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小故事书籍-中华成语小故事文字版

副标题:中华成语小故事文字版

时间:2022-05-16 04:5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能力训练#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中华成语小故事文字版。欢迎阅读参考!



1.中华成语小故事文字版

  画蛇添足

  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他们准备把一壶祭祀用的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由于帮忙办事的人较多,这壶酒不够这么多人喝,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究竟要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提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喝。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就要开始喝酒。但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就想:他们画得真慢。

  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而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只能看着他喝完酒了,这个时候懊悔也没有用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2.中华成语小故事文字版

  三顾茅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3.中华成语小故事文字版

  郑人买履

  古代有一个郑国人,鞋子破了,想到集市上去买双新的,买多大的呢?

  他在家里找了把尺子,用尺子仔细量了一下自己的脚,做了一个尺码,然后就放心的到集市上去了。

  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他随着人流挤来挤去。

  啊,有了,他眼睛一亮,终于找到了卖鞋的摊子。到了鞋摊,他挑了又挑,好不容易选中了一个式样,刚要买,一摸兜,哎呀,刚才出门太匆忙了,把量好的尺码忘在家里了。

  说完,他要跑回家拿尺码去。

  卖鞋的人叫住他,“你给谁买鞋啊?”

  “给我自己买啊!”

  卖鞋者说:“那有什么尺码?穿上试试不就行了吗?”

  那郑国人说:“不,我量的尺码很仔细,可准了,照着买准错不了,我还是回去把尺码拿来吧,免得买的不合适。”

  说完转身跑了。

  郑国人跑回家,东翻翻西看看,那个尺码竟找不到了。他终于在床下找到了那个尺码,他又急急忙忙地赶回集市,等他气喘吁吁在走到集市时,已经晚了。集市散了,鞋摊也早收了,郑国人穿着开着口的破鞋,手里拿着尺码,懊悔的在街上走来走去。

  人们听说这件事以后都很奇怪:“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却偏偏要回家取那个尺码?”

  郑国人瞪圆了眼睛,一本正经的说:“这尺码是我反复量出来的,最准确,我当然相信他了。我的脚不一定可靠啊!”

  人们听了,禁不住哄堂大笑。

  后来就演变成郑人买履这句成语,人们用来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4.中华成语小故事文字版

  江郎才尽

  南北朝的时候,河南考城这个地方出了一个文学家,名叫江淹。

  江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江淹读书十分用功,在年轻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诗文,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文学家,人们称他为江郎。

  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当上了大官,然而生活条件的优越,使江淹不愿再去刻苦读书,他也越来越脱离下层人民的生活。因此到晚年的时候,文章不但没有写得更好,而且越来越退步,对此人们有很多传说。

  有的说,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在禅林寺旁边的河里,夜里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个自称是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回过去借的一匹绸缎,江淹便从怀里拿出自己身上剩下的几尺绸缎还给了他,从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五色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人们于是就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江郎才尽。

  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来比喻某人的才思减退或者本领用完的意思。

  江是指的江淹,郎是古代人对男子的美称,才是才思、才情,尽是指的空、完的意思。

5.中华成语小故事文字版

  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行进时,路上缺水,士兵们都很口渴,快要走不动了。

  曹操见士兵们又热又渴,纷纷舔着干裂的嘴唇,心里非常着急。

  曹操让士兵们到处去找水,结果都空手而回,

  这时,曹操忽然计上心来,他驱马驰往山头,然后回头大声向士兵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树林,那里的梅子很多,又酸又甜!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坡,马上就要到梅林了。”

  士兵们听了,好像已经吃到了梅子,口水直流,不再感到口渴了,一齐争先恐后地向前行进。

  后来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故事用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

中华成语小故事文字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HI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