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杜甫的经典诗词《饮中八仙歌》

副标题:杜甫的经典诗词《饮中八仙歌》

时间:2022-03-23 20:46:0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饮中八仙歌》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饮中八仙歌》


  唐•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赏析】


  崔宗之曾任左司郎中、侍御史,后谪官金陵,常与李白诗酒唱和,流传作品有《赠李十二白》。诗人杜甫对崔宗之的描述为“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有一个成语叫做“玉树临风”,用来形容人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就是出自“皎如玉树临风前”这句诗。


  “宗之潇洒美少年”,诗人一开口就是“潇洒美少年”,称赞他是美男子,气质不凡,潇洒翩翩,赞叹之情犹如江水般绵绵不绝,究竟他有多么美有多么帅呢?“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他豪饮之时,高高地举起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他喝醉之后,身姿飘摇,宛如玉树迎风摇曳。他潇洒的醉态,俊美的丰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真是酒八仙之中最风流倜傥的。用今天的话来说,估计就是“帅呆了”“酷毙了”,走到大街上,随便都能迷倒一片女生。玉树临风,这个几乎专用来形容美男子的成语,就出自他身上,可见他美的程度。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歌成就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文表述


  语言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杜甫的经典诗词《饮中八仙歌》.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7E8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