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导语】《三黑和土地》这首诗歌通过歌唱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预示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将极大地解放农村的生产力。©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__________
本诗作者苏金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教案# 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教师板书),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关系,展现了三黑对自己脚下的土地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3、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苏金伞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层下》《窗外》《鹁鸪鸟》等。
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读出情感。
提示: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体会他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畅想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可以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5、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改变。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4—8节):写三黑翻地耙地,同时欣赏着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第三部分(第9—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情进行了对比。
第四部分(第13—14节):写三黑的打算。
第五部分(第15节):收束全诗,点明中心——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小标题示例:获得土地,异常欢喜;翻地耙地,愉快劳作;今昔对比,变化巨大;热爱土地,憧憬未来;翻身做主,心情甜蜜。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师生共学诗歌第一部分,感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1)学生快速默读诗歌第1—3节,思考:哪节诗清楚地告诉我们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第1节诗。)
(2)师生共同品读第1节诗。
①理解“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义。
预设:这是诗歌的首句,具体阐述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农民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和以前向地主租地当佃户,虽然“有了土地”但要向地主交租子不同;也和农民靠出卖劳动力给地主当雇农,地主说“这块地归你种吧”,这样也算是“有了土地”不同。现在,农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种点啥就种啥,想怎么在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②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3)学生反复品读第2、3节诗,感受农民有了土地后的欢喜心情。
①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如:分组朗读、想象画面读、配乐朗读等。
②赏析这两节诗。
预设:这两节诗描绘的是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两节诗都用“恨不得”开头,起到重复强调的作用,将农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劳作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他们“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尝一尝”,又“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庄稼是农民的希望,他们爱土地无非是为了庄稼,所以他们就想“变成一粒种子”去“试一试”“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尝”是味觉,“躺在土里试一试”是触觉,比较空说“想知道好到什么程度”不同,真实多了,情感也丰富多了。总之,诗人用这两节诗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爱土地、爱庄稼的情感,也表现出他们获得土地后的欢喜心情。
③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感受三黑对待土地和劳作的态度。
过渡: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多么欢喜啊!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着土地上的庄稼。看,“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时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1)读一读,想一想,理解句子,在小组交流。
①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②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继续欣赏刚耙的土地,深深地陶醉其中。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软床,形象地表现出了土地的珍贵,也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的喜悦。)
③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2)教师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
①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明确:“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前三节讲述的内容,即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
②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我从中感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感受三黑现在与以往的不同。
过渡: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珍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朗读第9—12节诗,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
②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问题一预设:比喻句——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赏析: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荞麦花,喻体是白霎霎的一片雪。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从侧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所以三黑格外用心,庄稼才长得好。
问题二预设:诗歌的第10—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理进行了对比,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理和过去大不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比较着阅读,再鼓励学生畅谈自己从比较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发言示例:
三黑小时候喜欢蝈蝈儿,但是由于贫苦农家的孩子没有地位,到地里抓蝈蝈儿后会被爹娘骂、被地主骂,心里很委屈。现在三黑依然喜欢蝈蝈儿,听着自己地里的蝈蝈儿叫唤,他自己不仅心里欢喜极了,还招呼孩子到自己的地里去抓蝈蝈儿。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4、学生自学第四、五部分,升华情感。
过渡: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啥打算呢?请同学们借鉴学习前面内容的方法自学最后两部分。
(1)学生朗读第13—14节诗,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①三黑有什么打算?(第13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一个打算: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第14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二个打算: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女、上东庄。)
②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从三黑的两个打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劳作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
③试着分析三黑有这样的打算的原因。(三黑的这种打算是农村进行土地革命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是农民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教育的缘故。)
(2)学生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点明中心的诗句: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
明确:“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4)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小结: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后,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鸣叫,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无不闪耀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具体分析了课文内容,真切地感受到三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和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脚下的土地的热爱之情。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收获。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 恨不得 土疙瘩 顺溜 松散 麦籽 白霎霎 荞麦 耙地 痒抓抓 蹚坏 闺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标题: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展望未来
(板书:翻地、耙地播种,蝈蝈和童年 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
3.“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预设: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板书:热爱土地 憧憬未来)
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正在阅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及教案10-24
2018云南曲靖市第二中学招聘研究生教师面试公告【6月19日】06-14
我的假期生活优秀作文400字左右:高一优秀作文:我的假期生活12-10
社团文化活动策划书3篇08-23
高中关于劳动节的作文【五篇】07-09
2016年半月谈评论:官员简历不应功利化,陈行甲不妨留下来07-17
银行面试自我介绍模板5篇11-04
生日快乐简单短句红包祝词09-29
师徒结对师傅工作报告10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