色、温度、波浪同周围的海水不同,人们称它为“淡水井”。

  为什么海洋中会出现“淡水井”?经过科学考察后发现,这些“淡水井”的海底都有一口喷泉,能够源源不断地喷出一股强大的淡水流,当喷出的淡水顶开海水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同周围海水完全不同的淡水区。

  海底为什么会有淡水呢?这是因为在几十万年前有些海底还是一片陆地,陆地上众多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白为形成地下含水层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其中的水分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6.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 篇六


  昆虫之间是如何说话?

  昆虫之间,特别是雌雄之间的会话,是通过气味、鸣声、光、色等进行的。

  昆虫依靠气味的会话是通过触角闻味进行的。同一种类的昆虫,一方嗅到对方发出的“性信息素”,就能准确无误地交尾。

  这种例子很多。蟑螂成群聚集在隐蔽的地方,是靠粪中所包含的

  “集合信息素”的气味。臭大姐的幼虫是靠气味群居在一起,如果敌人接近,便放出浓浓的气味,以此通知同伴有危险赶快逃散,这叫“警报信息素”。它们还能用不同浓度的气味发出集合或逃散的不同信息。蚂蚁一发现食物就从腹部的末端分泌出“路标信息素”,在地面布出一条有气味的路以告诉同伴。蝉和秋鸣虫的雄性是用叫声来招引雌性的。雌性的浮尘子是利用腹部振动带动稻叶和稻茎振动而与给雄性信息的。

  萤火虫雄性和雌性的会话是靠光。种类不同的雌雄萤火虫,发光的节奏也不同。雄性的白蝴蝶,是根据翅膀的颜色来识别雌性的。

7.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 篇七


  昆虫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昆虫头部都有一对触角,既有像蝈蝈、蝴蝶那样的长触角,也有像瓢虫、苍蝇那样的短触角。另外,触角的形状也各种各样,有丝状、棒状、念珠状、锯齿状、栉状和羽毛状等。触角除有嗅觉、触觉和感觉外,还有其他一些功能。它的作用相当于人的鼻子、指尖和耳朵。触角上面还长有许多不同形状的感觉器官,可用来接受和分辨气味。

  危害桔树的凤蝶之所以能准确地落在桔树上产卵,马铃薯瓢虫之所以能一点儿不差地落在马铃薯叶上产卵,它们都是靠触角来分辨气味的。

  另外,蟋蟀靠前肢胫筋,蝉靠腹部鼓膜下面的所感器,均可“听”到声音。雄蚊之所以知道雌蚊正向自己飞来,也是因为它的触角上有一个相当于人耳的器官。

8.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 篇八


  蝴蝶与蛾子有什么不同?

  夏日,无论你在田野、林地、泉边,还是在都市或村镇,常常会遇见翩翩起舞的蝴蝶。而在夏日的傍晚,又会看到灯光下忙碌飞行的彩蛾。若是你捉来一只蝴蝶和一只蛾子,粗看起来,除了花纹不同外,似乎两者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其实不然。

  蝴蝶与蛾子都是鳞翅目昆虫,都有十分美丽的翅膀。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无论生活习性还是身体的形态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蝶在白天活动;蛾子多在夜晚活动,习惯扑向灯光。

  蝶的身体瘦长;蛾的身体粗短。

  蝶和蛾在静止停息时,蝶的双翅竖立在背上;而蛾的两翅一般平叠在背上,像屋脊一样。

  若用放大镜观察蝶和蛾的触角,你就会发现,蝶的触角细长,其末端膨大,形状好似一根长棒;蛾的触角多为丝状和羽毛状。

  若把蝶与蛾饲养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它们产了卵,卵孵化成幼虫,幼虫蜕皮化蛹……你就会看到,蝶与蛾的幼虫和蛹,更是有明显的不同。蝶的幼虫,体表一般都很光滑,颜色鲜艳,化蛹时不作茧;而蛾子的幼虫,体表一般都有很多毛,化蛹时钻人土中作茧,或在枝叶间吐丝作茧。

  但无论是蝶还是蛾,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它们的幼虫一般都吃食农作物的叶子,都是害虫。

9.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 篇九


  动物可以发光吗?

  在生物界中,从原生动物到昆虫乃至鱼类,都广泛地存在着生物发光现象,人们对此既感惊奇,又觉困惑。’

  海里发光动物很多,如夜光虫、火体虫、磷虾、乌贼、章鱼等,当它们在水面密集出现时,犹如群星点点,蔚为壮观。经科学家的研究,它们的发光机制是因为身上覆着大量的发光细菌。

  其生物学意义在于觅食、求偶、甚至是求救。1964年,科学家们在红海发现了身长7~10厘米的奇特闪光鱼光脸鲷,它生活在红海和印度洋不到10米深处,或在较深的珊瑚礁上面,发出的光十分明亮,在水下18米远的地方就能发现。经研究,光脸鲷的发光也依赖于发光细菌,据测定,它的发光器中大约有100亿个发光细菌,对于其发光的生物学意义,就意见不一了,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引诱趋光性动物为食;也有人认为是为了迷惑敌人视线,逃避敌害;还有人认为这是群居生活的一个特征,发光是彼此联络的信号。

  除了靠细菌发光的动物外,还有一种至今不知其发光生化机制的棘皮动物。棘皮动物包括海星、蛇尾、海胆、海参、海百合等五类,它们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发光,但摩擦它的突起,把它浸在淡水里,滴人福尔马林或双氧水溶液时,就能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发光。

  棘皮动物发出的光线是浅蓝绿色和连续不断的闪光,经组织学研究表明,棘皮动物既没有固定的发光器官,也没有特殊的发光细胞,只是推测其表面的粘粒上皮细胞或一种变形虫样的细胞发光。对于棘皮动物发光的生物学意义,也存在着三种假说,即“警告色彩”、“迷惑敌害”和“报警信号”,但是三种假说只能解释棘皮动物发光的个别情况,不能解释整个发光现象。

10.少儿百科知识大全内容 篇十


  蜻蜓等昆虫悬停在空中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在电脑上模拟蜻蜓翅膀的扑闪动作,简·王认为昆虫在飞行时,是同时使用阻力和提升力的。就像人游泳时通过将水推开来前进一样,蜻蜓也通过推开周围的空气实现悬停。简·王说:“蜻蜓翅膀先是下降,接着突然收缩起来,再向上扇,轻轻拍动,然后重新开始这一轮动作。翅膀向下时形成的大角度推开了许多空气,回来时的扇动就要浅得多,说明翅膀在回来的时候遇到的空气阻力很小。划船时扳动船桨,或游泳划水时改变手和脚的方位也是同样的道理。”

  电脑模型很清楚地解释了蜻蜓是怎样悬停的,但翅膀又是怎样活动,使昆虫在空中前后左右变换飞行,甚至倒转身体呢?英国牛津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实验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让昆虫从烟雾中飞过,结果发现,单个昆虫在空中飞行时会将四种不同的空气动力学机制结合起来。

  更好地了解昆虫的飞行原理,将有效地促进飞行技术的发展,比如减少机翼所受阻力,制造微型飞机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1f4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