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导语】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字词
符契、修禊、癸丑、流觞、激湍、彭殇、嗟悼、会稽、感慨系之、清流激湍、流觞曲水、静躁、虚诞、世殊事异
2、成语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XX,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春节
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感斯人言(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介词结构后置。)輮以(之)为轮(省略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利”“之强”,定语后置。)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省略主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省略宾语)
聚之(于)咸阳(省略介词)(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以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余始循以入(表顺承,相当于‘‘而”)
回视日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是时以大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凭借……身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
虽董之以严刑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于
其皆出于此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制稍异于前(比)
而耻学于师(向)不拘于时(被)
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然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有穴密然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者,意气扬扬(不过,但是)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腮之下(这样,那样)
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然视其左右然余居于此(然而连词)
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正在阅读: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笔记01-05
我眼中的王安石作文600字06-13
动物的情感作文500字08-16
春季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202209-03
贵州省2022年高考国家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计划、国家免费医学生招生计划已核定06-18
2019年第五次陕西西安期货从业资格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02-13
关于教师研讨活动的总结11-14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摘选【10篇】11-09
记忆之城作文800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