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导语】苏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的中华姓氏。其起源主要是己姓和外族的改姓。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百家姓关于苏姓的介绍。欢迎阅读参考!
1.百家姓关于苏姓的介绍
苏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的中华姓氏。其起源主要是己姓和外族的改姓。因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望出武功郡,亦有河内郡、扶风郡等。苏姓最初发源于河南,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苏姓大举南迁;宋元明时期,苏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苏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
苏姓的名人有战国纵横家苏秦、西汉大臣苏武、北宋词人苏轼、苏洵、苏辙,数学家苏步青等。
2.苏姓的历史发展
主要源流
一、出自己姓,为周代昆吾之后。据《元和姓纂》和《苏洵族谱》等所载,颛顼帝裔孙吴回为帝喾火正,生子陆终,陆终生樊为昆吾,至周武王,其后裔有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后迁都于温(故城在今河南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
二、来自外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如北魏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都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汉族苏姓者。
得姓始祖
黄帝的六世孙共有六人,长孙樊居于昆吾(今山西运城东北),史称昆吾氏。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史称有苏氏,建苏国。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姓,开始向四处迁徙。但留在苏岭的苏姓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做了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地,国都温(今河南温县)。苏忿生被后人尊为苏姓始祖。
迁徙分布
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居于姬水,又以姬为姓。黄帝生子二十五人,黄帝妃方雷氏生玄嚣,嫘祖生昌意。昌意娶蜀山氏族女昌仆,生颛顼于若水。颛顼称帝,初国高阳,故以国号为姓氏,名高阳氏。高阳氏六世孙樊之子封于苏(今河北临漳县),因以封地为姓,苏氏自此始。
苏氏受姓后至周朝周武王时,出现苏忿生。他是西周开国功臣之一,得到周公旦的称赞,因此被封于黄河流域一带,家居其封地,从此黄河以南及河南省黄河以北有了苏氏。
春秋时,苏氏从入楚仕庄王,而有苏姓定居于两湖一带。战国时,苏氏族人外迁的主要聚居地在洛阳,并涌现出纵横家苏秦一族。
汉初,苏氏始徙于秦,自此,苏氏由黄河河南以北迁入陕西。汉武帝时,苏建于元朔二年(前127年)以校尉跟随卫青击匈奴有功,卒后,葬于陕西武功大犹乡,从此,苏建成为苏氏武功派始祖。此后不久,此支苏姓又派生出扶风苏姓、武功苏姓、蓝田苏姓。汉末,有苏姓一支由河内迁四川眉山。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中原苏姓大举南迁。晋朝时,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等地已有了苏姓的足迹。
隋朝时,苏则三子苏遁之八世孙苏威因忠谏而为隋炀帝贬为光州(今河南光山)刺史,始为光州固始苏姓。
唐朝,苏姓移民大量南下四川和福建。唐初,陈元光入闽开基漳州,已有苏姓人入闽。唐末时,苏威五世孙苏益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死后赠上将军、武安侯,葬于同安县,是为芦山堂同安苏姓始祖。苏益长子苏光谊的子孙分布在福建德化、永春一带,次子苏光谓的子孙分布于莆田一带,三子苏光诲的子孙仍居同安,而早期迁至湖南新化、安化一带的苏姓被称为梅山蛮。
宋朝,章惇平定梅山蛮,苏姓幸免者,大都南逃至两广、云南一带,也有逃到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山区。芦山堂的苏姓因仕宦在南宋时散居江南各地,并有一支由闽入粤。苏轼幼子苏过一支迁往山西洪洞,后迁往山西晋中苏封村。宋元明六百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中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清朝,苏姓人已广布中国。
近代以来,苏氏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缅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3.苏姓研究考证
唐·林宝《元和姓纂》:“苏,颛顼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苏,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后。”
唐·卢藏用《苏瓌碑》:“其先出自帝高阳,袭胤曰黎,实勤火正。逮昆吾之子,始封于苏,以国受氏,公其后也。”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苏氏,出自己姓,颛顼裔孙吴回为重黎,生l终,生樊,封于昆吾,昆吾之子封于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苏忿生为周寇,世居河内,后徙武功杜陵。”
宋·苏舜钦《先公墓志铭》:“文宪公之曾孙传素,广明乱,以其孥逊蜀。生三子,捡、拯、振。孟还相唐,仲以策擢,官至容管经略使。……季留为铜山令,即我先公之高祖也。”
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六止》:“黄帝子得姓十四人,而青阳、夷鼓同为己姓。青阳,少昊氏也;夏诸侯有苏氏,周诸侯郯子,皆其后。有苏氏女于纣,为之妲己。”
宋·苏洵《苏明允族谱后录》:“苏氏之先,出于高阳……至周有忿生为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称之。司寇苏公与檀伯达皆封于河,世世仕周,家于其封,故河南河内皆有苏氏。”
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苏氏,已姓,颛帝裔孙吴回为重黎,生陆终,陆终昆吾,封于藕(同苏),其地邺西苏城是也,至周武王用忿生为司寇,邑苏,子孙因以为氏,世居河内。”
明·凌迪知《万姓统谱》:“苏,祝融之后,陆终生昆吾,封于苏,因氏,又望出蓝洛阳。”
4.苏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武著迁秋源苦竹;
功传万代念芦山。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台湾省新竹县东镇苏氏公祠“武功堂”联。联首嵌“武功”堂名。联语典指西汉时,杜陵人苏建以校尉跟从卫青出击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定居武功,成为望族,故称武功堂。苏建后人苏益随王朝、王审知于唐末入闽,为福建“芦山堂”苏氏始祖。清乾隆、嘉庆年间,从汀州府永定县苦竹入台湾的苏氏,多定居于新竹,建武功堂。对联写出了苏氏先祖自陕西武功迁福建的足迹,表达了台湾新竹寻根问祖的思想感情。
襟怀谈定天无二;
气象光昌月是元。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典指东汉平陵人苏章,字孺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官冀州刺史,当时有老朋友任清河太守,贪山赃枉法,苏章到清河去查处他,他没宴招待,热情叙旧,并高兴地说:“人人都有一个天,只有我有两个天。”苏章说:“今日我和老朋友饮酒,是私谊;明日冀刺史办案,是公法。”果然依法处理了他,一州肃然。
唐宋八家三席占;
指挥六国一身荣。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其中苏氏占了三人。下联典出战国虹纵横家苏秦(?-公元前284),东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东)人。字季子。他曾与赵奉阳君(李兑)共谋,发动韩、赵、魏、齐、燕五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请服,退还部分侵地。赵封他为武安君。
北海牧羊不屈志;
南天放鹤超然情。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北宋文学家苏轼典故。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指“三苏”既是散文家,又长于诗词。下联典出北宋六个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鹰并称为苏门六君子。其中前四人,在《宋史.黄庭坚传》中谓“天下称为四学士”。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北宋文学家苏轼(1036-1101)自题联。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欧阳修一起参加诗*新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青山有约常当户;
秋水为神不染尘。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无数云山供点笔;
且将墨竹换新诗。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自苏轼诗句联。
北客几人谪南粤;
东坡到处有西湖。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惠州市西湖苏(轼)公祠联。
〖苏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倚靠君山,双龙应侍;
聚回沙水,百凤和鸣。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苏氏宗祠联
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
金莲绚彩,辉学士之文。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上联典出西汉大臣苏武事迹。下联典出宋代进士苏舜钦,字子美,范仲淹荐其才,召试集贤校理。好为古文诗歌,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酒酣落笔,争为人所传。有《苏学士集》。
才名列大家,父子媲美;
文章雄百代,乔子流芳。
——佚名撰苏姓宗祠有用联
全联典指北宋眉山“三苏”。
正在阅读:
百家姓关于苏姓的介绍09-20
2017年职称日语考试日常用语之问候与客气语总结(3)06-23
六年级美术下册课件【三篇】02-29
欢聚一堂作文500字08-05
关于小学五年级学生办数学手抄报的资料分享09-02
2022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拟聘人员公示(3月3日—3教师招聘0日)04-29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章节考点【7-9】04-26
2022年河南安阳滑县教育系统招聘高中教师公告【65人】07-04
2023年辽宁盘锦市中医医院招聘事业编制及劳动合同制工作人员118人(10月25日起报名)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