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对于同学们来说,想要写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更多的时候,大家的作文不是语句不通、不会表达、词不达意、无话可说、就是句型篇章错乱,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呢?©文档大全网今天给大家整理了2020高考作文素材,同学们快开启背诵模式吧。
趋同管理来华留学生是走向教育强国的必修课
近日,来华留学相关问题引起社会热议。围绕我国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相关政策等问题,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这位负责人表示,高校应当在入学和日常教育中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安全教育,对违规违纪的留学生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绝不纵容姑息。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万名留学生在国内100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学习。这个数据不仅意味着我国高校的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了留学生管理的大国。
留学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这个群体既是知识学习的主体,又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无论从教育事业的国际接轨,我国科技文化的对外传播,还是国家外交事业的角度上来看,来华留学工作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留学生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重要载体,也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做大做强。对于世界几乎所有的高等教育强国,留学生规模和质量都是一个显著的指标。
但是越是重要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面对的难度就越大。越是高速发展的事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就越多。近期围绕如何管理来华留学生所形成的几个舆情,反映出当前我国部分高校还没能真正找到在留学生管理中的长期持续发展方略,这同样也提出了教育工作该如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心态变化的一个挑战。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一门心理、管理和教学的必修课。
必须承认,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教育政策的发展本身也有周期性和前瞻性。留学生管理政策调整和落地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这个工作从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的新鲜好奇,到今天教育部强调的趋同管理,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中。发展的内在逻辑就是引导越来越多愿意来中国的留学生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喜爱中国,我们教有所得,他们学有所用,人民乐见其成。
因此,教育部近期再次强调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实际上不仅是针对当前舆情的一次回应,更是在中国作为留学生管理大国向强国转型的一次制度变轨。这种趋同化管理既要认识和尊重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又要强化教育工作中的共性。这也意味着从留学生的招生、培养到毕业等多个环节中,教育单位要更加重视公平性和一致性原则。趋同管理说明,留学生不再是一些人简单理解的为教育增色,而恰恰是要为教育提质。
其实,对于许多留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中国的魅力,不在于差别化的教育或者另类的爱护,更在于他们和中国师生平等相处中得到的体会。只有在共同的规则、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要求的规范和熏陶下,他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精髓,成长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域外果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说,教育工作者要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当前的留学生管理,恰恰需要从民族心理、教育手段和管理行为等多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一个教育强国,如何更好地让海外学子既感受到温暖和善意,又对教育殿堂生出敬畏和向往,需要全社会共同寻找答案。
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是时候了!
最近,关于留学生的几则新闻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一则是山东大学“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引发社会质疑。一则是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2018级埃及籍留学生YOUNES在市区骑电动车载人,拒不配合民警正常执法,并推搡交警暴力抗法。
“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的安排着实过火了,很难摆脱对留学生“特殊优待”的嫌疑。暴力抗法却只是批评教育,并由其所在学院将该人带回加强教育的做法,被公众质疑“处罚太轻”也不为过。
近年来,一些高校特殊对待留学生的做法已经引发社会普遍不满。或者是提供高额的奖学金,或者是降低入学门槛,或者是提供优于国内学生的生活条件,或者是在学习和考试上大开各种方便之门,种种优待,都让寒窗苦读的国内学生为之侧目。更有甚者,挤占、挪用原本为国内学生使用的各种资源用于招徕留学生。
这些优待行为的动机不难理解,都是为了满足高校“国际化”的需要,增加“一流大学”标准所需的国际生数量,为高校的成绩单添上亮丽的一笔。
问题是,高校特殊优待留学生造就的“国际化”成效如何?作为一项使用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的项目,各高校能否向社会提供一份评估报告?
在社会舆论看来,高校的留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对高校的科研、学术、资金、发展等方面的贡献却并不明显。相反,一些留学生骗补贴、素质低、扰乱社会秩序等负面新闻却不断曝出。过于优惠的留学生政策,还成了国内一些人钻政策空子、改换身份入学的特殊管道。既伤害了教育公平又收效甚微,人们有理由质疑,对留学生的特殊优待意义何在?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40多年,中国的发展日益和世界同频共振,来自国外的各种事物在中国大地上已是司空见惯,人们早已习惯用平等、自信的眼光来看待来自国外的人和事,相关政策也开始经历转型。
以外资企业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企的“超国民待遇”正在消失,外企以“本地化”形象融入中国经济生活、和中国企业平等竞争已是新的常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针对留学生的特殊优待显得格外刺眼,更何况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也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是时候了!
为留学生配学伴,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
近日,有消息称,山东大学自2017年开始为该校留学生一对一配对学伴,2018年,这一制度再升级为一对三,即一名留学生配3个学伴。此消息一出,网上舆论哗然。
有网友发微博称,在该校留学生学伴报名表中,表头用红字注明:“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认真地填写,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在“你参加学伴活动的主要目的”中,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列为选项之一。
“结交异性”“匹配”“心仪”,这些字眼常见于婚介中心或交友软件。对此,有网友在微博中评论称:“真搞不懂,把那些未谙人事甚至可能连恋爱都没谈过的小女生,介绍给外国男性留学生当学伴,究竟意欲何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留学生已极为常见,不管是中国学生到外国,还是外国学生到中国,每年不计其数。我国众多高校,尤其是211以上的,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成群结队的留学生。唯山东大学如此厚爱外国留学生,在笔者看来,这不是自卑就是自作多情。
山东大学骨子里有没有洋人高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如果没有,凭什么公开为外国留学生配学伴?中国每年那么多学生出国留学,有几个学生能享此殊荣,有哪所国外高校为中国学生制定过类似制度?请问问身边留学回来的亲戚朋友吧。
据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发布的《公布2018“学伴”成组结果及第一次“学伴”活动见面Party的通知》显示,截至2018年11月15日,活动接收共计270份报名信息。在报名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中,现已成功选拔出141名中国学生与47名留学生组成47个友好“学伴”小组。注意,是“成功选拔”,何其隆重,何其严肃。
一份网传的《山东大学关于举办中外学生“学伴”活动的说明》文件称,中外学生“学伴”活动是为促进中外学生学习而举行的活动,中外学生互为学伴,全部为自由报名,并非为单独为国际学生寻找学伴。
按照这份说明的意思,“学伴”活动不仅仅只是为国际学生寻找学伴,也是为国内学生寻找学伴,是相互的。笔者认为,这就有点自作多情了。不要说国内学生寻找朋友伴侣不需要学校帮忙,就连国际学生要找个朋友学伴啥的,也不至于要学校如此兴师动众。留学生能不远万里来中国求学,相信不出三五日,找几个同学朋友不难吧?须知,国内各大高校,外国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处处可见。
据澎湃新闻报道,山东大学一名2016级男生表示,“学伴计划”会要求学伴一起做任务,比如一起看书、看电影。
笔者认为,如果都是男生或都是女生可能还好,若是正处青春期的一男一女长期一起看书看电影,就难免瓜田李下了。当然,谁又没大学期间谈过恋爱?其表现形式不就是一起看个书吃个饭看个电影吗?谈恋爱其实也没啥,那学校又何必自作多情呢?
正在阅读:
2020高考作文素材:趋同管理来华留学生是走向教育强国的必修课01-29
三年级优秀作文:难忘的一幕作文200字06-23
2020年6月英语六级易考范文3篇12-29
二年级小学生开学典礼发言稿02-14
小学三年级的元宵节作文300字01-01
2016年江苏如皋市事业单位留学生招聘考试成绩查询入口06-22
大学生社团部年终工作总结范文09-17
2016下半年陕西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费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