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教育知识》高频考点

时间:2021-10-20 11:56: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资格证# 导语】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对于考试而言,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一点点,日积月累,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以下为“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教育知识》高频考点”,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文档大全网!




【篇一】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教育知识》高频考点

  一、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二)教育的慨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l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3.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

  ①中国

  夏、商、西周: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②西方古希腊教育

  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学习内容主要是“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称之为“五项竞技”。

  雅典学习内容主要为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方面。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雅典教育的显著特点。

  (2)封建社会教育

  ①中国

  《四书》、《五经》,特别是《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②西方

  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①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②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 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3.20世纪以后的教育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篇二】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教育知识》高频考点

  一、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其中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也是一种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2.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二、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

  (一)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

  1.双轨制

  2.单轨制

  3.分支制

  (二)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三、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清政府采取“废科举、兴学堂”的措施,开始了中国现代学制改革。

  (一)旧中国的学制

  1.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推行了“癸卯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3.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4.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二)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1951年颁布的新学制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标志了我国学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1995年颁布《教育法》

  1995年《教育法》对我国基本教育制度做出了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篇三】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教育知识》高频考点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强调了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它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织部分。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一)宗教本位论

  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二)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三)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等。

  (四)“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

  (三)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2020下半年中学教师《教育知识》高频考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6tU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