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导语】《东湖新竹》是陆游所做的一首咏竹诗。作者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竹子的个性特征。诗意清新传神,表现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了解下陆游的诗词《东湖新竹》,欢迎阅读!
《东湖新竹》
宋·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赏析】
作者先从竹子刚种下时写起。竹子刚栽,作者为它们精心地制作了一道藩篱,防止被破坏,小心翼翼地呵护它们成长。竹子长大之后,枝叶茂密,倒影在水面之上,水中涟漪波动,影影绰绰,十分可爱。夏天到来了,烈日当空,十分炎热,作者待在竹林之下,只觉得无限清凉,好似秋天已经提前到来了的样子。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这两句是对竹子的侧重描写,但作者并不是直接来描写竹子叶和茎,而是通过描写声音和形象来进行渲染衬托。“解箨时闻声簌簌”,笋壳脱落时,听到簌簌悉悉的声音,仿佛下雪了一般;“放梢初见叶离离”,竹子拔节时,初现疏疏落落的倩影,姗姗动人。从这两句中,我们并没有直接看到竹子的形和色,但是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一样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竹子成长的微妙变化。同时,这两句中“声簌簌”和“叶离离”,一个是声动之响,一个是影之静象,动静结合,形象逼真地描画出新竹成长过程中的特点。
最后两句抒情,在前三联的基础之上,作者表达出对竹林的爱慕和想望,希望官闲之后经常到此“枕簟”,寻一番山水田园之乐趣。“簟”即竹席,又呼应题目里的“竹”字,巧妙照应了诗题。
扩展阅读:陆游的家世背景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1]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扩展阅读:陆游的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正在阅读:
陆游的诗词《东湖新竹》阅读03-21
2021年重庆合川区教育事业单位赴外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名额调整公告05-20
2016年加拿大留学奖学金申请技巧04-28
陆游的诗词《读书》赏析02-25
服务员年终总结1000字范文08-30
2016年11月重庆电子商务师成绩查询网站: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09-04
日本国立大学的留学优势及签证材料准备03-05
安全生产标语横幅标语:安全生产警戒标语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