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初一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

副标题:北师大版初一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

时间:2023-10-27 22:14: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基础训练 1. D   2. B    3. D    4. A    5. B    6. B   7. D   8. C 9. C   10. D   11. A   12. B   13. B   14. B 15. 时 间 人 口 垦 田 粮 仓 得出结论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总体特征 社会经济繁荣 导致因素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16. 问题一:(1)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2)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问题二: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他对大运河的开凿持否定态度。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因为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大运河的开凿基本持肯定态度。 问题三:同意胡曾的观点。理由是: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是隋炀帝*的体现,也是导致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被*的原因。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理由是: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的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拓展与探究 可从地理因素(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势等)、经济发展因素(农业发展、商业贸易、交通成本等)等去考虑。 第2课 贞观之治 基础训练 1. B   2. D     3. C     4. A   5. C   6. C   7. A   8. C 9. D   10. B   11. B   12. A 13. 括号中为正确: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李渊);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姚崇(魏征);魏征(杜如晦) 14. 问题一:唐太宗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因为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民生的思想。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把魏征作为镜子,通过魏征来了解自己的得失,反映了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开明思想。 问题三:反映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 拓展与探究 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存在“贞观廿九年”之说。 第3课 开元盛世 基础训练 1. D   2. D    3. A    4. B    5. A    6. D    7. B   8. A 9. A   10. D   11. D   12. C   13. B   14. C   15. B 16. 问题一:唐玄宗前期。 问题二:稻米、粟米。 问题三:提示:经济发展繁荣、人口增加、城市交通发达。 17. 问题一:唐朝的都城长安。问题二:长安城宏伟富丽,布局整齐(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问题三:唐朝的陶瓷艺术品“唐三彩”。女俑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骆驼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言之有理则可)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拓展与探究 问题一:唐朝开元年间,国家强盛、百姓富足,但是却被杨贵妃一人祸害衰败了。 问题二:唐朝由盛转衰固然与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并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赵翼把唐朝由盛转衰的责任全部强加在杨贵妃一人身上,过大地夸大了杨贵妃的个人作用,是片面的观点。(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基础训练 1. B    2. B   3. D    4. C    5. D   6. A   7. C    8. B 9. C   10. D   11. B   12. C   13. D 14. 问题一:①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问题二:①“长策”是指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②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官吏的选拔权力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5. 问题一:①“下第”指的是没有通过考试。②“登科”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 问题二:①不相同。②前者是没有通过考试的落魄、沮丧;后者是通过考试后的欢欣、得意。 问题三:科举考试局限在封建正统思想范围之内,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长久进步。科举考试的目的太过功利,引得世人片面追求功利而疏于执政为民。科举考试也催生了考试舞弊现象,比如抄袭、买卖试题等。 拓展与探究 探究问题提示:选拔人才的方式。目的、内容、方式、影响等都与西方不同。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基础训练 1. A     2. B     3. C   4. A    5. A    6. C   7. D   8. C 9. B    10. B    11. B   12. B 13. 问题一:唐太宗,天可汗。 问题二:“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 问题三:表现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和睦友好的、平等的民族政策。 14. 图中少数民族政权代号 政权名称 是什么民族的祖先 唐朝对其首领的封号 A 回纥 维吾尔族 \ B 吐蕃 藏族 怀仁可汗 C 南诏 彝族、白族 云南王 D 粟末靺鞨 满族 渤海郡王拓展与探究 ①民族迁徒;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⑤“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⑥兼并战争。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基础训练 1. A   2. B   3. D    4. A   5. C   6. C  7. B  8. B 9. C   10. A   11. D   12. B   13. C 14. 问题一:唐朝时,反映了外国使节和周边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原因:①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②唐朝采取开明的政策;③交通发达、便利。 问题二:唐玄宗时期。贡献: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问题三:文化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两国的友好往来,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中日两国有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也有令人痛心的冲突,只有加强友好往来,求同存异,才能保证中日和平。 15. 问题一:日本、新罗、天竺。 问题二:玄奘;《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问题三:两人都是僧人,都生活在唐代,都对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拓展与探究 提示:从赵州桥的工艺、特点、造型、艺术价值等方面思考。 第7课 辉煌的隋朝文化(一) 基础训练 1. A   2. A    3. B    4. B    5. A    6. B    7. D   8. B 9. C   10. D   11. A   12. C   13. D   14. D   15. D 16. 问题一:材料一:李白;材料二:杜甫;材料三:白居易。风格: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被称为“诗史”。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问题二: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亲身经历的不同而决定的。 问题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数量:层出不穷,先后出现两千多名诗人;诗歌数量:近五万首。 17. 类别 人物 代表成就 特点  评价 建筑 李春(隋) 赵州桥 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现存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七百年。 \ 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城市,气势宏伟。 医学 孙思邈 《千金方》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 印刷 雕版刷《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拓展与探究 提示:从赵州桥的工艺、特点、造型、艺术价值等方面思考。 第8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基础训练 1. A   2. C    3. C    4. C    5. C   6. A   7. C   8. D 9. C   10. D   11. C   12. A   13. B 14. 填表 艺术类别 代表 主要特色 书法 颜真卿 雄浑敦厚 柳公权 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绘画 阎立本 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 吴道子 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 15. 问题一:《天王送子图》。吴道子。画圣。 问题二:衣带飘飘若飞,吴带当风。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 16. 问题一:舞蹈艺术。 问题二:说明唐朝的舞蹈吸收了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乐舞。 拓展与探究 从以下几方面论述:控制游客数量;控制空气湿度;防止任何器具触摸;加强对莫高窟的管理;加大宣传,普及文物保护知识等。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基础训练 1. A   2. D   3. B   4. C   5. B  6. C  7. B  8. A  9. A  10. D 11. D  12. B  13. A  14. D  15. C 16. 问题一:契丹族。 问题二:澶渊之盟。澶渊之盟一方面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和平相处并开展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也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另一方面对宋朝来说是屈辱条约。 问题三: 政权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元昊 兴庆 南宋 赵构 临安 17. 问题一:“靖康耻”指的是发生在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的中国历一次的事件。靖康年间金兵南下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因此灭亡。 问题二:1. 北宋末年的统治者昏庸无能,重用*臣。2. 为了避免藩镇割据情形的重演,北宋统治者对武官极度不信任,怕他们拥兵自立,所以朝廷中求和派经常占优势,这样也助长了金军的气焰。(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可从经济交流、贸易往来促进民族关系方面思考。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基础训练 1. D   2. A   3. A   4. B  5. B  6. B  7. A  8. C  9. D  10. C 11. C  12. C  13. C  14. C 15. 问题一:澶渊之盟;淮水至大散关一线。 问题二:苏州、湖州;哥窑  市舶司。 16. 问题一:曲辕犁;筒车。 问题二:占城稻;南宋。 问题三:原因除了统治者的重视外,还有政治方面(南方战乱较少)、经济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如曲辕犁、筒车等) 17. 问题一: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 问题二: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茶叶、丝绸、瓷器等。 问题三:交子;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优点:纸币轻便,便于携带,利于商品交换和货币 流通;携带纸币更加安全;纸的原料更易得。(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与探究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东京市北宋的都城,未经战争破坏;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区域。(言之有理即可。) 第11 11 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基础训练 1. C   2. D   3. C  4. D   5. C   6. B  7. B  8. C   9. D   10. B 11. D  12. B 13. 问题一: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开展的边境贸易。 问题二: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时有战争和冲突,马多用于军事需要,因而导致市场缺马。 问题三:影响因素:如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如南方多雨,所建瓦房一般屋顶坡度大;社会政治因素:如宋朝时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经济发展因素:如大力发展畜牧业,使今天人们肉食丰富等等。(其它言之成理,均可以。) 14. 问题一: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问题二:①城市的繁荣;②商业的发展;③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问题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图中的建筑是商肆。有人将字画挂在墙上出售,旁边有人在出售工艺品之类的商品。 思考二: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等。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基础训练 1. B   2. D   3. B   4. C   5. D   6. D  7. D  8. B  9. B  10. B 11. A  12. B  13. C  14. C  15. C 16. 问题一:铁木真;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组织军队经过多年征战,打败周围部落,统一蒙古。 问题二:《马克•波罗行记》 17. 问题一:①天津②江苏太仓 问题二:大大方便了南粮北调(或答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业繁荣)。(言之成理则可) 拓展与探究 可从元朝交通发达、国家空前统一、商业政策相对宽松等方面思考。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基础训练 1. B   2. A   3. A   4. B  5. C  6. C  7. B  8. C  9. B  10. D 11. A  12. C  13. A  14. D 15. 问题一: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价值和历史意义:促进了书籍和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问题二:宋朝;罗盘针;在人类航海事业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问题三:元代;火炮;火药。 问题四:还有造纸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16. 问题一:战国;司南 问题二:指南针为人类识别方向奠定了基础,广泛应用于航海。 问题三:阿拉伯人;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 拓展与探究 这种说法不对。中国的惨败是多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落后。 鲁迅的论述有合理的地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西方对科技成就的合理利用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而中国在这方面就落后于西方,这也是受制于人的原因之一。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基础训练 1. C   2. C   3. B   4. D   5. A  6. A  7. D  8. B  9. D  10. C 11. C  12. B  13. C  14. C  15. C 16. A:c  B:e  C:h  D:b  E:d  F:g  G:a  H:f 17. 问题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词。 问题二:元代;  赵孟頫;“神品”。 问题三:张择端;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问题四:反映了宋元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发展繁荣。 拓展与探究 【答案】(1) 举例说明(一例即可) 青铜器铸造业发达。(2分。或甲骨文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等。) 孟子主张“仁政”,影响到后世的统治思想。(2分。或答墨、道、法、兵家思想亦可。如果答孔子、老子思想得1分。) 雕版印刷术相当成熟。(2分。答出唐朝其它重要文化成果亦可。) 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2分。答出宋朝其它重要文化成果亦可。) (2)《清明上河图》,(1分)反映了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只要回答艺术+反映了什么即可,答出中国古代任意一项重要文化成就,并点明其与时代的关系即可)。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基础训练 1. D   2. B   3. C   4. D   5. A  6. C  7. C  8. A  9. D  10. C 11. D  12. A  13. A  14. B  15. D 16. 问题一:锦衣卫,皇帝。 问题二:皇权空前加强(或实行特务统治)。 17. 问题一:①先秦时期,实行贵族世袭制,官僚大多由这些贵族中选拔。②汉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征辟和察举。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④隋唐以后,朝廷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 问题二:科举制度是隋文帝创立的。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并开创了殿试的先例;唐玄宗曾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积极作用:①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士族对选官的垄断,将官吏的任命权收归中央;②通过科举考试,许多有才华的人被吸收到统治者行列,扩大了封建统治者的阶级基础;③促进了中中国古代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的发展。 问题三:明朝时,朝廷开始采用“八股取士”的办法。科举考试只许从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必须按照严格的八股文程式完成,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原因:由于采用“八股取士”,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皓首穷经,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结果往往浪费一生精力,一无所成。即时考中做官,他们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防御敌人、地区经济的发展、政治势力的分布、粮食税收的运输等。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成都等。 思考二:防御北方少数民族进攻,摆脱南京旧势力的影响。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基础训练 1. B   2. C   3. C   4. B   5. A  6. D  7. B   8. B  9. D 10. C  11. A  12. C  13. D  14. D 15. 问题一:倭寇由一些日本的武士、商人和中国的一些*商、生活困难的百姓勾结而成。材料中认为倭寇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国沿海的一些商人。 问题二:材料中认为倭患严重的根源是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造成海上贸易受阻,一些商人和百姓失去生财之道。 问题三:根除倭患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戚继光等人的武力清剿,荡平了倭寇的势力,使倭寇难以继续作恶;二是明朝后期实行较开放灵活的政策,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使沿海的商人和百姓从正常的贸易中获取利益,无须再冒险抢劫。 16. 问题一: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问题二:明朝初年,国力强盛;明初经济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大量商品;明朝造船业发达。 问题三: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问题四: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传播基督教;新航路开辟。 思考二:为了与中国的文人达成良好的关系,方便传教。 思考三:利玛窦制作并印行《山海舆地全图》,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近代地理学知识。利玛窦利用解释各种西方事物的机会,同时介绍了他们的天主教信仰。他们翻译了《十诫》《主的祈祷》和《圣母赞歌》,以及《教理问答书》。攻读《四书》,并首次将之译为拉丁文。《同文算指》介绍欧洲算术,《测量法义》关于应用几何、测量,《圜容较义》《浑盖通宪图说》介绍天文学知识。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基础训练 1. A   2. A   3. B   4. D   5. A  6. C  7. B  8. D  9. C  10. C 11. A  12. C  13. C  14. C  15. D 16. 问题一:秦始皇(嬴政);太尉、御史大夫。 问题二: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 问题三: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或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官员没有政治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 17. 问题一:*;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问题二:乾隆年间;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拓展与探究 吸取了康熙朝皇子争位的教训;将皇位传承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提高皇帝权威。这一制度是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体现,可以保证皇权比较平稳地更替,防止大臣篡权。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基础训练 1. A   2. B   3. B   4. A  5. A  6. D  7. A  8. A  9. D  10. A 11. B  12. B  13. C  14. C 15. 问题一:祖国边疆(海疆)安宁;抗击倭寇。(其它答案如与俞大猷配合,荡平沿海地区的倭寇等言之成理亦可。) 问题二:荷兰;澎湖巡检司 问题三:沙俄或俄国;派清军进攻雅克萨或发动雅克萨之战。 问题四: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 16. 问题一: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问题二:解决了中俄东段的边界问题。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0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可以说明大陆与台湾同宗同源、血浓于水的关系。 思考二:秦始皇为了征服岭南越族修建灵渠;汉武帝征服南越王国;现在广州市内还有南越王墓与南越王官署遗址。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基础训练 1. B   2. A   3. B   4. A  5. A  6. D  7. B  8. D  9. D  10. C 11. B  12. D  13. D 14. 问题一:唐朝。 问题二:班禅;康熙皇帝。 问题三:驻藏大臣。 问题四: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17. (1)①雅克萨  ②尼布楚条约 (2)③郑成功    ④台湾府 (3)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任答一个即可)  ⑥驻藏大臣 (4)⑦大小和卓   ⑧伊犁将军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道教有正一道、茅山派、灵宝派、全真道等。佛教有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等。伊斯兰教有什叶派、逊尼派等。 思考二:宗教信仰自由。 第20课 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基础训练 1. A  2. D  3. C  4. A  5. C  6. B  7. B  8. D  9. A  10. B 11. C  12. D  13. C  14. C  15. B 16. 问题一:施复夫妇是早期的资本家,被称为“机户”,其他人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被称为“机工”。 问题二: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问题三:生产力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 17. 问题一:闭关锁国。 问题二:维护清朝统治,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②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问题三: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竞争激烈;国家政策对商人的歧视;为了相互支持提高竞争力。特征:以血缘、地缘作为联系的纽带。 11 11 思考二:徽商、晋商、粤商、闽商等。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基础训练 1. C   2. D   3. C   4. C  5. B  6. D  7. A  8. D  9. D  10. B 11. A  12. C  13. D  14. B 15. 问题一: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问题二:万里长城建于秦朝。它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主要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与明长城不同的是: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石和青砖砌筑;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中段用土心砖(石)砌筑。 问题三: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明长城给劳动人民带来了苦难,也阻碍了文明的交流。 17. 问题一:材料的意思是: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问题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30个生产部门。他在书中还强调了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拓展与探究 思考:(1)统治者对科技发展重视不够;(2)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缺少物质基础和动力;(3)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4)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基础训练 1. D   2. A   3. B   4. D  5. B  6. D  7. C  8. D  9. B  10. D 11. D  12. D  13. A 14. 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汤显祖董其。 问题二: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问题三:生产力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 17. 问题一:闭关锁国。 问题二:维护清朝统治,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②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问题三:弊大于利。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拓展与探究 思考一: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竞争激烈;国家政策对商人的歧视;为了相互支持提高竞争力。特征:以血缘、地缘作为联系的纽带。 11 11 思考二:徽商、晋商、粤商、闽商等。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基础训练 1. C   2. D   3. C   4. C  5. B  6. D  7. A  8. D  9. D  10. B 11. A  12. C  13. D  14. B 15. 问题一: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问题二:万里长城建于秦朝。它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主要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与明长城不同的是: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东段用条石和青砖砌筑;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中段用土心砖(石)砌筑。 问题三: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明长城给劳动人民带来了苦难,也阻碍了文明的交流。 17. 问题一:材料的意思是: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问题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30个生产部门。他在书中还强调了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拓展与探究 思考:(1)统治者对科技发展重视不够;(2)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缺少物质基础和动力;(3)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4)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基础训练 1. D   2. A   3. B   4. D  5. B  6. D  7. C  8. D  9. B  10. D 11. D  12. D  13. A 14. 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汤显祖董其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历史练习册答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Io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