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家庭教育的误区

时间:2023-01-26 20:0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婴幼儿# 导语】当前,如何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出现了不少误区。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有关于家庭教育的误区。欢迎阅读参考!



1.有关于家庭教育的误区

  误区一:过早进行知识教育

  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这种现象: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学习的包袱。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知识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知识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知识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些父母则总是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第二天就问孩子学了几个字,一看孩子在玩,家长就不高兴。其实,幼儿阶段主要是玩,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让孩子们做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孩子在7岁前,要让他们多动手、多活动,让他们快乐地掌握知识。在幼儿教育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游戏之中,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通过扮演角色做游戏,学习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模仿角色的良好行为,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误区二:盲目进行素质教育

  在许多家长看来,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什么都学、什么都会,所以不惜精力、财力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他们在选班的时候,往往又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甚至不注意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至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失去学习兴趣。

  误区三:对孩子溺爱

  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成为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家长往往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问题。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是科学的爱,而是溺爱。像孩子要什么给什么,随孩子的意;想吃啥就买啥,吃穿,这些都是溺爱的表现。小孩子不懂事,家长应该有所分析,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可而止,如果孩子的要求家长认为不能满足,就是孩子哭闹也不能勉强满足,不过要给孩子讲清道理。如果孩子一哭家长就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他还会哭。

  溺爱的另一种表现是,许多家长认为,放手会让孩子“受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许多家长表示不理解:“两三岁的孩子,就让他们受挫吗?”

  接受采访的教育专家说,从婴儿落地开始,他就具有求知的能力,对世界充满好奇。而家长往往不敢放手让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比如不允许孩子玩泥沙,因为太脏;不允许孩子去碰剪刀、锤子,因为太危险。这一切确实避免了大人们的麻烦,可是却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探索世界的兴趣被削弱了,个性渐渐被束缚。

  根据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的特点,培养孩子意志力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挫折教育,包括游戏训练、劳动教育等。比如让孩子模仿并参与成人劳动,还可以由家长和老师人为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去经历,比如难走的路、在冬天的雪地里扮演哨兵等,家长不要太过于担心孩子受伤。

  误区四:粗暴式教育

  一些家长对孩子不满意,不是打就是骂,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请家长记住,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家长与孩子应该平等相处,意见不一致时家长应该给孩子讲道理,以理服人。如果长期采取粗暴式教育,容易使孩子具有攻击性,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粗暴式教育主要与家长的素质有关,从这个角度说,家长也应该多看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切不可一面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改善教育条件,一面又很不经心地使儿童在生理、心理上形成诸多障碍,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对于家长,不但应为幼儿教育付出心血,而且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教育问题,通过学习、研究,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

  误区五:家庭教育不一致

  爸爸和妈妈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比如孩子做错了事,爸爸在批评孩子时妈妈却护着孩子。有时是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比如孩子做了不对的事,爸爸在批评孩子时爷爷会在身边说:“你还说孩儿哩,你小时候还不如他呢!”如此一来,孩子就找到了避风港,这样会影响教育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如果爷爷、奶奶发现爸爸和妈妈在教育孩子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提出来,不要当着孩子的面。

  误区六:不与教师结合

  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后一切就由幼儿园负责,自己什么也不用管了,孩子出现问题总会说是幼儿园的责任,这也是由于家长不懂教育规律造成的。一些家长一听说老师批评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去找老师的事,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教育,会在孩子内心形成阴影。郑州某学校有两名学生打架了,班主任批评了两个学生,其中在打架中吃亏的学生的家长就带几个人到学校找到班主任进行殴打,造成班主任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这名家长的理由是“俺吃亏了你还批评俺”。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应该多与老师结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讲清道理,共同来教育孩子。

  误区七:不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

  孩子年小幼稚,如同一张白纸,对大人的言行深信不疑。家长的正确言行会使幼儿学到正确的处事要领;相反则会使幼儿是非不清,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幼儿时期也是行为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种养成是要通过行为来实现的。一方面,幼儿非常注意家长的言行,确定他们的言行是否一致;一方面则加以模仿,并在不断的模仿中形成道德标准。所以家长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要用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又要让孩子进行模仿,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专家们认为,目前我国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育儿,家庭教育多是“情感式+经验式”。虽然城市里有些学校、社区开办了家长学校,但多流于形式。而在广大农村,对家长的教育仍处于空白状态。“如何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还须有关政府部门加倍努力,毕竟,孩子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最后,年近七旬的席世荣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2.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1.教会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树立自信心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学生们在互相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说起自己的爸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带自己去哪里玩了,给自己买了什么东西之类的话题。有些学生说起来眉飞色舞,有的则在一旁插不上话。如果家长经常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联系,经常与孩子互动,带着孩子一起完成诸如共同旅行、进行体育运动、休闲购物等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还能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2.教会孩子学会心理调适,确保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包括孩子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一个优秀的学生至少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强健的体魄、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和创新的思维。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完善的人格。在人格养成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尤为重要,和睦的家庭、心平气和的交流环境等,有利于确保孩子身心健康。

  3.教会孩子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的教育不仅要靠良好的学校教育,还需要优秀的家庭教育。孩子放学回家后,如果在进行课后复习以及课前预习时能够得到家长的指导和陪伴,相比于独自完成作业肯定是有很大的帮助。家长的学习举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对于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4.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养成良好习惯

  优秀的学习、生活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用一生。家庭教育在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孩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并且会有样学样,从小模仿。

  5.教会孩子为人处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每个人一生都要修 炼的重要素养,具有正确的三观不仅对于个人是有益的,对于集体、社会和国家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家庭教育中,倡导孩子知错就改、诚实守信、学会感恩等,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

  6.教会孩子学会抗压,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

  学习成绩好,但心理很脆弱是不少学生的一个共性问题。有的学生受不了一点挫折,经不起一点考验,遇到一点难题的时候要么选择放弃要么选择退缩。有的则在考试前十分焦虑,深怕自己考不好。这些都是孩子抗压力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强的体现。在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抗压能力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让要孩子学会面对困难、直面困难,带着孩子一起攻克困难,这对于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家庭教育实用方法

  1:言传身教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教育的导师,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因为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会去信任的人,只有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2: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也要因人而异,没有哪一种方法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一个家庭里,男孩、女孩不一样,性格内向外向不一样,家庭条件好坏不一样,家庭教育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

  3:循序渐进

  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学会等待。

  4:创造机会,搭建平台

  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家长就要为孩子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孩子展示自己。比如说,参与家务劳动是孩子的权利和义务,家长就要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

  5:多鼓励,少表扬

  因为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而夸奖或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4.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哪些

  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质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也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地方,也就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就是启蒙老师。因此,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最早的。一般来说,经过三年的发展,孩子进入幼儿期,从3岁到6岁是学前年龄,这通常被称为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智力发展是5岁前最快的时期,也是早期智力发展的时期。如果父母在此期间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这将是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家庭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自从孩子出生以来,从童年到成年,他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住在家里。他正在接受父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有意或无意、有计划或无计划、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的。无论教育是如何和何时进行的,父母随时随地都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这种教育不断影响和展示儿童的生活习惯、道德行为、言语和行为等。它潜移默化的效果相当大。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说活到老学到老。因此,一些教育者也称父母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教育经常反映一个家庭的家庭风格。好的.或坏的家庭风格往往持续几代人,这种家庭风格往往与家庭成员的职业有关。

  3、家庭教育的权威

  家庭教育的权威是指父母和长辈在子女身上所表现出的力量和权力。家庭的存在决定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教养关系和情感关系。儿童在伦 理道德要求和物质生活需求方面非常依赖父母和长辈。家庭成员基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更大的限制。

  4、家庭教育的感染力

  父母与子女之间自然而密切的血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使得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子女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孩子们通常对父母的言行有很好的理解,他们的感情也是合理的。当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问题以及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时,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5、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家庭中父母和长辈对子女的个体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和学校教育更及时。发现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正,不要让问题一夜之间出现,把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这一代儿童能否培养成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人,关系到国家对后代的长远规划。父母应该首先明确教育方向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要求的原则。他们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视为私有财产。他们应该树立国教之子的观念,端正教育目的。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智的催化剂。

  儿童从婴儿期就进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小环境最终会进入大社会,接触家庭以外的人和事。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时常进入孩子们的视野。成年人采取隔离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视频会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反映当今社会的现实。这些问题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儿童,尤其是年幼的儿童,缺乏理性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他们比成年人更敏感。父母应该及时对这些问题给予指导,以提高孩子的识别能力。同时,他们还应该随时检查自己的行为,以便为孩子树立积极的形象,优化孩子的思维,防止孩子犯错误,甚至违反法律和纪律。

有关于家庭教育的误区.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48U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