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精神,现就我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财政有关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政策调控,完善体制机制
1.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以社会功能为依据,明确界定公共服务的范围,相对、动态划分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规范财政供给范围与形式,建立健全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逐步从“养人”向“办事”转变,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鼓励事业单位创新改革,提高效益,节约开支,促进事业发展。
2.着力构建财政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按照创机制、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重绩效、促均等的原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的公益事业,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基层倾斜。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立足本省实际,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民生投入,逐步退出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
3.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落实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和购买服务的财税政策,形成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公益事业的机制,拓宽公益事业资金渠道,丰富公益事业发展形式。
4.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紧密结合的综合约束机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各级财政对部门和单位超编人员不安排经费,省级财政对超过编制总量的人员也不安排相关转移支付资金。
二、完善投入政策,改进投入方式
5.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要求,以事业发展绩效为导向,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分类性质、业务特点、发展计划、目标任务、财务收支状况等因素,改革现有的事业单位财政供给方式,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财政供给政策,大限度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满足社会事业发展实际需要。
6.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各项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基本支出按事业单位经费定额标准予以核定,项目支出根据履行职能需要、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其履行行政职能依法收取的费用以及通过向社会提供其他服务取得的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收支彻底脱钩。
7.已认定为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以事定费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的单位实行不同的财政供给政策。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提供相应经费保障。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根据单位业务特点和财务收支状况等,给予经费补助,其中:公办高校逐步建立学校生均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8.对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利用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等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取得的政府非税收入,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的要求,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并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经营服务取得的收入,要全额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 9.逐步建立健全与事业单位职能、责任目标相适应的经费使用绩效考评制度、结果应用机制和公开制度,强化单位预算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费使用绩效考评结果作为财政安排经费、确定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主要依据。
10.已认定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财政部门不供给经费,其取得的收入依法纳税、自主安排使用。对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财政部门可以对其继续拨付原有的正常事业费,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11.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在税收政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同事业单位公平对待,政府可根据需要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其公益服务产品和劳务。
三、落实税收优惠,支持事业单位改革
12.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要坚持按照依法治税、公平税负的原则,做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国家税制因改革发生调整变化的,按税制改革后的统一政策执行。
13.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1)在转为行政机构过程中,对新设行政机构接收原事业单位的土地、房屋,免征契税。转为行政机构后,涉及的土地、房屋权属变动,按照税法的规定依法纳税。
(2)在转为行政机构后,其自用的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事业单位因转为行政机构而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14.对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税收优惠政策:
(1)改革后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资格的事业单位,对其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改革后不符合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条件的,按照规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2)改革后仍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其自用的房产、土地继续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3)符合有关规定的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
(4)因改革重新办理法人登记的,其新启用的资金账簿记载的资金,凡原已贴花的部分不再贴花;对改革前签订但尚未履行完的各类应税合同,如仅改变执行主体、其余条款未作变动且改革前已贴花的,不再贴花;因实施改革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5)因改革重新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接收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此后,涉及的土地、房屋权属变动,按照税法的规定依法纳税。
15.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在现行税收制度框架内,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16.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的,经认定,可按规定比例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予以税前扣除。
四、强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
17.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根据改革后各类单位的职能性质及其行政和财务隶属关系,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做好相关财务经费指标的划转、移交和接收,以及相应的财务处理等工作,并按改革后的单位性质实行分类管理。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管理规范和安全、有效。
18.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后成建制转为行政机构的,在财务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相应划转财务经费指标,无偿划转资产及未竣工基本建设项目,并按照国家有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管理。改革后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按事业单位财务、资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并加强绩效考评。 19.对改革后仍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的事业单位,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财政管理职能,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收支两条线”改革,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收支管理,加强财务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权属清晰、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各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降低事业单位运行成本。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强化负债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20.对改革后转为企业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并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
21.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过程中的税收优惠政策、财务和资产管理具体办法,按照《安徽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规定》执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按照《安徽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实施意见》执行。
正在阅读:
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范文300字智多星-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范文300字03-17
营业员第三季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05-14
家乡的小河作文300字08-24
二年级周记100字暑假趣事07-07
2019年河北石家庄中考填报志愿及有关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