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马牛不相及成语故事视频|幼儿益智成语故事:风马牛不相及

副标题:幼儿益智成语故事:风马牛不相及

时间:2024-10-06 02:0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婴幼儿# 导语】风马牛不相及。成语,表示两事物毫无关联,引自《左传·僖公四年》中: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形容当时齐楚相距很远,毫无干系,就如同马与牛即便走失,也不会到对方的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以下“幼儿益智成语故事:风马牛不相及”由®文档大全网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文档大全网!




  风马牛不相及

  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大力进行改革,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初期较强大的诸侯国家。齐桓公还打着“尊王攘夷”,拥护周天子的旗号,大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成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声威,就率领齐、鲁、宋、陈等八个诸侯国的军队去攻打蔡国。蔡侯只好连夜逃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援助。齐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国,于是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向楚国进发。

  楚成王派使臣到齐国军营中来,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这意思是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相隔这么远,就是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不料,您居然来到我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

  管仲立马替齐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周成王时的公卿)吩咐我们先君姜太公(即姜子牙)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讨伐,以辅佐周王朝,并且赏赐给我先君领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长期不向周天子进贡楚国的特产,我们要向你们征求;再有,周昭王巡行南方时,被淹死在汉水,我们要向你们问罪。”楚国使臣说:“不进贡特产,确实是我们的失职。至于周昭王淹死的事情,楚国是不能负责的。如果您要问罪,请您自己到汉水边去问吧!”

  管仲一时之间,哑口无言。齐桓公见楚国不屈从自己,接着就派大军来到召陵。楚国在强大的联军面前,只得派大夫请求议和。齐桓公得知楚国早已有所准备,如果用武力讨伐楚国,势必会落个两败俱伤,只好同楚国讲和,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军。

  后来,人们将楚国使臣所说的“风马牛不相及”引申为成语。——《左传·僖公四年》

  【求解驿站】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活学活用】这两件事本质完全不一样,简直是~。

  【妙语点拨】齐国与楚国本相隔万里,风马牛不相及,但齐国出兵攻打楚国,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借以隐藏称霸的真正动机。周昭王昏庸无道,当他第二次渡汉水时,当地百姓痛恨他,便为他造了艘大船。船是用胶粘成的。当船行至江中时,胶遇水分解,船也散架了,周昭王以及陪同官员纷纷落水而死。不难看出,大失民心是周昭王丧命的关键因素,管仲却将周昭王之死归到楚国头上,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近义】驴唇不对马嘴

  【反义】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成语资料

  读音

  风马牛不相及fēngmǎniúbùxiāngjí

  词语含义

  指齐楚相距很远,毫无干系,就如同马与牛即便走失,也不会到对方的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另解:指齐楚两国从来没有关系,就像马不会与牛交配一样,强调两国没有任何关系,因何齐国要来进攻楚国。(兽类雌雄相诱叫“风”)

  另解:牛走顺风,马走逆风,是说两国本来是向不同方向走的,两者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会发生冲突,你们为什么与我国发生战争?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曰:“牛走顺风,马走逆风,故楚子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俞琰的《席上腐谈》卷上载:”牛顺物,乘风而行则顺;马健物,逆风而行则健“.

  《古文观止》的注解也说:”牛走顺风,马走逆风,两不相及.

  由此可见,“风马牛”的本义是方向相反:“风马牛不相及”简作“风马牛”,后被用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成语典故

  《左传·僖公四年》

  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译文

  (僖公)四年春季,齐桓公率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穆公、曹昭公各诸侯的联军入侵蔡国。蔡军溃败,齐桓公就接着进攻楚国。

  楚成王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们两国走失的牛马也不会到达对方的境内。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引证

  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说:风,放逸,走失。谓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示例

  【风马牛不相及】汤显祖《南柯记》第二九出:“太子,君处江北妾处江南,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传》:“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马牛不相及之猫,有若此之大关系乎?”邹韬奋《揭穿妨害民主政治的几种论调》:“其实民主政治与‘散漫无政府状态’是风马牛不相及,乃是一种极寻常的常识。”

  【风马牛】杨万里《和张器先十绝》之二:“向来一别十番秋,消息中间风马牛。”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至于释迦牟尼,可更与文艺界风马牛了。”

  【风马不接】《宋书·王弘之传》:“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风马】刘知几《史通·断限》:“其与曹氏也,非唯理异犬牙,固亦事同风马。”

  【风牛】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方今越裳藐藐,驯雉北飞;肃慎茫茫,风牛南偃。”《隋书·礼仪志三》:“后魏及齐,风牛本隔,殊不寻究,遥相师祖,故山东人,浸以成俗。”张煌言《答赵安抚书》:“倘论践土食毛之谊,于弱朝原等风牛。”

  齐居于北海,楚近于南海,虽风马牛不相及也。不知君何以涉于吾地?(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咱们彼此其实没有丝毫关联,望帝和杜鹃也~。(郭沫若《百花齐放·杜鹃花》)

  士大夫儋爵赋禄,任民之安危福祸而漠然,塞耳关口,视若风牛马不相及。(宋杨万里《新喻知县刘公墓表》)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风马牛不相及.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43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