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_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副标题: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时间:2023-08-24 13:4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口语交际 习作一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走进西部”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设计和讨论和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并开展活动,从而增进对彼此的相互了解。这次活动是学生自己设计并付诸实践的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策划与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随后安排的“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同时也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交往的范围不广,缺乏手拉手的对象。本次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同远方的同龄人取得联系,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利用书信开展交际活动,在信中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手拉手”活动的一些资料。
2.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各地的风格迥然,你们想结交更多的异地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3.组织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方式:网络 报刊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栏目……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4)……
三.确定方式,开展联系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⑴ 学生的策划可以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⑵ 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⑶ 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那么我们利用书信把这个活动告诉他们好吗?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教师提供联系地址: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设计好策划的内容,决定付诸行动 ,为行动的实施作好准备。)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古时候,人们把朋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心连心,手拉手”建立相关的联系的。记得在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情况:可以包括学习、生活、学校、班级等的情况。
详细地进行介绍一下自己班级所策划的活动方案。
提出自己对这次活动方案的实施建议。
并希望活动开展成功及建立永久联系。
……
2.回忆书信的格式及封皮的填写: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3.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交流充实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修改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四.誊写邮递
1.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或整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2.工工整整的写在稿纸上 。
3.邮递出去。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一
教材分析
“回顾•拓展一”包括三个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交流平台是对本组四篇课文的内容的回顾与交流,本次交流应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的认识与感受;走进西部,要引导学生结合四篇课文和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对祖国西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西部大开发建设等方面的了解和感受。二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的交流。这个交流的内容是两篇精读课文的表达特点,《草原》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白杨》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学习中的其他收获,如,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质疑、背诵、搜集资料等方面,只要有所收获,都可与同学交流。“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本单元的趣味阅读主要讲了标点符号的妙用。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2.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3.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朗读、大概的了解诗意,背诵古诗词,积累古诗。
5.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引入:
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大开发建设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
2.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⑴ 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思考在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⑵ 小组交流:
① 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
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② 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
《草原》: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写,脉络清晰、情景交融、中心明确、语言优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白杨》:借物喻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⑶全班交流、点评、总结:语言大师老舍的文章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时而直抒胸臆,时而精描细写,我们学习他的写法进行练笔,学以致用。其实借物喻人的写法在很多古诗中也经常运用你能举一例子吗?(〈〈墨梅〉〉、〈〈马〉〉等。)
3.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⑴ 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利用本文的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致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⑵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⑶ 总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你、他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诗是中华文学的瑰宝,我们应该多积累的,融进我们的生命中和血液中。如果长大后,多年以后我们还能吟读,还能脱口而出,那时何等美妙的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习诗句
(1)轻声读诗句读准字音,特别是“簸”字。读后指读随机点评,再齐读。
(2)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请边读边想,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3)交流:随机提问作者为什么会有上银河的想法?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4)想象画面,再读诗句。熟读成诵。
3.积累古诗。
把你读过的有关描写黄河景色的诗抄录在一起,反地朗诵比较。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第二课时
三、趣味语文
1.导入。
刚才我们背诵的王之涣《凉州词》是一首的边塞诗,被历来文人墨客传诵。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的书法家为她 的扇子题。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连声称妙,赐给他银子压惊。你猜这位书法家是怎样断句的?断句是什么意思?
2.尝试加标点。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4.那么漏了一个间字,用不同的标点,化诗为词,两者的意思果真没有发生改变吗?
5.课外拓展。这样的趣味故事还真不少呢!
(1)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红楼梦》中在描写林黛玉临终时,作家是这样运用标点的:“宝玉!宝玉!你好……”两个“!”写出黛玉用生命在呼喊;一个“……”将黛玉百感交集、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复杂心情和神态刻划了出来。句子省略的部分可以让读者充分想象,这样更能打动人的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省略号起到了许多文字不能起到的妙用。
6.总结。
一个标点使那个书法家化险为夷,保住了身家性命。标点的正确运用,不仅使文章语言通顺、脉络清楚,而且在文学作品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语言起不到的作用,希望大家平时在写作时能正确使用标点,为你的文章增添风采。
四.课外作业.
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3D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