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ppt-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

副标题: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20 04:28:0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 导语】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它是报纸的主角,是新闻报道数量、最常见的新闻形式。®文档大全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教案# 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的嘲讽:“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习目标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

  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课文最后):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研读思考

  提问4:分组讨论: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 潮。

  提问5: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提问6: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生乙: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生丙: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提问7: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 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 色彩鲜明。

  生乙:“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

  一、文体知识:新闻

  ①新闻又称消息,它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②一篇新闻的完整结构包括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必不可少。

  ③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④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穿插少量的议论。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一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三、字音词义

  溃kuì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泄xiè气:泄劲。

  督dū战:监督作战。

  要塞sài:构筑永久性工事进行长期坚守的国防战略要地。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xiǔ: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dāng:形容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四、主题概述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过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五、文章结构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案# 导语:英勇的人民……渡过长江。

  主体: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案# 导语:渡江概况

  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东路军——战绩辉煌。

  背景:一方面……另一方面……

  结语:占领要塞,封锁长江。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反思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四天了,我觉得学生的心也收得差不多了,我决定今天讲一节新课,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让学生来读课文。至少读了六遍课文,但是当我们学习时,我真的惊呆了。

  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我在第一节课时,简单的介绍了新闻常识。给学生做了笔记。第二天上课,我一提问,效果相当的差了,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从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效果来看,学生回家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复习。然后,我就此对他们提出要求,再三叮嘱他们,放学回家一定要进行预习与复习。否则成绩很难提升。

  然后我们就学习课文,我采用的就是咬文嚼字的方法,逐句找重点词来分析,这一块做得还是比较好的,重点是引领学生分析#教案# 导语这一块。学生抓住了要点,但是当我问到对文章总体把握时:文章是如何介绍百万大军渡江的'情况的,就这一个问题,全班学生没有一个回答上来的。尽管我做了很多的引导,就这一个问题大约得花费我十多分钟的时间。从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我在反思是我的教学不够简洁准确还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呢。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为什么理解不上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什么孩子们不理解一点呢。我该怎么样去改变这一现状呢?我有些困惑。并且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尽管我很用心得去引导,甚至自我感觉,我讲课也还是蛮有激情的,为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发呆,跟不上我的教学思路呢,对于他们我又该怎么去引导呢?

  费了很大的劲的引导出来了,然后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新闻的主体部分还可以,这一节课终于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讲完课文之后,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寓言故事。《狼与狗》的故事。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但是当我批学生的日记时,我才发现,自己用心记得东西,讲给学生听,只有极少的学生记下来,谈故事给他们的影响,我在想以后,我还应不应再给他们讲故事了呢,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呢?

  刚开学就有这么多的困惑,有时间真的不知道应怎么样做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成长!尤其是对那么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有时我在想我们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新学期第一天上课就有这么多的困惑!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知识点及教学反思.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Bz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