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赏析 篇一
兼顾传承创新,扬文化之韵。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绕不开的两大话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传承是创新的前提,抛开传承谈创新,等同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是乡村陆续开放使用文明礼堂,还是潮州潮剧代代传唱,抑或是沂南红色文化再放光芒,都是对文化的良好继承。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些地方都是在传承基础上,又进一步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才让家风家训家喻户晓,才让非遗文化深入民心,才让沂蒙精神永葆生机。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只有既守正又出新,才能让文化在现代奏响华章。
推动产业融合,展文化之力。文化与生态一样,看似于经济发展无用,但只要用得好,其实也是一座金山银山。从故宫的网红文创,到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从井冈山、延安等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如火如荼,到江苏省放大大运河IP带动作用,打造文化名片,这些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范本。然而,我国个别地区文化发展也存在误区,思路局限,模式僵化,文化背后所蕴涵的巨大产业潜力并未被充分激发。要想盘活文化产业这池水,一方面离不开对自身的合理定位,只有抓住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才能木秀于林;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技这双强有力的翅膀,当以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产业发展、行业融合添赋动能。
坚持人民至上,守文化之本。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文化发展也不例外。我们的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扎根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苏州市打造以阅读为核心、面向所有人的复合型文化中心,打造文化地标和智慧灯塔,构建市民阅读天堂和精神家园,便是立足群众需要发展文化,满足人民对文化日益增长的强烈向往。反观个别地区,群众“文艺点菜”到底点什么、怎么点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如何能以文化人,如何能赢得民心?文化发展不能丢掉群众这一根本,要让文化走近群众、植根民间,这样文化才有了生命力。
我们必须重视文化所蕴含的磅礴伟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真正助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其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扬帆起航!
2.202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赏析 篇二
信用关乎个人发展、政府管理、社会和谐。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信用+”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于个人而言,拥有良好的信用可以免押金租赁共享单车,可以享受就医优先,可以先诊疗后付费,节省时间、精力、成本,获得各项便利;而信用不佳,则会被列为“老赖”,在租房、贷款等方方面面尝尽失信的苦头。于政府而言,使用信用认证可以大大提高政务处理的效率,优化服务群众的方式。从原来的跑多次,到如今的“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这是政府精细化管理的表现,更是“信用+”带来的巨大便利。此外,充分有效利用“信用+”,能够大大促进精准化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政府通过创新扶贫信贷,制定政策,做好扶贫服务。另一方面,贫困户凭借良好信用获得贷款,成功致富。
“信”是信用、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要激发这股“柔性”力量,就要利用教育、宣传等“柔性”手段,以诚信为重点,加强培育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诚信,一直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在当下,却出现个人学术造假,离婚率居高不下,收礼、拿红包现象频繁,各类诈骗案被持续曝光等现象,在这背后不难发现,小到个人层面,大到社会公德,都有诚信缺失的影子。因此,提升全民的诚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构建诚信社会,呼唤一种“柔性”的力量,全社会既可以通过“三微一端”、课堂教育等手段加大宣传引导,也可以通过各类诚信人物的评选活动,来进行教化。
“信用”中的“用”指的是一种行为,强调操作层面。而要规范各方行为,不仅需要“柔性”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刚性”的制度和规则,利用法律手段,完善奖惩机制,最终建立全覆盖式社会征信系统。捡拾最近的新闻,从最近发生的“奔驰女车主坐在车盖维权”事件可以发现,若企业出现失信行为,单纯依靠教育、引导,呼吁其加强自省,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就需要“刚性”手段。但就现实而言,我国征信体系覆盖人口少、领域单一、违法成本低。因此,应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将政府、银行、企业、社区、个人信息进行各方联动,建立全覆盖式的征信体系;利用征信网、税收等手段,丰富惩戒方式……
“信用”一词,含义颇多。它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制度和规则;它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诚信社会的建设作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吧!
3.2024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赏析 篇三
“暗夜保护”是对自然的尊重,避免因光污染破坏了大自然的宁静。如今,在很多城市,每当夜幕降临,人们看见的不再是璀璨星空,而是摩天大楼灯火璀璨、街边霓虹广告流光溢彩,城市景观灯、LED显示屏等发光设施更是随处可见。城市的夜晚却亮如白昼,这不仅侵蚀了夜空的美丽,还可能会影响动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而带来生态问题,更会对人类的睡眠、情绪等造成隐形危害。城市需要暗夜,浙江杭州“城市黑天空保护区”、四川成都“暗夜保护区”的设立,就是对这种民声的回应,是让都市与生态自然和谐相融的体现。
在城市明暗主题的规划中应表现出来以人为中心。灯光使夜晚时间具有了更多“使用价值”,但人类仍旧不能失去暗夜和星空,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氛围和旅游资源,更是人类长久的情感所系。在中国,妈妈和孩子坐在草堆上仰望星空曾是无数代人的共同记忆,但自从灯光把城市占领,星空就变成了一种奢侈品。城市之夜不只是经济时空,本质上是人们生存的时空。规划暗夜保留区,使明暗控制更符合城市人的自然需求,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让城市不只成为宜于居民身体的住所,也要成为心灵的栖居地。
暗夜保护区的并非否定夜间经济的发展。只要现代文明存在,人类的夜晚注定辉煌常驻。但“暗夜保护区”设想的提出也并非“逆流”,而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思路——被照亮的夜空虽美,但也经不住过度开发。因地制宜划定需“调暗”的区域,在商圈闹市有出彩的华灯,在自然生态为主的区域里,灯光只满足最基础的照明,让静谧的归静谧、喧嚣的归喧嚣。“让城市诗意地亮起来,优雅地暗下去”,让城市的黑夜也有可能看到萤火虫、淡淡的树影,还有久违的星光吧。
西方哲人康德说:有两样东西,令人永远赞叹和敬畏——头顶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防止过度亮化,既是敬畏星空,也是敬畏自然法则。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相信众多城市除了在主城区亮起来,也会有更多的生态区暗下去,如此相得益彰,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