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具有哲理的话集锦

时间:2023-07-12 11:06:0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道德经在中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中的内容涵盖广泛,以致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内容朴素却又极致真理,真乃是人人必读的国学宝典。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道德经具有哲理的话集锦。欢迎阅读参考!



1.道德经具有哲理的话集锦 篇一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感悟】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

  2、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感悟】此句成为历众多名士的诉求。

  3、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2.道德经具有哲理的话集锦 篇二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评价。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4、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5、物壮则老。——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3.道德经具有哲理的话集锦 篇三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4.道德经具有哲理的话集锦 篇四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感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感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无为而任自然,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良的人。

5.道德经具有哲理的话集锦 篇五

  1、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的声音听不到声音,的形象没有形迹。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4、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33n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