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一年级寒假作业_高一年级历史科目寒假作业及答案

副标题:高一年级历史科目寒假作业及答案

时间:2022-03-30 12:29:5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真正的梦想,永远在实现之中,更在坚持之中。累了,就停一停,让手贴着手,温暖冷漠的岁月;苦了,就笑一笑,让心贴着心,体味至爱的抚摸;哭了,就让泪水尽情流淌,痛彻心菲也是精彩。选择一条道路,就选择一种人生一种无悔一种执着。阴霾终会荡尽,狞笑终是无聊,卑鄙终会沉寂。©文档大全网高一频道精心为你准备了以下内容,感谢你的阅读与分享!

【篇一】

  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道德规范B.宗法关系C.战争祭祀D.儒学思想

  2.《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妒忌,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

  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

  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

  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

  3.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秦始皇陵秦长城阿房宫

  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工匠水平的高超

  4.“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清雍正帝

  5.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7.下面这幅漫画描述的是古代雅典()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D.实行“陶片放逐法”

  8.“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于()

  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B.梭伦执政时期

  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9.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

  10.假如你是英国人,想当选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成为英国某一政党的领袖②要得到议会2/3议员的投票认可③所在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④得到国王的任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11.下表为1854年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表主要反映了()

  党派赞成的议案

  非赢利志愿协会公司(10项)公立学校(15项)社会改革(监狱改革、收容所改革等)反对蓄奴制商业公司(49项)

  共和党71%68%66%82%77%

  民主党37%47%41%10%39%

  A.两党势均力敌B.两党在奴隶制问题上矛盾尖锐

  C.共和党在选举中占全面优势D.两党分歧日趋缩小

  12.德国1871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的基本原则,这包括()

  ①联邦制原则②君主立宪政体③君主权力受法律约束④权力制衡原则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13.下图所示是1860年在战争中被掠走、流失海外的圆明园中的物品鼠首和兔首铜像,近期被法国拍卖。侵略者掠走该物品是在哪次战争()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黄海海战B.台湾保卫战

  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

  15.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始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6.《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这实质上表明太平天国()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17.被称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的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B.清朝统治被*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D.中华民国的成立

  18.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的描写

  C.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19.“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一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

  A.北伐战争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D.淮海战役

  20.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答案:

  答案

  1.B2.D

  3.C[中央集权制有利于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搞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4.C

  5.D[内阁、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们距离皇帝的寝宫越来越近,反映出其愈来愈服务于皇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6.B[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梭伦改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体制;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民主政治。]

  7.D[克利斯提尼统治时期,如果在陶片上对某人的反对票超出半数,此人便要被赶出国门,以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8.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政府发放参政津贴,保证了下层民众的参政权利。]

  9.B[从材料可以看出罗马法修改的方向是力争实现贵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故排除D项。]

  10.A[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首相;国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名义上首相需得到国王的任命,但不对国王负责,而对议会负责。]

  11.B[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党在“反对蓄奴制”这个问题上分歧,体现了两党在奴隶制问题上矛盾尖锐。]

  12.A[1871年宪法的内容体现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但德国宪法赋予德国皇帝巨大的权力,议会无法通过创制法律的形式约束其行政权,因此,达不到权力制衡的目的,所以③④错误。]

  13.B[根据时间“1860年”可判定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14.A15.D

  16.B[从材料信息“国家统一支配”,“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可以看出是绝对平均主义。]

  17.C18.D19.B20.A

【篇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没。“大跃进”时期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以股息发放工资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股金证”“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信息说明B项错误;C项中贷款与图片中的“股金证”说法不一致,C项错误。

  2.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C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解析:选C。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3~1958年间,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八大”的正确经济决策使得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呈上升态势,而改造后期、“八大”以后出现的急躁冒进使得经济的发展出现回落,符合这一特点的是B;1959~1964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思想、自然灾害、苏联的背信弃义,使得经济发展持续下降,“八字方针”和“七千人大会”对“左”倾思想的纠正,使得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符合这一特点的是C;1970~1975年,“文化*”的“左”倾错误使得经济不断下滑。1973年周思来着手恢复、1975年邓小平的整顿使得经济发展出现两个高潮,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1979~1984年,改革开放的实行,使国民经济进入持续发展阶段,符合这一特征的是D。

  3.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解析:选D。四个选项均始于出现峰值的1958年,但A、B、C三项均属于宏观政策;一方面不构成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与能耗关系不大。“大跃进”以大炼钢铁、高指标为标志,直接导致“单位GDP能耗”达到峰值,故选D。

  4.(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解析:选A。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60~1965年”,这一时期国家开始纠正“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由此排除B、C、D三项。

  5.(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解析:选A。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在当时”等进行思考。根据教材知识可知,1960年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党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八字”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

  6.(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解析:选B。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形态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即集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因此选择B项。

  7.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解析:选A。建国初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材料中显示“一五”期间生产资料的生产有了大幅度提高,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A项符合题意;B、C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

  8.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解析:选D。材料说明农村经历了由小农经济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的变化,即由个体小农经济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再到“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其实质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其中最晚的人民公社开始于1958年,由此排除A项;这首山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各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由此排除B项;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没有认识到集体化运动是政府组织的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9.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

  第一年26.633.141.3

  第二年27.234.338.5

  第三年28.836.734.5

  A.1949~1951年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D.1979~1981年

  解析:选D。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农业、工业比重在逐年趋向合理。建国开始时学习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优化农业、工业比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0.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C。企业厂长经理发出“松绑”的呼声,说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受现有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无法调动企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松绑”的实质是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行公私合营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表现,因此排除A项;1984年实行的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因此排除B项;当时正处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不可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正确答案为C。

  11.(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下列三幅图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

  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解析:选A。三幅图片反映的都是1980年的事情,第一幅图反映农村改革,第二、三幅图反映的都是经济方面的改革,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确立是在1987年十三大上,B项错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是在2002年的十六大上,C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是在1992年十四大上,D项错误。

  12.(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解析:选C。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85年《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进行思考。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的活力,而国有企业工资改革的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企业活力,故C项符合题意。

  13.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C。1979年《人民日报》首次刊登广告的积极作用包括①、③、④,做题时应把题干信息与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和比对,尤其是关于对内改革的思想,也可结合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逆向思维,得出改革的实质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认识,②“实现中外合作生产”叙述错误。此时我国正在规划、建设经济特区,中外合作生产还未能实现。

  14.(2011年高考江苏单科卷)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解析:选A。三幅图片依次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土地归集体或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土地的用途都未发生变化,土地规模变化也不明显。

  15.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解析:选C。1919年的五四运动说明中国人民已觉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明民族独立,1979年的改革开放说明民族振兴,2009年我国已进入崛起时期。

  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人民日报》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材料2:某一历史时期的图片“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材料3: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材料4:

  请回答:

  (1)材料1、2反映的是什么运动?具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能从中吸取哪些教训?(10分)

  (2)与材料3相比,材料4中的凤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对经济建设的哪些启示?(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1《人民日报》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可知说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由材料2中的图片“一个萝卜千斤重”,可知说的是“大跃进”。由材料4中凤阳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可联想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结合四则材料,得出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答案:(1)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结果:浪费了资源和民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了1959~1961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困难时期。

  教训:不能单纯按主观意愿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由外出逃荒到农业大丰收。

  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实行生活必需品配给制度,往往是在战争状态下被迫采取的临时措施,然而各类票证在新中国历却流通了40多种。

  材料2: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几乎离不开各种票证。到商店购物,除了付钱,买粮要凭粮票,买布买衣服要凭布票。买油要凭油票,买肉要凭肉票,其他消费品如蜂窝煤、炉具、肥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烟、家具等都需凭票购买,甚至春节期间城市居民凭证每人只供应200克花生、150克瓜子。

  材料3:1999年10月1日始,分次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第五套人民币有八种面额,分别是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

  材料4:1985年中国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中国银卡”,……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卡”已司空见惯。

  (1)根据材料1,简要概括建国以来我国使用票证的特点。(4分)

  (2)结合材料1、2说明出现这一票证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材料3、4分析第五套人民币以及信用卡出现的主要原因。(4分)

  (4)谈谈你对上述变化的认识。(6分)

  解析:本题以各种票证的存废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状况变化的理解,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第(1)问可从图中提示的存在时间、存在范围、品种方面概括其特点;第(2)问要结合建国初期的经济状况分析原因;第(3)问要结合当前经济建设的成就分析;第(4)问要结合变化谈认识。

  答案:(1)范围广、品种多、时间长。

  (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财政经济困难,物资紧缺,供求矛盾突出;三大改造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品相对短缺;生产力的落后等。

  (3)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4)要实事求是,不断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或上述变化折射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高一年级历史科目寒假作业及答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5Ma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