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 导语】画饼充饥是一个成语,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以下“幼儿益智成语故事:画饼充饥”由©文档大全网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文档大全网!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明帝曹睿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明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明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明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原文
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聪八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尔。选举莫取有名,如画地做饼,不可啖也。”
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后。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近退,故真伪混杂,虚实相蒙。”
帝纳其言,即诏作考课法。
——选自《三国志·魏志》
要点导引
“画饼充饥”和另一句成语“望梅止渴”,不但含义相仿,而且在字面上也对仗工整。更有一点巧合:“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曹操,“画饼充饥”这句话却出于曹操的孙子曹睿。曹睿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第二代君王。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yu)。《后汉书·卢毓传》记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
从曹睿的这句话,后来就产生了“画饼充饥”这句成语。唐朝李商隐在他的《咏怀诗》中,引用过“画饼”一语,说:“官衔同画饼,面貌乏凝脂。”宋朝苏轼的《二王书跋》也引用过这句话:“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传灯录》也有此语:“画饼不可充饥。”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是虚而无实,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的意思。
相关故事
有这么俩人拜了把兄弟。这一天,二兄弟要出远门,就到大哥家里辞行。去以前,就用秫秸杆儿和细米儿扎了一只鸡,给大哥送礼去了。到大哥家里,只有大嫂子在家里哪。
“大嫂子,我快出门啦,今儿个给大哥辞行来啦。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您哪,得啦,瓜子不饱是人心,您就把这只鸡收下吧!”
大嫂子一看,心说:“真有你的!”
“哎呀,二弟,你怎么这么客气呀,每次回来都叫你破费,”说着就把这只“鸡”收下啦,想了又想说:“二弟呀,你出去一趟不定多会儿才能回来,今儿个别走,无论如何在家里吃饭。也没有什么好的!家常便饭,坐下,坐下!”
说着就在桌上摆了两副筷子,放上两个碟儿,然后拿出她男人用的毛笔来,蘸了点墨,找了张纸,在纸上画了张烙饼。
“兄弟,吃把,趁热儿,凉了就不好吃啦!”
这位二弟用筷子假装而夹着这张“饼”,搁在嘴里嚼了半天,然后放下筷子说:“行了,今儿吃的太饱啦,谢谢您啦。我不等我大哥回来了。”二弟走后,不大工夫,大哥回来了,大嫂子说:“二弟今儿个给你辞行来啦还送了只“鸡”来。”说着把那只“鸡”拿给大哥瞧了瞧。大哥说:“人家给咱送礼来,没留人家吃饭吗?”“留他吃啦!”“烙饼,这不,还在这儿撂着吗!”大哥过去瞧了瞧这张“饼”:“咳!这都怨我不在家,就凭这只‘鸡’,说什么也不能给他吃这么大张的‘饼’啊!”
正在阅读:
幼儿园简短成语故事画饼充饥,幼儿益智成语故事:画饼充饥11-12
2019十一月情人节美好告白语02-14
七年级日记300字:我最喜欢上的一堂课01-12
2019年广东湛江中考语文试卷(已公布)11-23
酒店经理助理个人工作总结三篇11-02
犯错误检讨书500字反省自己06-06
写端午节龙舟赛场景的作文三篇06-07
高中生早恋检讨书600字范文04-09
高中文言文:《芳容至孝》原文翻译10-16
七年级描写环境的作文500字三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