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导语】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交流情感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自主学习已是人们不断满足自身需要、充实原有知识结构,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取得成功的法宝。今天®文档大全网为各位搜集整理了讲坛学习心得体会【三篇】,供您查阅。
【篇一】
《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
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的重大事件,了解了我们的为人之道、心灵之道、养身之道……
《百家讲坛》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论语》、《庄子》心得了。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庄子》,也让我们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于丹教授通过《庄子》的现代解读,以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观众,怎样以平和的心态和得当的处世态度追求我们的梦想;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怎样坦然面对;在竭力追求的过程中,怎样协调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奋力拼搏为了什么。
现代社会的竞争空前激烈,人们的神经高度紧张,各行各业的“白骨精”们以及正在修炼的准“白骨精”们在义无返顾的追求途中,往往遭到诸如工作升迁、爱情、亲情等方方面面的打击,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成为社会隐患。于丹教授提醒我们:在沉醉于工作时,不要错过与父母、爱人、孩子共享天伦的机会;在遭遇打击时,要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在确定奋斗目标之前,要正确看待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怎样感悟与超越……
在《庄子》心得中,一个牧羊人的比喻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的一块木板。
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
那么"三十而立"立得是什么?"四十不惑"又不惑在何处?"五十知天命"中的天命指的是什么?什么又叫"六十而耳顺"呢?所谓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不是就到了人生的境界了呢?孔子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何在?我们真正能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吗?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叹,这种感叹在《论语》里面也不列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含蓄,但是里面有多少沧桑?也就是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江流。"也就是仓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怆古往今来川流不息。
这就像的《春江花月夜》所发出的无端至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在这样一种天地悠悠,江山有情,这样一种物蓄流转中,每一个人,一个渺小的人,一个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很多时候是苍茫的,有些一旦规划了,就会觉得舍弃了许多,会留下很多遗憾。
就在孔子看着流水惊叹的同时,他又给他自己,给他的学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提出了这样的描述,他说自己"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劣的人生坐标,在这样一个坐标上会有几个阶段所要做的事情会特别特别强调出来。今天我们从头翻阅进去,看一看圣人所描绘的这条人生之道,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借鉴价值。
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的这一段生命篆刻成什么模样,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名,每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理想,但是一切从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孔子的"十五治于学"这可以说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给自己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没有人是生来就了解很多事情的,我不过是对古人所有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我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所以孔夫子说像我这样的人呢,像我这样有仁义之心的并不缺少,但是像我这样好学习的人很少见。这就是他十五开始上学的心情。
【篇二】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聆听了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小学熊伟红校长的讲座,是我们感受颇多,听者亦有心得。特别是他们一些新的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熊校长主要从“创新教育活动,打造学校文行为化”这个主题进行讲座。
首先,让我们初步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包括四个层面,即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是灵魂,物质文化是载体,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落实,四者有机结合,因人而设、为人所思,展现学校育人功能。
其次,让我们知道一个具有远见的校长,眼光不能仅仅盯在教育、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上,不能仅仅盯在方法的选择、规章的制度以及职能的运作上,而应该特别关注学校文化的建设,创造一种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良好氛围。
最后,主要讲了学校的行为文化,学校“行为文化”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或说学校的各种文化最终都是通过行为体现出来的,它的生成与重建必须给学校带来新生机、新气象。
熊校长的讲座深入人心,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特别是讲到“不要让儿童不能热爱学校和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反感学校和学习了”,深深值得我们的思考,我们作为学校的领导,我们做的怎么样?我们以后该怎么做?这都是我们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相信我们会做好的。
【篇三】
近期,《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连续几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至此,平“语”近人在网络上盛行,短短几天,更是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引起大家纷纷收看该节目,习总书记的许多金句也成为了党员干部的热搜词汇。
《平“语”近人》的播放迅速引起收视狂潮,这不是偶然,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在收看该节目中,可以感受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可以领悟习总书记关爱老百姓的情怀,字里字间都充满热情,叫观众如何不感动。
观看了节目后,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印象最深的有习总书记两方面的语录。
一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表达的是要将百姓的点滴小事放心上,努力为群众谋福祉,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近年来,很多的党员干部在糖衣炮弹的轰炸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世界观、价值观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出现了腐败现象,这是以民为本的初衷相背离的。贪腐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做到“以史为鉴,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会感恩。百善孝为先,践行和弘扬孝道观念,争做一个感恩的人,积极向身边的亲人、同事、朋友传递正能量,树立好形象。首先要感恩父母,我们的成长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和心血,父母之恩重于泰山。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孝敬父母、赡养父母,谨记父母的教诲,有时间多陪伴父母。还要感恩社会,是时代的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才让我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感恩社会中的同事、朋友以及亲人,有了他们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平语近人》这档节目很具特色,不仅仅蕴含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更能够传递社会正能量,积极正确地引导当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每一名党员学习。
讲坛学习心得体会【三篇】.doc正在阅读:
讲坛学习心得体会【三篇】02-15
2020年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心得体会,2020年脱贫攻坚心得体会集萃11-03
2023年资产评估师什么时候考试?考试科目有几科?09-13
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方法创新试题及答案410-29
2017年司法考试卷三《民法》提高练习试题及答案908-29
2021年有创意的春节祝福语摘抄09-29
2022山东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公告【86人】06-09
下雪啦作文600字12-22
独一无二的我作文400字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