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书内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课件:《我爱祖国山和水》

副标题: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课件:《我爱祖国山和水》

时间:2024-08-18 16:4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件# 导语】多媒体课件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品德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文档大全网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课件:《我爱祖国山和水》,欢迎阅读与借鉴。

  

《江山多娇》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地貌、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他们的位置。2、探究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带来的益处,促进学生对祖国的热爱。3、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4、知道祖国山河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中国地形挂图2、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就像一幅画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课题。出示中国地形图,师述:俯视祖国大地,她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鸡,傲然屹立的世界的东方。她有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板书:江山多娇

  二、了解祖国的地形地貌。

  板书:祖国就像一副画。

  1、问: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它有几块主要的色块,这不同颜色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同对我国的地形图,了解和研究我国的地形、河流。

  2、理解我国的地形三级阶梯。问:地形图上的各种颜色就是代表不同的高度。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在这张图上各种颜色都代表的高度是多少呢?教师点图片上的各种颜色,分别判断土*、*、绿色的海拔是多少。

  师述:我们从高空向下观看我国的地形,大体上分为三级阶梯,因为是从上往下看,所以第一阶梯,第二阶梯次之,第三阶梯最低,尔后是海洋。再仔细观察,我国的地势明显是西高东低。板书:西高东低

  3、我国主要的地形地貌。

  ①世界上的地形分为五种,具体是: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这五种地形在我国都有分布,请在地图上找一找。板书:五种地形齐全

  ②请读小资料:P53。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地图上找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丘陵、主要河流、主要岛屿……互相指一指。

  ③思考讨论:多样的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好处?我们的家乡属于什么地形?

  ④扩展资料。海拔:是指地面上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们用的《中国地形图》上中国各地的海拔是以青岛黄海水准原点为起算点的。水原点即平均海水平面。多种地形与我国生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这样就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面为我们提供了耕地,高原为我们发展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山地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矿藏等等。这样使得我国能够从各方面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三、走进母亲河。

  (板书:我们的母亲河。)

  1、思考:我们为什么称长江、黄河为母亲河?

  2、收集资料,请你拿出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歌曲、绘画……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资料,全班同学把资料进行归类。

  4、歌唱母亲河。以小组为单位,全班进行比赛。

  ①说一个评价母亲河的词。每组不重复,看谁用词最贴切。

  ②说一句赞美母亲河的话。看谁感情最真挚。

  ③讲一个长江、黄河的传说、故事,或朗诵一首诗、唱一首赞美的歌……

  四、小结。

  祖国就像一幅色彩丰富的水彩画,13亿中国人生活在她温暖的怀抱。

  五、延伸课外。

  课后收集祖国风光的图片、资料,自制一个祖国旅游观光路线图,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板书:江山多娇

  祖国就像一幅画:西高东低地形齐全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岛屿……

  我们的母亲河:长江、黄河

  第二课时神游祖国(活动课)

  一、讲我的旅游故事。

  请几名同学讲一处自己曾经去旅游过的地方。

  要求:1、讲清景点所在省市位置,游览时间,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点,自己游览后的感受。2、学生介绍完一处风景,就把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二、小组活动——“我的旅游观光梦想”。

  1、展示自己的一个全国范围的旅游路线图。在小组内介绍需携带的物品,采用的交通工具,观光的顺序、注意的事项等。

  2、着重讲自己最想去的一个地方及原因,以及对那个地方的初步了解。

  三、我会表演——小品:我是世界自然遗产。

  1、学生分组,看书查资料,了解“世界自然遗产”的含义,以及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

  2、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一处,了解它的景观特色、被保护情况,合作编小品脚本,进行排练。如扮成游客、导游、当地居民、拟人化的山水树木等……。

  3、请两三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总结升华。

  祖国有壮丽的山河,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板书:神游祖国

  我的旅游故事

  我的旅游梦想

  保护世界遗产

  

《祖国的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

  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

  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美丽的宝岛——台湾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生自由交流)

  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读题)

  二、学习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

  2、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

  (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台湾的富饶,老师应把台湾的别称一个个说出来,学生根据名字说出理由。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对于台湾的美丽,老师建议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一游台湾岛。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重点游览日月潭,在游览中配上相应的图片。

  (5)老师小结。

  3、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指导学生看书59页)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

  4、画一画台湾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设计一下未来的台湾。画好后在班上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根脉相连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台湾的美丽和他渊源的历史,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台湾,进一步去了解台湾传统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

  1、了解台湾的习俗。

  (1)课件展示或者图片欣赏台湾的习俗(也可看书上60页的插图)

  (2)交流看后的感受。

  (3)师小结:闽台一水之隔,同根同源,台湾的民俗大多是从闽南传来,和祖国大陆有很多同样的传统习俗,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一年中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是两岸民众最主要的节日,尤其是春节。因为一年到头工作辛劳的人们,要乘春节期间好好享受一番悠闲,人们不仅要吃好、穿好,还要玩好,为此台湾民众在节前忙得不亦乐乎。

  (4)请知道的同学演一演台湾人民怎么过春节。然后大屏幕上出示教学用书资料袋中的《台湾人民过年》。

  (5)你还知道台湾与大陆有哪些相同的方面?节日风俗、、饮食文化、语言文字、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等。

  (6)师补充:如:速冻食品中的汤圆,快餐食品中的台湾方便面,餐馆中的台湾菜,台湾电视剧,台湾新闻节目等。

  2、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

  (1)了解台湾故宫博物院、孔子庙。大屏幕展示博物院和孔子庙内部结构。

  (2)简单了解台湾作者写的一些书。比如:蔡志忠的漫画或者其它文学作品、青少年读物等。

  三、两岸情深

  师:同学们,台湾和祖国大陆虽有一峡之隔,可它隔不断我们的血脉相连,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也无法阻隔的,请读于右佐的感叹吧——(见书61页)

  1、自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

  2、结合注释,领悟其中蕴含的思念之情。

  3、师: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我们不仅从于又佐的感叹中感受到了这中根脉相连的亲情外,还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的台湾青年实际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样深厚的情谊。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熟悉的文章。

  4、师:是的,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你还有哪些类似的诗词、歌曲、故事等,让我们来唱一唱、讲一讲。

  5、请班上有台湾亲戚的同学或者有台湾来大陆工作的子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台湾同胞们,我想对你说。

  师: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写一段对台湾同胞的寄语。可以是小诗、一句话、一幅画、一篇日记、一封信等,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在班上展示交流。或者办一个专栏进行展示。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祖国一定要统一

  一、谈话揭题。

  师:从上节课大家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两岸人民是多么渴望早日团聚呀。确实,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大家只有一个宗旨:祖国一定要统一。读题——

  二、学习和了解影响祖国统一的因素和我们的努力。

  1、学生先阅读教材62页的资料。教师结合台湾历史进行讲解。

  2、小组交流学生查找的有关资料和关注近期媒体中有关台湾报道。(如*份子搞*活动,我要政府的态度和声明,台湾人民反对*的斗争等。)

  3、实践作业(课前完成):结合前两个主题的学习和收集的相关资料,写一份声明或者公开信。也可以写一份希望祖国和台湾早日统一的呼吁书。

  4.模拟新闻节目:“两岸儿童盼统一”。

  (1)一个主持人主持节目,每组找个播音员,宣读本组的呼吁书。

  (2)还可以请几个小记者对班上的同学进行随机采访。

  5、教师小结:香港和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相信在我国政府和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一定会赢得一个大团圆。

  三、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1、师:中央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逐渐从隔绝走向交流,从陌生走向熟悉。两岸人民在经济、文化、贸易、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

  2、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专题节目,可接取片段观看。

  3、学生交流自己通过查、问、看、访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或是图片,或是文字,或是一些物品等,如果本地有台湾到大陆的留学生,请他来讲一讲更具有说服力。

  四、拓展延伸,实践作业。

  到商店中看看哪些商品跟台湾有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课件:《我爱祖国山和水》.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GvZ5.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