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语文电子课本-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副标题: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时间:2024-10-29 18:3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一# 导语】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 祝你学习进步!下面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复习提纲》,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最后一课】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踱(duó)步赚(zhuàn)钱哽(gěng)住祈(qí)祷(dǎo)气氛(fēn)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

  二、重点句子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常识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篇二:散文两篇】

  《春》

  一、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应和hè酝酿yùnniàng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二、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

  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笛。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嘹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5)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动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春风》

  一、文学常识:

  林斤澜:浙江温州人,作家,代表作有《盆景》、《山里红》,是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

  二、课文分析:

  第五段是一个过渡段,把前后分成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与江南春天对比,北方的春风让人有意见。

  这一部分作者先摆出了人们对北方春风的三种意见——短、风大、刮土。与之对比,江南的春天柔美令人陶醉。

  第二部分:着重描述北方春风的特点。这是文章的重点。

  1、北方的春风有哪些特点?与南方春风有什么不同?

  “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风来时的雄浑辽阔写北方春风的非凡气势。以“扑、漫、插、灌、呼啸”等准确而有表现力的动词,写北方春风强劲的力度。“呜呜、哄哄、撒拉撒拉、轰、嘎”等拟声词从听觉写北方春风的雄壮的声威。江南的春风更具柔性,北方的春风更多一份豪壮,更具阳刚之美,更能磨炼人们的意志。

  2、反复阅读课文,作者对北方春风是怎样的态度?

  酣畅淋漓的描绘,赞美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

  3、找出文中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是哪一句?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赞美北国的春风是具有阳刚之美的雄风。

  三、重点语句理解:

  1、“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中的“有名无实”是指什么?

  从下文的“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的语义可以得知,“有名无实”是指在北方看不到南方春天的美景。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写的是什么景象?

  江南的春天风景如画,生机勃勃。

  3、“轰”的一声,是哪里来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北国的春风强劲有力。

  四、写作特点:

  1、对比。江南春风与北国春风相对比。

  2、运用抑扬的手法。

  写江南的春天先扬后抑;写北国的春风先抑后扬。

  3、寓情于景。

  比较《春风》、《春》两篇散文的异同。

  1、《春》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语言清新明丽;本文描写的是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语言质朴刚健。

  2、都属写景抒情散文,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本文运用了对比和抑扬的手法。

  4、《春》的思路是:盼春、赏春、赞春。《春风》的思路是: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和描绘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前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

  [为你导航]

  四季如歌,如歌四季;人生如歌,如歌人生。让我们投入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怀抱,去悉心感受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酸……在魅力四射的四季中,获得大自然的精神,得到生活的启示,丰富自己的情感。

  欣赏本单元一篇篇美文,首先要欣赏其优美的语言,沉浸于字里行间,体味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揣摩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技法。同时,还可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在对比赏析中品味不同的主观感受,领略独特的表达风格,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为你点津]

  1.请简析《春》的结构特点。

  文章共10段,大致可分3部分:盼春(第1段);绘春(第2—7段);赞春(第8—10段)。

  绘春是主体。第2段总写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接着,作者有条不紊对春天代表性景色进行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及老老小小的迎春图跃然纸上,把一幅江南水乡生机盎然的春天写得活灵活现。最后,作者用三个排比段和比喻句赞颂春天既是新鲜的,又是充满希望的。

  2.说说朱自清和林斤澜笔下春天的特色。

  朱自清笔下描绘的是江南的春天,它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春花争奇斗妍,春风轻拂宜人,春雨滋润万物。林斤澜笔下描绘的是北国的春天,它刚劲有力,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踢开千里冰封,惊醒冬眠生命。

  【篇三:唐宋诗中的物候】

  了解唐宋诗中反映出的物候特点及规律。

  1.看来同学们已经对“物候”这个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那么现在让我们来具体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唐宋诗句来说明物候规律的。

  2.请同学们划出文中的唐宋诗句,概括出它们分别说明了哪些物候特点及规律。(强调获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是阅读说明文必须掌握的能力)

  3.学生思考交流(强调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同学交流)

  4.说说读读。(学生不能直接找出来的,就先读一读相应段落)

  了解诗人与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1.作者把唐宋诗句作为研究对象,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物候知识和规律,那么,作为文学家的唐宋诗人为什么能在诗歌中再现物候现象呢?(我们应该到哪一段去找答案?第2段)(齐读第2段)

  “诗人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也就是善于观察、思考。可见,诗人对待自然虽然用的是文学的眼光,但也具有科学的精神和态度,他们的诗歌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而非闭门造车。

  2.我粗略的数了一下,仅课文3—7段中引用的诗句有十多首呢!作者是不是把它们随便的往文章中一堆就完事了呢?这些诗句的排列有没有清晰的条理呢?我们来看看这几段之间有没有内在的逻辑性?

  3—5段是对植物性物候的关注;6—7段是对动物性物候主要是候鸟的关注。

  可见,文章虽然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但是作者却不改他作为科学家一贯严谨的态度,思路非常缜密。

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复习提纲.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At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