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资面试教案]高一语文小狗包弟教案【三篇】

副标题:高一语文小狗包弟教案【三篇】

时间:2024-02-15 17:5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狗包弟》是巴金的著作《随想录》中的一部名篇。描写了作者的一条可爱小狗在*时期的悲惨命运,从侧面也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性的扭曲。©文档大全网小编整理了高一语文小狗包弟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狗包弟教案一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㈠目标与任务:
1.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2.探讨文本的思想情感的现实意义
㈡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探究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勇于反省自己,珍惜生命,关爱别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
以戏说的语气讲述冯冀才《100个人的10年》中的一个荒唐故事(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语文教师因为讲述胆略过人机警智谋的毛主席浏阳遇险水沟藏身而被人划为歪曲毛主席伟大形象的右派而被判刑8年丧妻失子)后设问:这是真的吗?
或许你们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这是事实,而且事实甚至比这个更残酷、更荒唐,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这就是“*”。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就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解决字词,并注音下列加点字词。

舔舐 作揖 租赁 叱骂 解剖 堕落 舐犊情深 缉毒 修葺 编辑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整体感知
为小狗包弟建一个个人档案(姓名、籍贯、旧主人、个性特点、人际关系)
小狗的档案:
姓名:包弟 曾用名:斯包弟
籍贯:日本
旧主人:瑞士人、巴金的朋友
个性特长:活泼开朗、聪明伶俐、忠诚等候、善意作揖
人际关系:深受巴金家人和朋友的喜爱
(一)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引子 (1自然段) ——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借以带出小狗包弟故事
开端 (2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来历,不是主要内容,故而略述。
发展 (3—6自然段) ——小狗包弟的一些表现,以及它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突出它的伶俐可爱。惟其亲密、伶俐可爱,后惨遭厄运才显得太不合情理。此为蓄势,后面形势逆转,落差极大
结局 (7-9自然段) ——小狗包弟惨遭厄运,为后面的忏悔埋下伏笔。同时侧面描写“*”开始后红卫兵们抄家、捉杀小狗的情形。
尾声(10-13自然段)——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这部分篇幅最长,显然作者事先想好在此充分地表达思想,前面都是为写这一部分作准备、铺垫的。
(二)把握情感
1. 师导: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请找出文中作者直抒胸臆和含蓄抒情的句子和段落。
2. 学生品文体验作品感情然后各抒己见
3.教师综合学生意见形成板书: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三)探究文旨
1.教师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提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朱自清的《背影》开头一句:“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文眼,鲁迅的《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关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也是文眼。什么叫文眼?文眼就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它是文章的窗户,就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通过它就能窥探到文章的中心。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2.学生浏览课文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3.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4. 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
参考内容: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5.教师进一步引导:结合上面的语句谈谈你对“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的理解
6.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结合材料发表看法
师:这发之心底的语言,我们可曾领会?这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附材料: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
但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或加剧,仅仅依靠国家的强大是不够的,在此之前面我们首先应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朱四倍——新华网 )
二. 关注社会人生——关于忏悔的延伸讨论:
1.提供发人深思的图片和材料:
①*资料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②二战资料
二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在中国,被日军屠杀和作战牺牲的民众、军人2000余万,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亿美元…(新华网2005-5-9)
犹太民族在二战*期间所损失的财富在2400亿至3300亿美元之间。这是以色列府首次发布这样的财产损失报告(中新网2005年4月22日电)
③德国的忏悔与日本的靖国神社参拜
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历届日本政府从首相到阁员,从来没间断过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对此,包括中国、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政府和民间都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2.面对这些,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结合材料分组分别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讨论:
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已:发奋图强,把祖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
丙:反省忏悔,重塑形象
(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侧重于实际行动,而不是反省忏悔这种意识)
三.“认识你自己”——忏悔意识与我
1.教师引导: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教师率先反省忏悔然后谈感受)
2.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小狗包弟教案二


教学目标:
1、 把握叙事散文的叙事与抒情的关系,体会作者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2、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
1、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2、 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难点:
1、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 对*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认知。
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小狗包弟》让学生了解那个生命因特殊的政治原因被彻底漠视而置于社会边缘的历史,感受作者作为一个处于特定时代的有良知的人的无奈和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忏悔的人格,从而让学生铸造一颗敢于反省忏悔的坦诚求真的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通过*见证者巴金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小狗包弟》来感受那个特定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窥视我们民族这段不被我们熟悉的历史,扫除人们心灵的垃圾,感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
二、整体感知:
(一)叙事:
1. 复述故事情节:
明确:
1)简括: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
2)具体概括:一位艺术家和他的小狗的故事,以此带出作者的朋友-小狗包弟;包弟的来历;包弟的聪明伶俐与家人的亲密关系;包弟惨遭厄运;包弟之死给作者永久的心灵伤痛。
2、检查预习成果: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结合预习作业谈谈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 (引子)(1自然段) --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 (2自然段) -- 包弟来历
发展 (3-6自然段) -- 七年相处
结局 (7-9自然段) -- 一朝离别
尾声( 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
补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此段为下文包弟故事起铺垫、启发作用,给散文定下伤痛的感情基调,与包弟故事形成对照。
(二)抒情:
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1、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板书设计:
叙事 抒情:
楔子 (引子)(1自然段) --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伤感
开端 (2自然段) -- 包弟来历
发展 (3-6自然段) -- 七年相处 欢快
结局 (7-9自然段) -- 一朝离别 忧虑、轻松
尾声( 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 沉重、歉意
(三)通过文本解读时代特点:
1、 艺术家和狗的故事:
明确:人性的扭曲,人对人的侵害竟然连一只小狗都不能幸免。艺术家的小狗为了主人悲愤而死,它信任人类和人类的友谊至死不渝,而人类却在迫害人类自身,人性在某种时候不如“狗性”。
2、 解读小狗包弟:
思考:①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②对小狗包弟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明确: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③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④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⑤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总结:这是一个荒唐而又残酷的时代,社会*,当时人们普遍命运穷困、人性扭曲,人人自危,人人求自保。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十年间国民收入损失约五千亿元"(转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高建国《深情中吟出的忏悔》“……也许因为狗是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
(以小见大的技法)
三、关于巴金的讨论: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明确:同学们可能会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对“*”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2、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句话中的“歉意”不仅仅是歉意,更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忏悔!是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反省历史的呼号。
附材料: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巴金《最后的话》
深深的自责和沉痛的忏悔是缠绕巴金一生的情结,并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也是为着作品中那些冤屈的灵魂以及造成这些悲剧的时代和社会。对*的反思,是巴金老人为心中的上帝--人民而忏悔的典型写照。(朱四倍--新华网 )
四、忏悔意识与我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
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犯下给人带来深深伤害的过错,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1、 学生反省:以坦诚的心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忏悔,直接交给或寄给曾经伤害过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等。
2、 引导学生谈反省忏悔后的感受然后小结: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的时候,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但在我们将自己大白于众人拷问完我们的灵魂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如释重负、内心更和谐、人更真实,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一日三省吾身”!
五、课堂总结:
巴金是现代中国不多的文学大师、思想家之一,他以丰硕的文学成果以及一生坦荡无瑕圣哲般高贵的人品,向世人证明了爱心的价值、真诚的伟大,以及天才的光芒,这位“20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名字必将与鲁迅等人一样,长留青史,像北斗一样在天空闪烁!让我们记住这位老人并学习这位老人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严于解剖自己灵魂的勇气,铸造一种坦诚真实的人格。
六、课外合作探究:狗与“伤痕文学
巴金此文开篇就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然后写自己与狗,不光此篇写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写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的“伤痕文学”都经常写到狗,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
1.学生课外阅读“伤痕文学”查阅相关文学评论(6人一组,4人分组从网上和书籍中查阅相关文章,2人分别查阅相关评论)
2.课后教师与学生交流并发表有倾向性的意见:
(一)映射大众命运,反映“*”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
(二)用狗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衬出特定年代特定社会中人性的懦弱和人性的扭曲;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忏悔罪过铭记历史;倡导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惟科学知识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小狗包弟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文章内容,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2.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客观公正地评价作者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学习巴金老人真诚解剖自己,用真诚、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写作手法,品评重要语句。
难点:正确理解巴金忏悔的现实思想意义。
三、教学方法
1.以读促感悟品评。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深刻品味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
2.采用问题教学法。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㈠#教案# 导语设计
*后,一些作家开始对“*”进行解读与反思。其中杨绛的《洗澡》、汪曾祺的《虐猫》和巴金的《随想录》均是此类题材中优秀的作品。选自《随想录》的《小狗包弟》却是入选多家新课程标准语文教材的以“*”为题材的罕有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体会《小狗包弟》的独特魅力,去品味巴金敢于反思、勇于解剖的伟大人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小狗包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独特地位,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㈡文本研习
⒈整体感知
⑴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文眼。教师补充介绍关于“文眼”的相关知识。
⑵学生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并由作者的情感变化去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
⒉细部探究
⑴把握故事的情节
让学生依次讨论下面3个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并适度小结。
①“小狗包弟在我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文中除了正面描写小狗包弟的可爱乖巧外,还记述了那几件事?作者的用意何在?
③“我”一家对小狗有如此深厚的感情,那么当初又为什么要送走它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为后文逆转蓄势的写作意图。”
⑵理解巴金的忏悔
让学生思考下面问题,师生共同回答。教师可适度补充介绍巴金的经历和其忏悔的社会价值。
①送走包弟后,“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②找出“我自责”的语句,这些语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在*后有什么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相对陌生,教师必要的补充相对重要。设计这两个问题可让学生感悟巴金勇于自责、勇于说真话的伟大人格魅力,以及这种做法的现实意义。
3.语言品读
本文语言质朴深沉,蕴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可以鉴赏的有多处,可以选择以下三处,让学生重点品读。必要时教师可教授方法。如第3句可以让学生和“我自己,没有死在解剖桌上,是我的幸运……”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倒是我的幸运”一句的主语应为“成了包弟的我”,从而读出作者无奈与自嘲。
⑴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⑵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⑶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重要句子品读理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㈢合作探究
设置以下两个探究题,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
1.“我”写艺术家和小狗的故事,只是为了引出我的回忆吗?
2.文章第11段除了写到“同我一起散步的人”不在逗小狗玩和前面“包弟”有联系外,其余的叙写,是否也和构建作品主题有关?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批判现实意义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
㈣讨论争鸣
设置两个讨论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但对学生错误的观念教师应该指出并修正。对于第2题鼓励学生提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不仅要有可以发现问题还要有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1.对于作者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2.学生阅读下面材料,谈自己的感受。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
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正确看待巴金为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并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㈤作业布置
巴金获评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 ,请根据本文及你对巴金的了解 ,为其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颁奖词。
【设计意图】颁奖词仅是一个形式,意在让学生课外阅读巴金的相关作品,了解巴金的思想。
㈥课堂小结
《小狗包弟》通过对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深深歉意和对“*”罪行的有力控诉,这种自责与慨叹又何尝不是对那段是非莫辨时代的深省?这种勇于剖析自我敢说真话的精神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学习。

高一语文小狗包弟教案【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Id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