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公告-2017年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副标题:2017年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时间:2024-01-19 02:06: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选择题
1.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A。
2.“两免一补”是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两免一补”具体是指( )。
A.免学费,免杂费,逐步给学生补助生活费
B.免学费,免书本费,逐步给学生补助生活费
C.免学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D.免学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每个学牛牛活费
【答案】C。解析: “两免一补”的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学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3.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团结协作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清正廉洁
【答案】B。
4.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是( )。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义务教育
【答案】D。
5.马老师大学毕业后到某小学当班主任,经常根据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调整学生座位,成绩的在中间靠前的位置,一般的在两侧,差的放在最后两个角落。马老师的做法( )。
A.可以促使学牛好好学习
B.可以有效管理班级
C.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D.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答案】D。解析:给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安排到不好的位置,或者设置“差生席”是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表现,不利于该学生的发展。
6.程某从小就想做老师,但因过失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缓期执行,执行期满后程某知道自己不能做老师了,但想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满足一下自己的愿望,以下正确的是( )。
A.程某当下可以报考
B.程某永远不能报考
C.五年后才可以报考
D.经严格审查后口可以报考
【答案】A.解析: <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题目中程某是过失犯罪,量刑轻于法律规定的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故选A选项。
7.美籍华人谢女士一直资助某个山区小学,当地政府为了表示谢意,想安排她在学校担任一定职务,不能安排的职务是( )。
A.校长
B.学科教师
C.教学管理人员
D.教学辅助人员
【答案】A。解析:不能安排谢女士当小学校长。根据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居住、并由具有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谢女士非中国国籍,不符合校长任职条件,故答案选A。
8.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明了在教学中应遵循( )。
A.系统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B。
9.一般来说,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比较剧烈,凶此,教育者应该(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有针对性
D.抓住关键期
【答案】C。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在此阶段切记“一刀切”。所以,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启示我们,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
10.校风校训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它也视为课程,它应属于( )。
A.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
C.隐性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C。
11.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延续性
【答案】A。
12.孙老师上课时外面突然一声巨响,许多同学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转向窗外,孙老师非常生气,批评大家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学上把学生这种注意叫做(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B。
13.为了记住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口,吴老师告诉学生“马克思一巴掌(18)一巴掌掌(18)打地资产阶级呜呜(55)叫”,这种认知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调节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D。
14.个体把已经学到的经验应用到在内容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类似的其他情境中,这种学习迁移属于( )。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B。
15.珍珍尝试了八次就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唐朝孟浩然的《春晓》。为巩固背诵效果,陈老师紧接着又让她背诵了四次,陈老师对珍珍采取的知识保持方法是( )。
A.深度加工材料
B.有效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
D.进行组块化编码
【答案】C。
,
二、判断题
1.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 )
【答案】×。解析: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2.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 )
【答案】×。解析: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3.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 )
【答案】√。解析: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外部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4.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 )
【答案】√。
5.班上的非正式群体在班级活动中只能起到消极作用。 ( )
【答案】 ×。解析:非正式群体是没有正式文件规定而构成的群体,其成员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当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与班级活动目标一致时起积极作用,反之起消极作用。
6.教学活动除了发展学生的智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品德、体质等。 ( )
【答案】 √。解析: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和培养,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
7.在“高原现象”出现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会下降一些,没必要大惊小怪。 ( )
【答案】√。解析:高原现象: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这属于正常现象,因此不必惊慌。
8.教师资格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资格证书只能在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省份内使用。( )
【答案】×。解析: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9.初中生李小强经常旷课,甚至和社会青年搅合在一块,进行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的活动。为此,学校研究决定开除李小强学籍。 ( )
【答案】×。解析:李小强是初中生,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10.教育方针要求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凶此,学校首先要抓好德育,其次才是智育,之后才是体育。 ( )
【答案】×。解析:全面发展中的德智体美劳是五育并举,并无先后之分。
11.为了防止学生被宗教活动侵害,学校应该进行宗教活动和宗教仪式的宣传。( )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12.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在根本卜^是一致的。( )
【答案】√。解析: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都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13.由于晕轮效应,对于同一个错误,老师对好生和差生的评价是不同的。 ( )
【答案】√。解析: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也称为光环效应。由于晕轮效应,老师会认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其他品质也不好,带有严重的偏见,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是偏爱。
14.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明显。 ( )
【答案】×。解析: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只有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因此,并非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明显。
15.教科书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参照材料。 ( )
【答案】×。解析: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其中课程标准是教学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材料的说法是错误的。
,
三、简答题
1.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目的明确: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结构合理: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语言艺术:讲普通话,要清楚、注意抑扬顿挫等。
(6)气氛热烈: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7)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8)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
2.简述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简述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参考答案】
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包括常规工作和个别教育工作。
常规工作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个别工作包括:优等生的个别教育;中等生的个别教育;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4.简述学校如何开展心理辅导。
【参考答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5.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四、论述题
一个学生原先在农村学校学习名列前茅,后来随父亲来到城市学校后,成绩不好,虽付出很大精力和时间学习,但仍未见成效,父亲也开始骂他,同学嘲笑他,老师也对他不满,他从而出现厌学、讨厌城市、讨厌学校等情况。
问题一:该生出现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二:如果你是老师,如何帮助他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成绩。
【参考答案】
1.这位同学出现厌学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未得到充分地激发。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材料中,该同学在农村本来学习名列前茅,但来到城市后其兴趣和好奇心没有得到充分地激发导致成绩下降,失去学习的兴趣。
(2)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材料中,父亲不是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了解,而是一味地责骂,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了孩子的个性,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3)不正确的学习归因。材料中,学生对自己成绩不理想进行了错误的归因,成绩不好虽付出了很大精力和时间学习但仍未见成效,导致丧失了学习信心。
(4)教师对其进行错误的反馈和评价。材料中,老师对于学生成绩不好表现出了不满,并没有帮助其进行正确的归因指导,导致其失去学习动机。
2.如果我是老师,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这位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成绩:
(1)创设一定难度的学习情境,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同时又是力所能及的,在此过程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地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时使其集中注意力,尽量紧张一些,学习较复杂时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氛围,遇到难题时可以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造成其过度紧张和焦虑。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其继续努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过去一贯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对于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的效果有明显影响。善于运用奖励可以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总之,作为老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五、案例分析题
1.寓言故事《西邻教子》中写道:“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
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偻者绩,跛者纺,故五子皆不患饮食焉。”
这种做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说明该原则的涵义及优缺点,并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如何贯彻该原则?
【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的优点:能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发展领域,以期达到发展水平。
因材施教原则的缺点:首先,因材施教自身存在着教育主体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或自相矛盾;其次,缺乏指导性,更没有操作性,与教育的实践性和实证性是不符合的。
贯彻因材施教的要求:
(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所谓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及所有学生都要达到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西陵五子中的每个人都习得了一定的技能,从而得以满足生存需求。
(2)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了解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对于西陵五子而言,教育者必须要从每个人自身实际出发,考虑每个人的接受起点和能力水平,做到差异化教学。
(3)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西陵五子代表了五类不同的群体,每类人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有其自身特长,教育者要善于扬长避短,正确地引导,提供条件和环境,使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化的效果。
2.何老师班上的小强在上课中表现很差,成绩也不理想,何老师多次找其谈话,但效果甚微。
于是,何老师决定去小强家里与父母反应情况。当何老师到达小强家后,发现小强正在做家务,看到老师后,小强说了声老师好,就跑回自己的房问了。经过与家长的沟通,何老师发现小强家里很贫困,父母天天出去上班没时间管他。家里的家务也都是小强来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何老师把想反映的情况收了回去。回到学校后,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小强,反而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懂礼貌,爱做家务,并任命他为卫生委员。不久之后,小强表现越来越好,成绩也突飞猛进。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何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何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为促进小强同学的健康全面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首先,何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材料中何老师多次找小强谈话,希望能帮助他改掉不良的表现、提高学习成绩,效果不好时也没有放弃小强,而是找他的家人了解情况。
再次,何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何老师巧妙地利用在小强身上找到的优点,以此为切入点正确引导小强,帮助他慢慢走上全面健康发展的道路。不仅提高了小强的学习成绩,而且帮助他塑造自信、勤劳、健康的人格特征。
,
六、作文
《师说》中对老师的介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孔子师从剡子等老师。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请白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述文。
【参考例文】
守住师德才能弘扬师道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近来供给侧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不仅要有深厚的知识素养,更要有新颖的创新思想。与此同时,社会对以培养人才为自己使命的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师德是基础,师道是方向,坚守师德方能成就师道,弘扬教育事业教人育才的社会使命。
师德是教育的基础,是成就师道的前提。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师德源于教师内在的素养,是实施教育的基础。师德强调善良和谦逊,坚守善良,才能走得正,坚守谦逊方能走得远,进而熔铸成真正的师道。陶行知布衣办教育,惠泽天下,所坚守的,其实就是一个“善”字。心怀善念,才能真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把教育做到人的内心。而韩愈所谈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和孔子所强调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都深刻揭示了师者心灵的宽广的谦逊。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学生学,在分科越来越细的现代社会,唯有拥有一颗开放而博大的心灵,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让教育事业行之长远。
师道是教育的灵魂,会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道是传承恒久的传统和价值观,关乎教育长期的努力和追求。韩愈把师者的责任列为传道授业解惑,明确列出教师的三大角色。传道是价值观的传递,无论是东方的孔子,还是西方的苏格拉底,都强调生活中的学习,善良、正直、公平、勇敢,不能仅仅靠言语的说辞,还在于在行动中体现,这种与教学水乳交融的实践,本身就在逐步成就和完善师德。授业是知识体系的传递,关乎文明的传承,在于先哲的隔空对话中,学到的是知识,锤炼的是思想。解惑是与学生的深刻交流,学习交流的过程,本身也是生命个体的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过程,谦虚、开放、深刻的心灵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成长。这些,都是师德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完善的过程。
教育的过程,不是向容器注水,而是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一颗心影响另一颗心。守不住善良和谦逊,难得步履稳健;不谙熟传道授业解惑,也难以承担育天下英才的责任。守住师德,弘扬师道,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历史的使命。

2017年河北省特岗教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7z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