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竹子的诗_沈约描写竹子的诗词《咏檐前竹》赏析

副标题:沈约描写竹子的诗词《咏檐前竹》赏析

时间:2022-03-22 07:10: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词鉴赏# 导语】《咏檐前竹》是南朝文学家沈约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就像作水墨画一样描绘了檐前竹子的风姿与神韵,赞美了檐竹的高节。下面就和©文档大全网一起来了解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咏檐前竹》


  南北朝·沈约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


  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


  得生君户牖,不愿夹华池。


  【赏析】


  “萌开箨已垂,结叶始成枝”两句写竹的生长。竹子生长的过程是不易观察到的,而作者笔下的竹子却是正在拔节抽枝的,当竹茎拔节而出时,笋壳便已经脱落,竹叶抽出来时,嫩枝才慢慢长成。转眼之间,它就变得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了。“繁荫上蓊茸,促节下离离”,“蓊茸”写檐竹枝叶茂盛之态;“离离”状竹节历历分明之貌。以上四句描绘绿竹的生长过程,带有强烈的动感。


  “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两句,则从绿竹生长的环境着笔,描写竹之风韵。诗人以露珠初凝的清夜为大背景,再衬以明媚柔和的月光,通过风之动、露之响、月之照的层层渲染,为画面增添了声音与光亮。夜间,万籁俱寂,偶尔袭来一阵微风,风动竹叶,发出细细的沙沙声,突然有几滴清露滴落在阶前,那声音真是动听。本来,画面上已经有竹影,有清露,可是夜间的露珠是难以看到的,诗人添以清风,便将露珠以听觉传达出来,烘托出环境的清寂。有声音还不够,诗人又引来一轮明月,把月光倾洒在竹叶上,使之投下斑驳的竹影。于是,在清风的吹动下,不仅有清露之响,还有竹影之摇曳,至此,画面有声有色,已臻佳境。这两句的妙处在于不直接写竹,而从露珠滴阶、竹影参差中映衬出沾满清露、微微摇曳、摆弄舞姿的竹韵。


  结句是翠竹的深情倾诉。如此美好的竹子,却长在诗人简陋的檐前,这引起了作者的怜惜之情,怜悯中似乎还夹杂着惋惜和不安。而竹子却是深解人心的,它故意宽慰诗人:我所仰慕的是君子的风仪,而不是华丽富贵之地;能够与你为伴,是我所庆幸的。这两句是对檐竹不慕容华、清心自守品格的赞美。情意动人,含蓄委婉。





  扩展阅读:沈约的人物简介


  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在齐仕著作郎、尚书左丞、骠骑司马将军,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太子家令,“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招文学之士,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与谢朓交好。齐梁禅代之际,他帮助梁武帝萧衍谋划并夺取南齐,建立梁朝。曾为武帝连夜草就即位诏书。萧衍认为成就自己帝业的,是沈约和范云两个人。萧衍封他建昌县侯,官至尚书左仆射,后迁尚书令,领太子少傅。晚年与梁武帝产生嫌隙。十二年(513年),忧惧而卒,时年七十三。诏赠本官,赐钱五万,布百匹。有司谥请谥沈约为“文”,梁武帝道:“怀情不尽曰隐。”故改谥为“隐”。天监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卒于任,归葬蔺村(今浙江德清县新安镇群益村百子堂)。


  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明人由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有《沈隐侯集》。





  扩展阅读:沈约的诗文成就


  沈约诗文兼备。当时的许多重要诏诰都是出自于他的手笔,在齐梁间的文坛上负有重望。《南史》称:“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笔,约兼而有之,然不能过也。”钟嵘《诗品》将沈约的诗作定为中品,评道:“梁左光禄沈约。观休文众制,五言。详其文体,察其馀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虽文不至其工丽,亦一时之选也。见重闾里,诵咏成音。嵘谓约所著既多,今翦除*杂,收其精要,允为中品之第矣。故当词密於范,意浅於江也。”


  在“永明体”诗人中,沈约占有重要地位。钟嵘以“长于清怨”概括沈约诗歌的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


  与同时代的“二谢”等人相比,沈约的山水诗并不算多,但也同样具有清新之气,不过其中又往往透露出一种哀怨感伤的情调。如《登玄畅楼》诗:“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写景清新而又自然流畅,尤其是对于景物变化的捕捉与描摹,使得诗歌境界具有一种动态之势。诗人以登高临眺之所见来烘托“离群客”的孤独形象,从而将眼前之景同“归心”融为一处。又如其《秋晨羁怨望海思归》诗:“分空临澥雾,披远望沧流。八桂暖如画,三桑眇若浮。烟极希丹水,月远望青丘。”全诗境界阔大高远,给读者展示出天水一色、烟波浩淼的海天景色。结合诗题来看,海天的空旷辽远,正反衬出“羁怨”之情与“思归”之念。此类诗歌在齐梁山水诗中,亦不失为上乘之作。此外,像“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等描写山水的诗句,皆令人耳目一新。


  


沈约描写竹子的诗词《咏檐前竹》赏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9Hzp.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