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兴趣# 导语:若想让宝贝的学艺之旅变得轻松有趣,我们就要首先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他的成长需要。©文档大全网整理了孩子艺术培养的小技巧,欢迎阅读。
故事一
我很喜欢古老的书法艺术,它确实是我“终身相许”的兴趣爱好。正因为深刻地体会到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也希望女儿能喜欢它。
于是,我急迫地想教女儿写毛笔字。时常追着问她:“静静,要写毛笔字吗?”“宝贝儿,来看这些字多漂亮啊!”女儿一般会给我个否定答案,然后迅速跑掉,给我个后脑勺。后来我放弃了强迫她,但是会在自己每天临帖的时候让女儿在身边玩。她玩她的玩具,我练我的书法。几次之后,当我写了一段时间后,女儿就会提出她也要写一写。嘿嘿,正合我意。接下来就是我们母女俩快乐地书写一阵。
心理学家解读关键词:模仿
模仿是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甚至有些理论认为,小婴儿仅在出生十几天后就会模仿成人的张口、撅嘴等行为。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与成人比较起来,儿童有更强的模仿倾向,这与儿童缺乏生活经验,缺少独立性有关。”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越是他喜欢的、熟悉的、见得最多的人,他就越喜欢模仿他们。所以,孩子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或者小朋友。孩子的这个特点,可能需要我们先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吗?那些放给孩子听的音乐,我们自己会欣赏吗?孩子涂鸦的时候,我们会有去参与的热情和冲动吗?其实,父母自身的行为最能感染和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参与。
0~3岁的孩子,对父母的情绪还特别敏感。他可能还听不懂父母的语言,但是他读得懂父母的情绪,也会受父母情绪的影响。比如母亲喂奶的时候情绪不对,小婴儿都会感觉到。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传递是非常强的。父母对什么东西喜欢和投入,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和投入,这比你和他怎么说都强。
一句话点睛:父母真心喜欢,孩子才会喜欢!
提示——儿童对艺术有着很强的主动性
虽然大众传媒极为关注儿童早期接触美术和音乐对大脑发展和神经发育的潜在积极影响(例如音乐加强空间能力),然而没有研究对这种效果进行短期的或纵向的检验。曾经接触过幼儿的人都知道,他们对注意并探寻视觉艺术媒介和韵律、乐音以及音乐节拍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在刚出生的几年里,这些能力是与语言表达和动作协调能力同时发展的。关于这些突触联系是如何形成的,目前还不太清楚。
故事二
我从怀孕开始就每天晚上给肚子里的宝宝念一两篇故事或诗歌。他出生后我也保持着每天给他讲故事的习惯。但是,有一阵儿,我每天一回家,儿子就会把一本已经翻得旧旧的图画书放到我面前,让我给他讲,一直讲到他满意为止。有时是3遍,有时是5遍。我也曾经给他买过几本新书,试图替换旧书讲给他听,都被他拒绝了。真无奈。难道他对阅读别的书再没兴趣了?
心理学家解读关键词:重复
很多孩子喜欢看《天线宝宝》,其中的奥秘之一就是“重复”。4个天线宝宝总在重复地说一个词、一句话,很多场景也是重复的。这部片子能让宝宝看懂,还能慢慢地理解。所以孩子很爱看。
很多孩子都喜欢反复地听一个故事,或者反复地要求妈妈唱一首歌。如果妈妈这样做了,效果就是孩子强化了他的记忆。而且,孩子喜欢这个过程,是因为他在期待妈妈讲出来的下一个故事情节或一句歌词,和自己知道的正好一致,这让孩子颇有成就感,好玩程度不亚于藏猫猫。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里,除了模仿,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和错误来验证的过程。在尝试和错误中,孩子就需要不断地重复。当重复之后的结果被验证是正确的话,孩子会很快乐;如果被验证是错误的话,孩子就会在下一次的重复中校正自己。
在兴趣启蒙中,如果了解了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就不会觉得难以理解或试图去改变他。
一句话点睛:“多重复”、“小步子”,你的耐心和陪伴就是他的成长空间。
故事三
女儿还不到2岁,爷爷就教她看起了地图。开始我有些不以为然,孩子那么小,话还没说利落呢,哪儿就能明白那些版块和颜色的含义啊?只能算游戏吧?可是没过多久,爷爷就向我展示了成果:“中国在哪儿呢?”女儿的小胖手毫不犹豫地指向了亚洲版图上那只“大公鸡”。爷爷又问:“澳大利亚在哪儿?”女儿迅速去找大洋洲。这真让我吃惊。现在女儿每个洲都熟悉了一个国家,能迅速找到,比很多大孩子还强呢。以后女儿要是成了地理学家,爷爷的功劳可不小哦!
心理学家解读关键词:主动
孩子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接受信息的主体,即使是小婴儿也有很大的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对外界的很多事情充满了好奇,2岁左右的孩子又正是处于什么都想尝试的年龄,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相对丰富,孩子就会对很多东西都感兴趣。这时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反馈是积极的,而且是有帮助的话,对孩子的兴趣发展或各种学习都是有益的。所以,我们不要人为地去限制孩子的兴趣范围。
另外,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往往会出于安全或卫生的考虑,给孩子设置过多的规矩或规定,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动,而且还觉得他太小,会替他做很多事。其实,只要我们多花费一些精力,就可以给孩子扩大很多活动范围。他们能在这个合理的边界里随心探索,也能被激发出更多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一些艺术家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来看,他们的家长都具有以下特点:较高的美术素养和良好的文化修养;重视早期美术熏陶和教育;注意孩子性格及品德的修养;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寻求造诣较高的教师并注意与其配合。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等之所以成为绘画大师,就是与他们从小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分不开的。
尊重孩子的“画语权”
有个孩子趁着妈妈不注意,在白白的墙上画了一个蓝色的大方块,妈妈先训斥他又弄脏了墙壁,然后指了指窗外的太阳,纠正说:“你画错了,太阳应当是红色的,是圆的。”
蓝色的方太阳,多么难得的想象力!可妈妈却用成人的思维打击了孩子的创造和发挥。很多家长不懂得孩子,总是用大人的眼光和实物的标准来评判孩子的画。有些父母按捺不住地自己动手,迅速画出个太阳或房子,让孩子照着画。这正是大部分家长的误区所在。要知道,这种“不像”的画才是孩子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
为孩子开设“涂鸦”地
当孩子开始有了涂鸦的兴起之后,家长应当从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的作品,尊重孩子,爱护童心,但也不宜鼓励孩子随处乱画,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可以在自家墙上挂一块白板,或是开辟出一片墙壁,让孩子知道有固定的地方可以让他们画画。对于孩子的作品中思维的闪光点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以建议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孩子学习观察,多和孩子交流讨论,让孩子体验画画的乐趣。
激励孩子努力
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发挥其所拥有的优势,通过自身努力,向艺术的殿堂冲刺。
一、留下最棒的
与其让你的孩子保留他创作的每一件作品,不如与他好好谈谈,建立一个基本的保留作品的规则,让他每隔一段时间选择1—2件他最喜欢的作品保留下来。到了年底,他所保留的“”作品不会超过5件。
二、拍照留念
整理和收藏一件件作品是一件繁琐的事情,与其让它们占用你太多的空间,倒不如拍下它们,并且把这些照片统一收藏在剪贴簿中,给每张照片加些注解和纪录。这样,即使有些作品由于空间的因素丢失或被抛弃,你也仍将拥有另一份美好的回忆!
三、儿童文件存贮盒
办公室提供存贮的设备中往往有一个放文件的架子,你可以很方便地将文件夹存放其中,便于拿取文件。你也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建立一个他自己的存贮系统。可以在一个文件夹存放2岁的作品,另一个存放3岁的,等等。现在,所有的作品都将被很好的、有序地保存,你的孩子甚至还能学到整理的技巧。
四、归于一处
对于那些不是画在地上、墙上的作品,的容器就是一个很大的、有盖子的塑料容器。同样的,这当然也要经过选择——如果你要保留未来15年内孩子带回家的每一件作品,那么你的房子将泛滥成灾。
五、好作品,挂起来
为孩子的作品专门准备一块告示板,这样他就可以在自己的卧室里展示他心爱的作品了。
六、整齐有序的“工具箱”
如果你的孩子在家里做了很多的艺术作品,那么他可能拥有许多蜡笔、记号笔或其他的艺术创作材料,而这些工具就需要一个统一存放的地方。将它们都放在一个便携的盒子里,盒子要轻巧,可以使孩子随心所欲地把它从一个房间带到另一个房间。除此之外,在把这些材料放入盒子之前,将它们归归类,并整理到不同的有拉链封口的袋子中。这不仅使得每件工具都整齐有序,更重要的是让它们在被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找到。
七、的礼物
有没有发现?其实孩子的艺术作品是给亲朋好友的礼物。与其为了你的孩子给你的家庭成员买礼物,不如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作品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那些特别的人,这对他来说将是最棒的认可和鼓励。
正在阅读:
如何发掘孩子的艺术潜能【三篇】02-12
2021年上海浦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时间安排10-10
以亮为主题的作文11-24
举办爱心活动总结报告10-13
[三年级作文小树的心思300字]三年级作文小树的心思03-30
2017年呼市中考化学真题答案解析|2017年江苏宿迁中考化学真题12-01
小学一年级简单谜语及谜底(三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