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教师招聘历史真题:2020年历史教师招聘专业基础知识练习题

副标题:2020年历史教师招聘专业基础知识练习题

时间:2022-01-05 06:35: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招聘# 导语】2020年的教师招聘已经开始了,同学们准备的怎么样了,为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以下练习题,快来练习一下吧!

2020年历史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练习题篇一

  1.《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二适”。这反映当时学者(  )。

  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强调变革和法律

  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重视规则和秩序

  2.“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这段材料说明该时期(  )。

  A.分封制解体  B.秦孝公时期秦成为大的国家

  C.礼乐制崩溃  D.当时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

  3.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孟子则认为圣人因其道德修养“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方能称之为圣人;而荀子提出“君子至德,默然而瑜”,意在颂扬遵循道德的人。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

  C.道德完善是实现政治统一的关键  D.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

  4.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

  A.有较强秩序和责任感  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5.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  )。

  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

  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  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据材料“礼者,天地之序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无两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规矩、道、法等概念反映了当时学者重视规则和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各思想流派相互竞争,故A项错误;“强调变革和法律”只符合法家,故B项错误;儒家孔子和道家老子并未主张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故选D。

  2.【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反应春秋战国时期,各个领域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原有的社会体系接近瓦解,D正确;材料“田氏取齐,六卿分晋”体现的是天子权威荡然无存,分封制被严重破坏,但还没有完全解体,A错误;材料“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说明的是秦孝公变强的手段,没有提到是大的国家,B错误;据材料“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可知,这是材料反映的一方面,C错误。

  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至关重要,荀子颂扬遵循道德的人,这体现了三位思想家对个体应当自觉追求道德自律的强调,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平等的意义;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道德完善对实现政治统一的作用;D选项错误,这些思想观点并非只针对国君,而是对社会中所有成员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4.【答案】A。解析:由材料“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儒家有为而无求”可知,儒家讲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这体现了他们较强的秩序和责任感,故选A。由材料“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可知,儒家和墨家的主张是相反的,这不是互补关系的体现,排除B;材料侧重不同学派的对比,并不涉及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儒学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排除D。

  5.【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孔子失去其本然形象。孔子被不同学派丑化、尊崇或美化,说明孔子的思想与各派思想的某些主张相矛盾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这正表明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故D项正确;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非其他学派的创始人,故A项错误;儒法道三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完全合流,法家和道家尊崇孔子只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法家和道家的主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故B项错误;墨家批判孔子只能说明孔子的某些主张与墨家思想相对立,不等同于儒墨两家思想相对立,故C项错误。

2020年历史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练习题篇二

  1.萧公权评价王阳明学说时提到:“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材料表明(  )。

  A.将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

  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

  2.王阳明提出“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等主张。据此可知,王阳明(  )。

  A.主张“格物致知  B.反对“天人合一”

  C.主张克服私欲  D.关注人的主体地位

  3.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

  A.藩镇割据的危害  B.伦理纲常的必要

  C.佛道思想的猖獗  D.宗法制度被破坏

  4.元代学者郭居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  )。

  A.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  B.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

  C.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  D.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

  5.宋人的审美目光不是专注于外在的形体、状态,而是内在的神理、涵质。形成宋代这一审美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社会制度的转型

  C.主流思想的发展  D.个性解放的推动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皆纯由个人自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等、自由”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这为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说明判断是非的标准不是权威,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并不宣扬自由平等,故B项错误;王阳明也没有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故C项错误。故选D。

  2.【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王阳明把人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从哲学派别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是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故D正确。格物致知是指“考察事物,获得知识”,与材料中王阳明的主张不符,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是指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与题干中的叙述无关,排除B项。题干中未体现“克服私欲”的相关论述,故C项错误。

  3.【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唐代虽然天下太平,但由于官方儒学的地位被削弱,导致少数民族风俗流行,三纲五常风气不正,以致没有君臣、父子、夫妇应有的样子,究其原因在于唐太宗……这样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所以出现藩镇不服从中央领导,朝中权臣横行专权的局面,从反面说明儒家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B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藩镇割据的危害,A错误;佛道思想此时被儒家思想吸收,演变为理学,C错误;宗法制度被破坏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的“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意在强调儒家伦理在元代已经走向了通俗化普及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文学艺术有自身的追求而非以教化为主要追求,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是在宋代而非元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地位依赖官方而非民间力量维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5.【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出宋人的审美思维的调整由外在走向内在,使审美出现新的变化,形成思维的内敛性,当时倡导理学—心学—美学的建构,理学家的理学通过文学艺术美术等表现出来,又回到理性,把美学观从外向转为内在的神理、涵质,得益于主流思想的发展,故答案为C。商品经济的繁荣带来的是通俗性的发展,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制度的转型,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审美的内敛,不是个性解放,D错误。

2020年历史教师招聘专业基础知识练习题.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5BG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