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时间:2023-01-02 01:2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一轮复习中,考生依据课本对基础知识点和考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扫描,已建构起高考基本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思维方法。二轮复习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依据考纲,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找准自己的增长点,提高复习备考的实效性。®文档大全网为你整理了《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三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你学习!

1.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直线传播的例证。

  (2)影是光被不透光的物体挡住所形成的暗区.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域内完全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域内只能看到光源的某部分发出的光点光源只形成本影,非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本影区域的大小与光源的面积有关,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

  (3)日食和月食:

  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人可看到月全食.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看到的是月偏食。

  2.光的反射现象

  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在原介质中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1)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定律表明,对于每一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平面镜成像

  (1)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为对称。

  (2)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眼睛在某点A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电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4.光的折射

  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将发生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②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sini/sinr=常数。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折射率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表示,即n=sini/sinr。

  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之比,即n=c/v,因c>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大于1.两种介质相比较,n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n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

  ★6.全反射和临界角

  (1)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2)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用C表示sinC=1/n

  7.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束变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1)同一种介质对红光折射率小,对紫光折射率大。

  (2)在同一种介质中,红光的速度,紫光的速度最小。

  (3)由同一种介质射向空气时,红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紫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

2.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

  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

  注:

  (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

  (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3.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1、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处处相等:I=I1=I2=I3.

  2、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

  U=U1+U2+U3.

  3、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R=R1+R2+R3.

  4、分压原理:串联电路中的电阻起分压作用,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U1∶U2∶U3=IR1∶IR2∶IR3=R1∶R2∶R3

  5、电功率、电功:串联电路中的电功率、电功与电阻成正比。

  P1∶P2∶P3=I2R1∶I2R2∶I2R3=R1∶R2∶R3

  W1∶W2∶W3=I2R1t∶I2R2t∶I2R3t=R1∶R2∶R3

  (1)电路的总电流等于流过各电阻的分电流之和。

  (2)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

  (3)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4)电路中流过各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阻值成反比,即阻值大的电阻流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流过的电流大,这种关系称为分流关系。

  (5)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与阻值成反比,表明阻值大的电阻消耗的功率少,阻值小的电阻消耗的功率多。

  (6)电路中消耗的总功率等于各电阻消耗功率之和。

4.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3、基本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

  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

  (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

  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5、常见题型: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

  (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

  (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

  (3)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

  (1)已知运动求受力;

  (2)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点、最低点的特点)。

5.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三知识点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三年级物理必修三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3Z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