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赋分,新高考改革推动从育“分”到育“人”的转身

副标题:新高考改革推动从育“分”到育“人”的转身

时间:2023-12-10 10:5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前,“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问的话题。教育如何从过度功利化转向更加关注生命本身的需要与价值?如何从高度统一的标准化培养,转向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培养?这些看似宏大的问题,在学校办学过程中不容回避。新高考改革以及为顺应新高考的高中新课改,试图为此提供答案。4月22日至23日,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新高考制度改革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全国近500位教育专家、高中校长及骨干教师们,试图从人才培养、学校育人与课程改革的政策、理论与实践探索等层面,探讨新高考改革如何促进学校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身,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高考牵一发动全身
  “学业负担沉重,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为高考而教,一切为高考而学,扭曲了高中教育的目标。”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说,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面最系统的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改革。以往也不断有关于高考的各种各样的改革,但多数都是单项的或者某一个侧面的改革,而这次有全面思考和总体设计,涉及考试招生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顶层设计的系统改革。公平与科学,是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两个关键词。
  “浙江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一体四面’”。浙江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边新灿说, “一体”指的是以学生为本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四面”指的一是“融通”,取消文理分科,实现知识融通,跨越非黑即白的两极思维习惯;二是“综合”,实行综合评价,拓宽评价的宽度,改变“唯分数论”的线性评价模式;三是“过程”,探索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延伸评价的长度,破解“一考定终身”难题;四是“选择”,扩大选择,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扭转“共性淹没个性”局面。高考改革面临众多两难问题,形成两难问题的基本要素是科学性、公平性和可行性;制约新高考改革的两对最基本的范畴是科学性和公平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关系,必须妥善协调这两对矛盾关系。
  刘海峰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高考改革关键要协调好几个矛盾,比如,统一考试与考查品行、统一考试与选拔专才、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保持难度与减轻负担、公平客观与考测能力、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公平选才与扩大自主、考出特色与经济高效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说到底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这考验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担当。
  浙江省一直走在课改前列,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寻求课程与教学的改进,思考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实现把更多的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授课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教育权交给学校,激发教育的内在发展活力,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在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看来,实施高中课改以来,浙江省在理念、路径和策略上对推进课程改革都做了系统规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体系、统筹规划三年课程修习安排、大力推进选课走班教学、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的变革等举措,在深耕课程改革的沃土的同时,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转轨,使学生学会合理规划,促进他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这表现在:学生对改革的了解和认同度高;学生的“选择权”得到充分落实与尊重;走班教学成为普通高中教学的“新常态”“多样化、特色化”成为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势。
  浙江的改革获得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田慧生院长的认可。田慧生认为,2014年以来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试点成效卓著,探索践行了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而择优录取的“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推动了学生高考科目选考、选课走班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化,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先行经验。而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吴霓教授看来,关键是探索出普通高中顺应新高考改革要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
  厘清高中教育的本质
  新高考来了,倒逼高中教育在“培养什么人”上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在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绪培看来,首先要厘清高中教育的本质。他认为,高中时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开始分化形成“性向”的阶段,这个时候教育具有启蒙的意义。张绪培提出,有些人对教育公平有误读,认为把不一样的人培养成一个样就是公平。其实公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并把“外压式”的动力转变为“内生式”的动力。张绪培认为,校长要办不一样的学校,培养不一样的人才;要意识到没有的学校,只有适合的学校,因此,每所学校都可以办成的学校。要培养真正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要把学生当成人来培养而不是追求分数的机器。
  前段时间,全国“两会”上出现了一批高中生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关注社会热点,杭州第二中学学生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校长,叶翠微非常支持学生们的做法。在叶翠微看来,“我们不该为社会培养灵魂苍白的刷分机器,而应该为社会输送有血有肉、精神饱满的完整的人。”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首先应该是“成人之美”,引领学生实现对人性的超越。人之为人,需要对这个社会有悲悯之心、仁爱之举。他希望学生们在青春年代就能涌动着心怀家国的血液。“学校教育,学生学习,不要唯分数而分数,唯文凭而文凭。分数只能说明你的学习能力有一定优势。人的发展、成功、幸福,更取决于人性的滋养。而这恰恰是需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并一以贯之,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叶翠微的话也是很多高中校长的心声。

高考改革推动从育“分”到育“人”的转身.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3N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