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帮扶工作自查报告]脱贫攻坚推进工作自查报告

时间:2021-07-12 05:37:4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报告# 导语】自查报告撰写过程中,要把握客观性、陈述性叙述。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脱贫攻坚推进工作自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脱贫攻坚推进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省扶贫开发局关于报送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开展情况的通知》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庚即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专题部署工作。20××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工作,严格按照扎实开展我县“回头看”“回头帮”工作方案。

  (二)成立核查小组。我县高度重视已脱贫群众“回头看”“回头帮”工作,20××年3月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贫困县退出“一低三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相关责任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核查小组,及时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核查工作。

  (三)开展业务培训。召开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会议,专题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培训工作,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切实研究“怎么看”“怎么帮”,对照短板不足对症下药;对补短项目再次核实核查,切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巩固脱贫成效。

  (四)开展核查甄别。建立县脱贫办、各相关责任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三级联动机制,对照贫困人口退出“两不愁、三保障、三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对脱贫户、退出贫困村进行逐户、逐村、逐项核查甄别,对查找出的问题建立到户、到村问题台账,经乡镇初核,县级核查组进行复核,我县2014-2017退出1431户贫困户“一超六有”,43个退出贫困村“一低五有”均已达标。

  (五)今年工作开展情况。受6.25、7.10特大洪涝灾害影响,我县及时成立工作小组,对受灾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贫困县退出“一低三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退出“一超六有”等指标受灾情况全面核查,及时对标并且上报补短,确保了所有指标均在九月底前完成。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县脱贫办根据汇总后的“问题清单”分类以“发点球”方式,发往各相关责任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要求对照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标准,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切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明确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完成时限、责任人员等。

  二是各部门要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教育、卫生、产业、小额信贷“四项基金”作用,推动“回头帮”措施落实落地。

  三是按照“脱贫不脱贫政策、脱贫不脱项目”的原则,对已脱贫的贫困人口、已退出的贫困村及时跟进资金和项目扶持的力度,确保同步达到脱贫标准。

  四是将“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同灾后重建结合起来,进一步对标补短。

【篇二】脱贫攻坚推进工作自查报告


  **乡国土面积340.411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206个村民小组、345个自然村,总户数4628户,总人口1**28人。**年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村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346户5490人;**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368人;**年7月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新识别纳入**户104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472人,年底脱贫出列66户259人;现有未脱贫户60户215人;4个贫困村**年底经市级验收公告退出,贫困乡**年底经州级考评认定公告退出并于20××年1月8日批复。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着力解决住房保障问题。**年完成1000户D级危房建设,其中:贫困户危改建房**4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及整改141户634人、兜底建房196户、一般户建房49户,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兑付建房补助资金6686.5万元;**年完成D级危房建设10户、C级危房修缮加固10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14户55人。

  二是着力解决群众增收问题。扶持585户贫困户种植魔芋1325.6亩,扶持458户贫困户核桃提质增效5000亩,扶持366户贫困户种植烤烟964.5亩12.2万公斤,扶持565户实施畜圈改造14124平方米,发放小额信贷1**5万元,确保贫困户稳脱贫稳增收。

  三是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补齐路网短板。**年实施投资3748.9万元的8条85.14千米村组公路硬化项目,积极支持配合好辖区内24.45千米的紫大公路建设。补齐水网短板。**年以来全乡实施各类小型水利工程6000件,其中: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2件、小坝塘整治112件、小水窖5591件、小水沟渠93件、小型泵站4座、集镇供水工程2件、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96件。补齐电网短板。8个村安装10kV智能型真空断路器13台,4个村提升改造10kV线路2.82千米工作总结,9个村47个小组提升改造线路48.46千米,新增变压器44台。

  四是着力解决民生保障问题。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384名义务教育阶段就读贫困学生享受“两免一补”、“营养餐补助”等普惠政策;36名职高及以上就读贫困学生享受“雨露计划”,补助资金5.4万元;60名高中及以上就读贫困学生享受民政临时生活救助,补助资金6万元;19名新考取大学贫困学生受到社会爱心人士捐赠资助,帮扶资金7.2万元。有序推进健康扶贫专项行动。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490人,实现100%覆盖;贫困户大病救治236人,慢性病签约服务273人,重病兜底1人(终末期肾病);对住院治疗费用减免未达标准的回补6**人次52.36万元。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乡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一些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培植困难,贫困群众支柱产业发展单一,扶贫产业项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发展“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中长期产业后续发展扶持资金缺乏,新的适销对路产业培育难。

  三、下步工作措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是当务之急,实现全面奔小康更需上下求索。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标对表、着力补齐短板,制定全乡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克期完成20××年目标任务,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固脱贫、140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出列个人简历。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新征程。把这项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并以此为统领,扎实抓好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提升等各项工作。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决胜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尽快制定完善《**乡“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案》,积极主动争项目、扩投资。

  (三)强化群众教育引导工作,激发内生动力。始终坚持“扶贫先扶志”,认真开展省委“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和市委“感恩、公德、小康”三项群众教育,着力消除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营造“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人人心存感恩、个个遵守公德、户户增收致富、家家和睦相处、村村倡导文明、处处体现和谐”的浓厚氛围。

  (四)推进产业增收行动,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六大专项行动”,实施产业精准招商计划,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提升巩固“万亩魔芋、万亩核桃、千亩烤烟、千亩工业辣椒、千亩彝药、万头黑猪、万只黑山羊”产业发展计划。

  (五)坚持不懈打基础,补齐基础短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积极谋划争取更多项目支持,通过科学谋划、项目整合和载体搭建,精准发力、补齐短板,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各位领导,**乡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发扬不畏艰难、久久为功的“愚公移山”精神、稳准狠快的“钉钉子”精神、范文参考网精准精细精致的“工匠”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坚决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及全乡各项工作,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篇三】脱贫攻坚推进工作自查报告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在我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重要战略布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落实这一战略的重大举措。脱贫攻坚以来,全县上下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不断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力度持续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一年的努力,贫困人口减少了**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1%,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均高于省定标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一、我县贫困基本情况

  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片区),范文内容地图贫困状况呈现以下主要特征:一是贫困量大面大。**年初,全县精准识别贫困户13715户48693人,贫困发生率20.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6个百分点。二是贫困程度很深。全县158个行政村中共有贫困村10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5.2%。三是致贫原因复杂。主要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发展动力不足等,多个致贫原因同时兼具的较多。四是脱贫难度很大。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镇、村,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贫困村92个、占32.6%,贫困发生率**%以上的贫困村54个,有的村贫困发生率甚至高达70%以上。

  二、我县脱贫攻坚的主要工作

  根据中央关于到2020年实现农村全面脱贫的战略部署,我们对全县脱贫攻坚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谋划,制定了更为有力的措施,确定了在现行贫困标准下,**年贫困人口脱贫退出19420人,42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018年贫困人口脱贫退出4120人,3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2019年贫困人口脱贫退出4063人,2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贫困县摘帽;2020年与全省全市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社会的目标。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都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狠抓顶层设计。围绕习总书记提出的“扶持谁”、心得体会“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主要问题来设计脱贫攻坚路线图,明晰脱贫攻坚主攻方向。

  一是精准建档立卡,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坚持把精准识别作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依据**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底数,按照省市总体部署,围绕国办、市办系统信息,组织县镇村组四级干部进村入户,按照市上精准识别“七步工作法”,严守“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九种情况”等政策要求,逐村逐户开展核实工作,最终核定全县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总数13**7户49479人(其中,已脱贫5047户**2人,未脱贫86**户29387人),为全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规范工作体系,解决“谁来扶”的问题。纵向建立四级组织体系,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镇工作队、村工作队、户包抓责任人,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责任,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横向建立了“1+10”工作体系,县上成立领导小组,下设移民搬迁、转移就业、产业脱贫等10个专项工作组,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推动任务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班子成员分工均承担专项脱贫任务,全体县级领导分片包村督导,132个县级单位包抓所有贫困村,436名精干力量组成158个扶贫工作队分别驻103个贫困村和55个非贫困村开展工作热门思想汇报,3358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03名扶贫第一书记坚持“三真一创”(真住、真帮、真心、争创脱贫攻坚模范)工作法,吃在贫困户、住在群众家。实现对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解决了帮扶主体精准问题。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类型,定好路径、分类施策,重点实施扶持生产发展等“八个一批”,逐户逐人分析致贫原因,因人因户精准施策。精心编制“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和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转移就业、干部驻村联户帮扶、督查考核等10个《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各项脱贫举措,形成了具体化、精细化、可操作性强的“1+N”脱贫攻坚政策措施体系,强力推进头雁引领、“菜单式”产业扶贫、生态雅村强基、告别土坯房、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拔穷根、社保兜底等脱贫攻坚“八大工程”,确保脱贫攻坚目标明确、措施精准、推进有力,解决了帮扶路径问题。

  四是严格退出机制,解决“如何退”的问题。根据中省“一高于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制定了《陇县贫困退出工作实施方案》,精心设计了贫困户脱贫退出“两议三查三公开”八步工作法,范文参考网100范文排行注重脱贫质量,坚决防止虚假脱贫,脱贫结果真实可信,确保了扶贫对象退出反映客观实际、经得起历史检验。坚持正向激励,贫困人口脱贫后,相关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2年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解决了贫困退出机制问题。

  (二)聚焦重点领域。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们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实行政府配菜、贫困户(贫困村)点菜、镇和部门上菜、绩效考核评菜,实施了产业、基础设施、社保三大类72项“菜单”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住房保障推进有力。按照“1650”城乡一体化布局,引导贫困群众向县城、镇和中心社区聚集,规划搬迁2621户11019人。**年搬迁1240户,集中安置率90.4%。今年建设集中安置点19个,搬迁1381户。始终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面貌的一项重要举措和难得机遇,精心实施,扎实推进。整合危房改造、国开行贷款等项目资金2亿元,精准改造方式,尊重群众意愿,拆、改、建三措并举,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3743户(其中,C级2**3户,D级11**户)**年可全部完成,计划两年彻底消除全县14837座危旧土坯房。

  二是产业扶贫成效凸显。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依托奶山羊、核桃、烤烟、旅游、中蜂等特色产业,量身定制产业“菜谱”,用好切块资金7000多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6亿元、财政担保撬动金融贷款近3亿元,采取入股分红、托养代管、合作社带动、能人帮带、自主发展五种模式,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按需点到了称心“菜”。围绕产业精准到户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的思路,创新“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协会组织、金融支持”的联动机制,采取“企业+种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模式,深化“菜单式”扶贫,出台《“双百”产业扶贫基地实施意见》,各镇申报、县级审核,筛选确立了107个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7800多户,实现了基地与贫困户精准对接。今年一季度,对**年脱贫退出的5047户贫困户、**年“点菜”的5658户兑付产业资金3200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4654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组建7支专家团队,100多名专家下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开办10大类农业保险,总保额6.4亿元,**年赔付1572万元。

  三是基础设施全面夯实。在**年实施的贫困村水利设施、道路交通、人饮防雹、农网改造、网络通讯、文化健身设施、农村环境卫生等7大类53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础上。**年争取国开行贷款投资4.8亿元,对103个贫困村集中实施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农村环境整治、校安工程四类9**个基建项目,村均投资近600万元,实现大街小巷全硬化、全面消除土坯房、公共设施六个有(有产业园区、公共服务中心、卫生室、文化室、幼儿园、活动广场)、农村面貌大变样。成立强有力的项目办公室,镇村编报计划,部门审核、菜单管理,整村推进、全面提升。首批24个项目村7月份可全面完工,第二批51个村已完成前期工作,陆续动工。同时,实施了广电扶贫、电信光纤入户、农村电网改造等项目,86个村通上了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投资2.6亿元实施123个村1282公里的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项目,去年这项工作名列全市第一。

  四是生态补偿落实到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869亩,落实政策补助资金34.8万元,571户贫困户受益;天保工程、三北工程造林、退耕还林补植、344国道绿化等造林绿化工程项目组织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7000人参与造林,实现务工收入146万元;将贫困户权属范围内尚未享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林地纳入补偿序列,兑付补偿资金456.56万元,涉及贫困户2421户8512人,实现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元;选聘537名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实现人均年增收4000元。今春免费提供优质种苗17万株,开展村级技术培训24场次,动员1651户贫困户种植核桃4908亩,户均投入达到1400元。

  五是扎实推进转移就业。出台企业、园区吸纳贫困户就业扶持政策,4700多名贫困户县内就近就业。加大扶贫劳务协作,初高中“双返生”技能培训100%,举办转移就业专场用工招聘会7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4180个,签约贫困人口1560人;举办就业、创业培训班13期,培训贫困人口284人;宣传就业创业政策8场次,编印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彩页**000份,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为172户223名赴省外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发放一次******补贴12.27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920名,实现人均年增收3600元;转移就业贫困人口3429人,人均工资性收入可达到2.38万元。

  六是教育扶持全面覆盖。结合全县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核实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入学子女8109人。其中:学前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幼儿1320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4929人(小学**47人,中学1882人),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960人,中职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82人,大学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818人,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生”。今年春季,严格落实各类学生资助政策。为559名经济困难建档立卡家庭幼儿发放补助20.9625万元,22**名经济困难建档立卡寄宿生补助1**.86万元,835名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除学费66.8万元、发放助学金104.375万元;为县职教中心**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扶贫资助金9.3万元。积极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对接,开展对口帮扶,全面拉开农村“两后生”技能培训。选派59名优秀教师到山区中小学、川塬小学交流轮岗。

  七是健康扶贫深入推进。出台健康扶贫“十大行动”,对因患大病致贫的**7户及患长期慢性病致贫的3541户贫困户开展分类救治,取消贫困人口住院起付线,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围绕贫困户政策知晓率、参加新农合率、大病参保率和一站式信息系统覆盖率“四个”目标,县财政投入220万元购买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构筑起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四道防线,贫困患者自付合规费用降到10%以下,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全覆盖,被列为全省健康扶贫试点县。对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等重点对象,实行医疗救助全覆盖,为1285名城乡低保、五保户补助医疗救助资金120.89万元,今年1-5月份,贫困患者住院24354人次,新农合报销1514.83万元;大病救助82人次25.71万元,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报销24人次10.44万元;民政医疗救助1285人次120.89万元,临时救助2184人次157.87万元。

  八是兜底保障逐步完善。坚持应保尽保、分类保障、动态管理原则,对没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家庭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对已经通过扶持脱贫退出、收入尚不稳定的4113人低保家庭,继续延长12个月的农村低保,残疾人家庭延长到18个月救助时限。1-5月份为全县4536户12582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948.22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人员,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入住敬老院,提高集中供养率,为692人(其中集中供养176人,分散供养516人)发放五保供养费224.49万元。架设助贫“爱心桥”,动员社会人士结对帮扶特困户600多户,全社会扶贫济困氛围愈加浓厚。

  (三)加大要素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以强化资金投入为重点,坚决落实财政投入只增不减的要求,按照县级财政投入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的比例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每年增长比例不低于20%。设立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积极整合中央22项、省级35项涉农资金,捆 绑使用,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二是加大信贷投入。创新金融扶贫模式,设立县投融资平台,依托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2887万元,撬动驻县金融机构放大十倍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亿元。向有意愿、有条件的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财政2年全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及时对接国开行、农发行,争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贷款资金,切实破解资金不足难题。三是加大社会投入。坚持自我发力与向外借力并举,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建立与中央企业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定点帮扶沟通协调机制,推进帮扶单位的帮扶政策、帮扶资金、帮扶项目等精准流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加强与徐州市铜山区扶贫协作,秉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帮扶成效。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便捷通道,实现援助人与受助人点对点精准帮扶。

  (四)营造攻坚氛围。一是大发动。全县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后,各级通过召开动员会、入户动员、开展“扶贫日”活动等方式,发动各界参与脱贫攻坚,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特别是**年“扶贫日”活动期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的“1017·邀您一起,消除贫困”主题活动,引起强烈反响。二是大走访。县级领导带头,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按照好中差三个层次,定点联系包抓3个村9户贫困户,深入贫困户“解剖麻雀”,查找问题,以点带面,指导全县。**00多名帮扶干部俯下身子,逐村逐户走访全县所有农户,全面开展思想发动引导,弄清贫困户家庭基本信息,明确详实帮扶举措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三是大宣传。大力开展扶贫宣传活动,准确解读扶贫政策,深入报道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印发政策读本等宣传资料10万余份,全方位宣传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政策,促使贫困户对贫困标准、脱贫举措、收入情况、退出标准等“一口清”,帮扶干部对包抓贫困户基本情况、脱贫产业、收入情况、退出时间等“一口清”,村干部对全村脱贫攻坚情况“一口清”,一般群众知晓脱贫攻坚等相关政策。编印《陇县脱贫攻坚简报》50期;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共报道陇县脱贫攻坚工作20多篇(条)次。

  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特色亮点

  (一)推行“菜单式”扶贫模式,打造“双百”产业扶贫基地。立足“精准”二字,按照产业精准到户、设施精准到村、保障精准到人的思路,探索实行“政府配菜、贫困户(贫困村)点菜、镇和部门上菜、绩效考核评菜”的“菜单”式扶贫新模式,实现了人人有保障,户户有产业、村村有设施。着眼提升扶贫精准化、群众组织化、产业集约化,依托各类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打造“双百”产业扶贫基地,即建设100个产业基地,每个基地带动10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挂牌命名107个基地,着力培育可持续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新闻联播》等媒体先后专题报道,引起极大反响。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产业扶贫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会上交流了经验。

  (二)推进健康扶贫,维护群众健康。陇县因病致贫率24%,是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十项行动”,即综合健康服务“到家”、重点疾病防控“到角”、计生关怀扶助“到户”、妇幼健康服务“到人”、医疗费用保障“到边”、健康扶贫救助“提标”、医疗服务体系“到底”、卫计信息“触网”、卫计人才“升级”、健康和环境卫生整治“雅村”行动,大幅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被列为全国健康扶贫示范县。

  (三)实施生态雅村强基工程,打通贫困村发展中梗阻。基础设施滞后是贫困村的短板。陇县对照贫困村退出七项指标,争取国开行扶贫贷款4.8亿元,县财政自筹1.5亿元,分两年三个批次,实施103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大街小巷全硬化、全面消除土坯房、公共设施6个有、农村面积大变样。与国家部署的美丽乡村建设相契合,一步实现脱贫即奔小康。

  (四)探索推广“借袋还菇”产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群众增收。依托宏盛牧业“借袋还菇”食用菌发展模式,通过“三免一借两保障”形式,“三免”即基地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生产菌棚,免费供水、供电,免费提供全程技术培训;“一借”即按照每棚8000个的标准,借给贫困户生产食用菌菌袋;“两保障”即成熟采摘后基地按每斤3元的保底价回收,每季每棚贫困户保底收入8000元,低于保底收入由基地补差给贫困户,每年生产两季,预计户均保底收入16000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壮大食用菌产业,实现贫困户与基地发展共赢,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明确了政府与贫困户的引导与主体关系,找到了政府、经营主体、贫困户三者利益链接的平衡点,借梯上楼,借船出海,让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

  (五)开展“扶智励志教育,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开设“扶智”夜校集中培训,田间课堂分类培训,政策讲坛宣讲培训和远程教室强化培训四种模式,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勤劳节俭、自立自强,着力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拔穷根,力求精神物质双脱贫。累计开展各类培训**0余场次,教育培训贫困群众7000余人次,极大地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五、我县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县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发展难。我县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深山区,这些地区缺水、缺农业设施,发展条件恶劣;贫困村、贫困户缺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水平低;多数贫困户自身能力弱,缺劳动力、缺技术、缺志气;大部分贫困村原始积累少,集体资产更少,基本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群众满意难。我县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是按国家和省上精准识别标准划定的,很多农户因未能纳入贫困户,且自己认为家庭条件与村里的贫困户相差不大,但贫困户可以在产业开发、搬迁建房、贴息贷款、子女上学等方面享受政府提供的特惠政策扶持,而他们不能享受,心理很不平衡,不少群众申诉、上访,争当贫困户,很难做到群众100%满意。

  (三)扶志扶智难。部分贫困户有“等、靠、要”思想,困难指望党委、政府帮助解决,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加上现在扶贫政策好,更加不愿脱贫,影响了扶贫效果。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瞄准目标、强化措施、奋力克难,全力推进“八个一批”,奋力实施“八大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在统筹指导上着力。坚持全县“一盘棋”思想,对贫困村、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加强督查、考核,不定期开展明查暗访,较真、从严抓好检查验收。对贫困村、非贫困村统筹推进,把脱贫攻坚放在经济发展大局中考量。

  (二)在精准施策上着力。进一步落实好“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加大行业部门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优化政策举措,切实解决因病、因学、失能等致贫问题。

  (三)在创新机制上着力。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贫困家庭财产性收入。探索找到政府、“双百”基地、贫困户三者利益链接的平衡点,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带动脱贫。进一步优化激励政策,搭建平台,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帮困。

  (四)在资金监管上着力。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扶贫资金的统筹使用、监督指导、跟踪问效,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强化资金使用和监管主体责任,强化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监督职责,推行阳光公示制,严格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五)在队伍建设上着力。加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坚决杜绝“挂名式、走读式”帮扶。对不合格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及时召回撤换。

  我们将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贯彻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履行好脱贫攻坚工作赋予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进一步认真研究改进措施,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推进工作自查报告.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J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