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大潮中,始终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在锦瑟之年,远离故土,负笈海外。
当他们学有所成的时候,大多数选择了回国发展。从此,他们便把自己的发展之梦,融入了“中国梦”的主旋律中。
截至2015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21.86万人,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79.87%。近5年来留学回国的人数由2011年的18.62万人、2012年的27.29万人、2013年的35.35万人、2014年的36.48万人,一直上升到2015年的40.91万人,5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1.75%。
为支持、帮扶这一群体回国创业,我国在政策的顶层设计、搭建海归人才创业平台、提供创业相关服务上,不断探索创新,使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的热潮涌动不息。
政策顶层设计,措施落地生根
《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有58.3%的受访者认为国内创业环境好。海归回国创业主要是看重国内创业环境好和国内发展潜力大,这与我国倡导创新创业,实行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密不可分。
鼓励和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首先是政策的顶层设计,它犹如高屋建瓴。
为此,国务院在去年六月再次明确了支持境外人才来华创业,发挥留学回国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创业引领带动作用的若干具体政策。包括“引导和鼓励地方对回国创业高端人才和境外高端人才来华创办高科技企业给予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加强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建设,把更多的国外创业创新资源引入国内。”
政策提纲挈领,才可抓住工作重点;内容具体易懂,方能引才归国。
以中央“”为引领的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重点之一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有所成的海外留学人员。2011年中组部、人社部印发的《关于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意见》则在更广范围内,鼓励支持广大留学人员回国,以多种方式参与创业,明确了在创业贷款、税收优惠、租金减免、土地使用、专利保护、技术入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同年4月,《关于加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积极吸引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进入留创园。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相继推出“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长江学者”“百人计划”等项目,每年吸引大量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创业。
各地为落实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也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构成了从上到下的完整政策链条,使顶层设计落地生根。同时也在大力实施引才项目,如北京的“海聚工程”、江苏的“双创计划”、浙江的“海鸥计划”……
一些重点城市(市区)更是率先打造吸引留学人才回归的高地,如北京朝阳区的“凤凰计划”、南京“321计划”、无锡“太湖人才计划”、苏州“姑苏人才计划”、宁波“3315海外人才引进计划”。这些计划以高端引领为特点,带动作用明显。一些大型留学人员创业招聘活动成为标志性工程,如广州留交会、大连海创周、山东海洽会、南京留交会、武汉高创会等,为海归人才提供了创业信息平台。
顶层设计的政策已变为落地生根的具体措施,只待一颗颗归国创业的种子破土发芽。
好政策造就好环境,创业园助圆创业梦
让政策落地,让措施生根,首先是让留学回国创业人员有施展拳脚的空间。
于是,专门为这一群体打造的各种类型的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留创园”)应运而生。
从1994年中国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南京金陵海外学子创业园成立,到如今全国各地留创园如百花齐放,我国留创园建设已经走过20余个春秋。
在这20余年里,各地留创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政策扶持体系。从人员落地、办理各种行政审批,到商务运行、市场培育、融资支持等配套措施,都在不断完善。留创园逐渐成为人才、资本、项目、信息等产业化要素的聚集地,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的“圆梦工厂”。
而每一座“圆梦工厂”的持久活力,都是建立在规范的管理基础上的。2001年,原人事部出台了《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对留创园的建设、管理、运作等方面作了规定,明确了入园的必备条件,规定了留创园享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孵化机构的优惠政策,以及建立创业园高新技术项目的评估机制,并要求组织专家对入园项目进行评估等,从而保证了留创园的健康发展。
时隔一年,又出台了《关于人事部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意见》,开辟出共建的新模式。“提高创业园管理水平,盘活各方有效资源”,人社部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其规模较大、管理科学、服务完善的特点,充当了“排头兵”的示范作用。
2014年,人社部与地方人民政府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协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协作会议章程,标志着省部共建留创园协作机制步入新阶段。截至2015年底,人社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达到46家。2015年一年,人社部资助了66家留学人员初创企业,1.9万个项目与人才、资金对接。留创园的共建活动吸引了多方力量,除组织、人社部门外,统战、侨务、民间团体也都积极参与、联手打造。
各地人社部门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与留创园建设、发展相关的政策,形成上下贯通的政策环境。如北京市的《关于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留创园的发展思路以及降低建园门槛、鼓励共同发展、实行分级管理、坚持重点扶持等具体发展举措。如重庆的《重庆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支持和鼓励在渝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金融机构和园区引进海外人才,在经费和政策方面对创业者予以支持。
好的政策造就好的发展环境。各地留创园的发展步入“黄金期”。在全国率先开始留创园建设工作的江苏,已建成省部共建留创园6家,省级留创园47家,累计吸引了369名“”专家、514名“双创计划”人才入园创新创业。在浙江,仅宁波一地就有留创园15家,有的留创园已成为当地一条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建成各级各类留创园321个,入园企业总数2.4万家,2015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2800亿元,6.7万名留学人才在园创业。如今的留创园不仅是海归人员创业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集创新创业中心、高新技术项目孵化中心、科技创新型企业聚集中心为一体,培育新型产业的重要平台。
保障到位解忧,服务到家无虑
2015年10月,重庆唐古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石一非辞去美国的工作,带着自己的大功率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回国创业。“回国后在很多方面都享受到了贴心服务和帮助,现在看来,选择回国创业发展这步棋走对了。”如今,石一非已经开始和重庆当地整车厂商合作,生产他开发的产品。
像石一非这样享受到好政策、好服务的归国人才还有很多。留学回国人员的后顾之忧,被各种托底保障一一解除。
《关于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意见》从户口办理、社会保险、职称评审、计划生育、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参加国际活动、科研项目申报、驾驶证办理以及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等海外人才关心的各方面内容作出了相关规定,要求服务先行、保障到位。
考虑到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特点,各地还从搭建信息平台、交流平台、投融资平台和技术产权服务平台等方面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特色服务,创设了“一站式”“菜单式”“保姆式”服务方式,提供成果转化服务,组织金融服务超市。
2015年,人社部出台了《关于做好留学回国人员自主创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留学回国人员自主创业可与国内大学生一样享有优惠政策,并将留学回国人员自主创业工作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组成部分,纳入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建设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这种均等化、特色化的服务规定,为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后勤保障”。
各地在服务海外人才归国创业上,也给出了足够的诚意。江苏省人社部门将消除海外人才来江苏创新创业的各种障碍,作为海归人员创业扶持的重点工作,出台了《江苏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让留学回国人员能够享受多达14项的优惠服务,为“”高层次专家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多次往返签证、户籍转移、医疗照顾、购房服务、物品进境、子女入学提供便利。
重庆出台了《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涉及安家费激励、项目扶持、培养使用、保障服务等方方面面,目的就是以的服务力度,吸引海归人员来渝创新创业。2014年出台的《关于做好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落实兑现工作的通知》,更是在上述《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服务精神,逐条兑现。
而今,留学生回国,创业有政策扶持,生活有关怀照顾。正像有的人讲的:家安则心定,事顺觉路宽。未来,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回国创业人员凝神聚力,实现人生梦想。
海归回国创业,正当其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