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副标题: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知识点

时间:2024-03-23 16:4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二# 导语】必修三的历史是高二的学生必须修要学习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的知识点,下面®文档大全网将为大家带来必修三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基础解读】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

  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

  (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

  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

  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b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c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3)过程:

  a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b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C撰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4、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

  5、影响:尽管变法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基础解读】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诞生的背景:

  (1)辛亥革命*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2、过程:

  (1)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3)《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有人甚至提出“*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影响和评价: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运动中出现一概否定的偏激思绪。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AJ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