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基础教育指南]基础教育:儿童节不可缺少仪式教育

副标题:基础教育:儿童节不可缺少仪式教育

时间:2024-06-14 00:4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 导语】《基础教育儿童节不可缺少仪式教育》已发布,®文档大全网现将相关信息发布如下:

身份价值重塑需要仪式教育


“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被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成人常用“小孩”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以饱满的态度积极参与团体中某件事情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当孩子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时,往往变得失望沮丧,可能慢慢表现出“顺从”,缺乏想象力。依此,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为了儿童节,学校通常会组织较大型的庆祝活动,在庄重、严肃的时刻,孩子会被感染,并重新认识自己的“儿童”身份。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

主体意识培养需要仪式教育


主体意识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

儿童的主体意识是需要培养的,而“儿童节”作为特殊的节日盛典可为孩子主体意识的培养提供庄重的仪式感,教师可有意识地彰显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儿童主办儿童节,去过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契机。儿童亲自体验主体意识所带来的成就感,远比教师或家长的替代作用更受鼓舞,同时主体意识的养成亦有助于集体意识的培养。


集体意识强化需要仪式教育


集体意识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内容,是集体成员对集体的目标、信念、价值与规范等的认识与认同。集体意识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养成及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具有重要意义。

当下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在家庭中往往是父母与亲人的中心,所以在走进学校时集体意识感偏低,倾向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通过仪式来强化集体意识。儿童节期间各类大型文艺活动排练、演出均需要集体意识,尤其是在节目排练的过程中,需要孩子团结合作,互相配合,严格按照集体规范要求自己,杜绝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唯如此,才能集体打造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活动。当整齐划一的团体节目在舞台闪亮登场时,会给孩子营造一种庄严的氛围,便会产生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如果教师恰当予以点拨、引导,则能触动孩子的灵魂,引起生命的共鸣,建立起强烈的集体意识感。


责任感养成需要仪式教育


责任感的养成需要在儿童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指出:“世界当然不是指理论上可以认识到的世界,而是在生命的进程中可以体验到的世界。”通过体验所建立起的责任感,影响更深刻。

儿童节多为全园、全校参与,整齐的队伍能给孩子营造一种庄严的氛围,让他们直接感受到成人的认真。孩子的责任心油然而生,当台下掌声起伏时儿童的自信心也就建立起来。儿童亲身体会到责任感与自信心时,一些抽象的品质、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仪式教育有着其他教学活动不能代替的作用,孩子会在一次次隆重而热烈的仪式教育中不断升华自我。

基础教育儿童节不可缺少仪式教育.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9a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