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作文作为高考语文中专项占分的题目,已经让很多学生无策,很多家长着急,今天©文档大全网整理了2019年山西省高考前适应性测试作文题分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承载着国家的昨天和明天,只有让文化的传承和共享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地释放出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二:“兰州拉面”有200多年历史,传承自河南有着厨艺高手的中医世家。熬一锅牛肉汤需要20多种中草药。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也融合在一碗面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碗拉面帮助青海、甘肃的许多百姓走出大山,摆脱贫困,融入城市。许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兰州拉面”“青海拉面”的招牌。拉面成了百姓改变命运的“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加丰富的需求。下馆子更加讲究,哪怕一碗面也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可多数拉面馆仍为家庭作坊。一个炉子,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对餐饮品质提升的需求。这碗“脱贫面”还能吃多久?
以上材料出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改革开放40年,你周围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就中华文化传承问题,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
这个材料很像2011年课标乙卷有关“中国崛起”的材料。那段材料材料一写有关中国崛起的报道很多,材料二写中国崛起主要表现在六方面。中心词是“中国崛起”,从六个方面选择一个来写即可。
这段材料材料一提出了“文化传承”的观点,材料二以“兰州拉面”为例说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其实就是谈如何传承。在所给的要求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联系你的生活(现实),文化传承。其中,“文化传承”是中心词。所写文章中,这几个词应该有所体现。
命题人所列参考立意:
(1)要珍惜品牌文化
(2)只有共享才能保持文化长久发展
(3)保持服务特色才是立身之本
(4)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
【学习失误】
1、没有结合材料。对主要材料二的内容只字不提,弃材料于不顾是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大忌。“任务”哪里来?从材料中来,置材料于文外,就是没有完成写作任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起、承、转、合”中的“起、承”,一般情况下,就是指结合材料。
2、没有严密的说理过程。受2018年广东省在网上公布的优秀作文影响,相当一部分考生以罗列现象代替论证说理。作文不是在写“我的思考、理解、看法”,而在复制、抄写“我在网上看到的、我在电视里听到的、我从书本里背会的”。议论文是让人说理,不是让人呈现事实。(事实可以呈现,但不是为了呈现而呈现,而是为了佐证而使用。)
3、置身事外,缺少真情,更无真理。很多考生习惯于囫囵吞枣鹦鹉学舌。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习不会深入的理解,并且内化为实用的能力,只会生搬硬套,把套话、空话、官话胡乱粘贴、拼凑、组合,因而作文言不由衷,言不及义,通篇都是“正确的废话”。
4、扩充、拓展材料,再穿鞋戴帽。这一“妙招”似乎很受一部分师生欢迎。开头戴个帽子,中间就开始大肆地抄写或有选择地抄写或扩充原材料。原作文材料越长越好,考生抄写和拓展起来得心应手。六七百字抄好之后,再来一个穿鞋,于是乎,“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5、缺少深刻思想,缺少作文技巧。任何问题,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决问题方法,从来都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可是,考生的作文中不见什么奇思妙想,往往是九九归一的“大一统”,都是要“创新”“与时俱进”的空洞口号,没有实际做法。而行文,也少见独具匠心的技巧,能中规中矩写出典型议论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6、贴标签,喊口号。与第3、5点相应,作文里,标签、口号连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贴上“创新”“不忘初心”“改革”“战略”“强国”“与时俱进”标签,也不管这些词语与论证的内容是否吻合。
【下水作文】
中华文化的传承——坚守与发展
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屹立东方不倒,一定有其文化的原因。没有优秀的文化支撑,我们不可能发展,也不可能在经历外来力量的入侵后重生。中华文化影响了中国的昨天,也在影响着中国的今天。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的使命和责任。(提出话题)
文化传承离不开两个词:坚守与发展。(引出观点)
所谓坚守,就是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拿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兰州拉面来说,它融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养生之道,它的基本食材所形成的基本口味深入人心,这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它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是大众美食的代表,你再追求品质的提升,也不能脱离大众共享,让它变成少数“贵族”专享食品。这“大众”的地位也是不应改变的。
所谓发展,就是不能原地踏步,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还拿兰州拉面说事。生活好了,可吃的东西多了,当然口味也会发生变化,兰州拉面也可以适当改变一下调料;餐馆的舒适度不够,那就改善一下硬件设施;卫生条件不达标,那就要靠法规来强制执行。总之,社会在发展,对品质的要求也会提高。文化不变化,当然也就走不远。(联系材料,分说观点)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得益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就是坚守,就是对这块土地上产生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文化的坚守。我们经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会养一方文化。不同的土壤适合栽种不同的植物,开放出不同的花朵,这就是坚守的意义。但是,既然是“改革”,总要改变一些原来的东西;既然是“开放”,也要包容一些外来的东西。既吃中餐,也不排斥西餐;既过春节,也不排斥圣诞节;既为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而骄傲,也不拒绝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改变和包容中就会产生创新,一个创新的民族才是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民族。(联系改革开放40年的现实)
坚守和发展看起来是一对矛盾,却又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只有在它们的不断碰撞中,才能撞击出创造的火花。有了坚守,发展的步伐就会更加稳健;有了发展,坚守的东西就会更加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总结坚守和发展的关系和意义)
2019年山西省高考前适应性测试作文题分析.doc正在阅读:
关于清明假期的安全通知12-23
两岁儿童生动的睡前小故事【3篇】10-09
小学三年级日记200字左右三年级,小学三年级日记200字范文12-22
祝福美好生活的句子【三篇】10-20
给学生的2021新学期寄语:2021年新学期寄语精选10-01
舞蹈教师求职信【三篇】09-25
小升初奥数:应用题专项训练【三篇】02-16
演讲技巧:如何应对无聊话题03-31
2017年河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已公布):2017年河南南阳中考物理真题11-29
小学二年级语文复习题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