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9-16】

副标题: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9-16】

时间:2024-05-07 07:3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 导语】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9-16】》供您查阅。


<a href='https://www.wddqw.com/c_86.html' target='_blank'>作文</a>5-600x400.jpg


【第一篇】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 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4分)
  (2)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8/分)
  踏莎行 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回塘:意即曲折回环的池塘。别浦:即江河支流的水口。
  1.从诗句的字面内容看,这首词吟咏的对象是( )(填入一种花卉名)(1分)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中用“杨柳”、“鸳鸯”来渲染,岸上、水中,一绿一红,色彩鲜艳。
  B.因为“绿萍”,所以“莲舟”不能来,美丽不能被人发现。诗人以此暗指自己之不被用是由于被人阻碍。
  C.“*人”,即可指屈原,也可指历屈原似的文人墨客。
  D.诗歌借景抒情,寄托个人身世的感情,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3.“断无蜂蝶慕幽香,线衣脱尽芳心苦”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分)荷花
  2.(3分)C.(A.不是“渲染”,是衬托。 B..不是“绿萍”,是“涨断”。D.不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
  3.(4分)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诗人借助对“蜂蝶”、“红衣”的描写,想象能飞的蜂与蝶该是可以来的吧,但是不幸的是,这些蜂和蝶,却不知幽香之可爱慕,断然不来。这里以荷花的幽香比自己的品德,以蜂蝶断然不来,比统治者对自己的不欣赏,到头来得到的只能是凋零、“苦”悲的结局。(艺术手法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7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峰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文哪一句词完成了上景与下情的过渡?(1)
  2.上阕写景,一个“异”字领起。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突出了西北边镇什么特点?(3)
  3.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怎样的情怀?(3)
  【参考答案】
  1.浊酒一杯家万里。
  2.首句点明“塞下”这一地域性特征,由“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关山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的特点;
  3.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宁,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浣溪沙 (明)刘 基
  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夕阳江上雨余天。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
  1.这首词写的是 (季节) (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2分)
  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2分)春季(春天) 傍晚(黄昏或夕阳西下) 每空1分。
  2.(4分)表现手法:①采用逆转反衬手法,上阕写乐景,下阕写哀景;②采用白描手法,简洁勾勒;③采用反诘手法,描写议论结合,篇末点明题旨。作者情感:①对连年战争的不满和谴责;②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期盼战场早日化为良田。表现手法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分析作者情感2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①“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②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①答案: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②答案: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第二篇】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  杜甫   旅夜书怀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江汉》尾联化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
  (1)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江汉》诗中“乾坤一腐儒”的“腐儒”形象。(2分)
  (2)有人说《旅夜书怀》的颈联和《江汉》中的尾联都抒发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认为呢?请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漂泊天涯的儒生;年迈多病的老者;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诗人;怀才见弃的文人。
  (2)同意,《旅》诗中说,“名岂”这两句运用反问和反语,说“我的诗文写得好,但哪里因此就受到了世人的推崇?做官倒应该因年老多病而退休”,以此来表达诗人在仕途上的辛酸与不平。《江汉》诗中颈联写到“落日心犹壮”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但仍不被重用,结尾两句借用典故,说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不同意。《江汉》诗的尾联没有怨愤之情。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希望自己像老马一样实现自己的价值,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流露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傍晚 西风②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6分)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元)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
  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
  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春天诸景,将景物的 和 两个特点融为一体。(2分)
  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壮美、壮阔、开阔等,秀丽、秀美、柔美等(答对一点得1分)
  2.①本曲开篇便极力展现春天的美景,但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发现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对比,乐景写哀情,更触发了他的思念之情、离愁之苦。②前面的“渡口”“江口”已透出别情,渡口、江口古来就是送别的场所(王献之就是在秦淮河渡口一别爱妾桃叶,白居易也有“浔言江头夜送客”的诗句。)(一点2分)
  【9】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题目。(7分)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3分)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4分)
  【参考答案】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感更为沉重。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 ,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像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主要描写 ,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从诗句描写内容方面答题)(2分)
  2.诗人写景,往往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试以“柳花惊雪浦”一句为例加以赏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2题。
  忆秦城?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3分)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自然景物 人的活动
  2.颔联写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诗人不禁大为惊奇。此句 “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与诗歌所展示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3.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全篇的感情。“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其二: “又还寂寞”是直接抒情,突出的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难言的心情。这一笔抒情统领全诗之景,从远景乱山、归鸦、暮色,到近处的落叶、秋风,寂寞之景,皆体现寂寞之心,含蓄而深沉。结句抒情,尤其是“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
  4.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象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第三篇】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6分)
  野 步  [宋]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菩萨蛮》(其三) 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注】韦庄年少时曾多年流寓江南。《菩萨蛮》词共有五首,为词人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
  1.词中“此度”指的是 ;“归”指的是 。(2分)
  2.该词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此度”指寓居蜀中;“归”指归乡或者还乡。
  2.衬托或者反衬手法,反语。
  词人极写少年时在江南的乐事,反衬今日之可悲。当时念念惟在故乡,故不知江南之可乐,且思终老之还乡;而今忧患老大之后,还乡之终不可期,更有不能得归之痛。“白头誓不归”为反语,着一“誓”字,以断然坚决之语,写无穷无尽之悲,韦庄词之劲直由此可见。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1.上面两首诗都是温庭筠的作品,《咸阳值雨》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宿城南亡友别墅》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2分)
  2.两首诗中都有“还似”一词,都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闲适(愉悦) 怅惘(悼念)(2分)
  2.两首诗都有“还似”一词,用的是联想的手法。第一首由当地(咸阳)想到别地(洞庭),第二首由眼前想到过去。《咸》中的“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宿》诗中的“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觉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并分析作者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2、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7分)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峰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文哪一句词完成了上景与下情的过渡?(1)
  2.上阕写景,一个“异”字领起。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突出了西北边镇什么特点?
  3.下阕引用“燕然未勒”典故抒情,主要抒发怎样的情怀?(3)
  【参考答案】
  1.浊酒一杯家万里。
  2.首句点明“塞下”这一地域性特征,由“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关山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的特点;
  3.抒发了诗人的报国之志。是说现在敌军未退,边境未宁,尽管厌战思归,但又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第四篇】

【1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词(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秋(徐玑)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注:嗾,使。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刘诗的意境-----------,徐诗的意境---------。(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4分)
  (2)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4分)
  【参考答案】
  ⑴ 明净清雅 闲适清静 ⑵ 徐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3分)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手法,【1分】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1分】形象的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孤独心境。【1分】
  (2)抒发了由金兵入侵、中原沦陷【2分】而被迫辞乡去国、漂泊江南的离愁别绪。【2分】【意思对即可】
  【1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归自南阳 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
  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
  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1)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
  (2)诗的尾联富有艺术感染力,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颈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他乡);颔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4分,每层1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想象丰富,表达巧妙(1分)。作者不直接说风尘仆仆,旅途艰辛,而是用拟人的手法(1分)说风尘恋客,扑向旅人衣裳,(1分)。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1分)富有艺术感染力。
  【1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①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各有什么寓意?请做简要说明。(4分)
  ②《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②韩诗用“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思路分析】分析意向从诗的含义入手,严诗以“飞尽”之“寒鸦”和“悠悠”之“水”传递离情;韩诗以“流尽”的“宫前水”象征“年光”(时光)。抓住了相关意象的特点,“水”的象征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的不过意象组成的一副伤感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2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①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2分)
  ②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2分)送别 杨柳
  ②(6分)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1分),从江南到江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1分),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1分)。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1分),表现出离愁的深重(1分)。(意思对即可)

【第五篇】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②。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③。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bēi):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②占春:占领春光,指包含浓郁春意。③碾作尘:意即备受践踏。
  (1)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遗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或赋予)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认为好,其回答与之语意相近即可;如果认为不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4分)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对比,(2分)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2分)(回答与之语意相近即可)
  【2】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1-3题。(9分)
  破阵子·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1.词的题目中应该填入的一个字是 (某一季节),作者晏殊是 派的代表词。(2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3.联系作品上、下阕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0字,4分)
  【参考答案】
  1.(2分) 春 婉约派。
  2.(3分)(D)
  3.(4分)答题要点:描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女伴巧笑以及斗草输赢游戏等,勾画出明媚、欢快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一改传统诗词中伤春惜时的老套。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8分)
  蝉 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云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í):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
  1.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诗,从题材看都是□□诗。(2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蝉》中“居高”、“声远”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
  B.《蝉》中作者以蝉自比,表明自己确实有出众的才华,流露出清高自信之情。
  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3.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写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洁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2分)近体 咏物
  2.(3分)D
  3.(3分)《蝉》中的“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在狱咏蝉》中“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对写蝉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1.说说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
  1.人们在龙王庙前敲锣打鼓,鼓乐齐鸣,举行祭祀仪式,以讨得龙王欢心,祈盼上天普降甘霖。
  2.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农民心急如焚地求雨和达官贵人悠哉观赏歌舞的场景并置,一方是心焦求雨以解决旱灾,一方是唯恐下雨咽了管弦,寄寓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对达官贵人的愤怒。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 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 (5分)
  2、分析诗人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5分)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①牛羊归巷;②野老候童;③野鸡唤伴;④蚕儿造窝;⑤农夫絮语(1点1分)
  2.(6分)前面写了那么多“归”,实际上都是反衬。(2分)以人(动物)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2分)。诗人借此以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心情(2分)

【第六篇】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萧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分)
  (2)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2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淡远超逸的心境。(2分,意思相近即可)
  (2)(6分)(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1分);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2分);(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1分);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萧鸣,反衬出山的幽静(2分)。
  【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 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具体说明。(4分)
  (2)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 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归自南阳  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
  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1)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
  (2)诗的尾联富有艺术感染力,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颈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他乡);颔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4分,每层1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想象丰富,表达巧妙(1分)。作者不直接说风尘仆仆,旅途艰辛,而是用拟人的手法(1分)说风尘恋客,扑向旅人衣裳,(1分)。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1分)富有艺术感染力。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2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2分)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2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4分)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4分)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2、(4分)①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1分)和所感(1分),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1分)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1分)②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1分)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2分)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1分)

【第七篇】

【11】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6分)
  2.下阙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4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把农村写的恬静而又生机勃勃,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这样美好的景致正好衬出作者内心的愁绪、苦闷,后两句中“白发”正好体现出愁来,因万种思绪染白了头发,只能借酒浇愁,即使春天的美景也无法排解愁苦,反而让读者更深切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情绪。(借景抒情,1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景2分。分析情2分。)
  2、下阕写出了农村的清新、恬静、闲适。村民悠闲自在,生活的井井有序,牛栏左右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耕刚完,新蚕刚生,春播未及,不知谁家的年轻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走娘家。(特点概括1分,分析解说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 ②以动衬“幽”(“下鹭”) ③以声衬“幽”(“鸣蛙”)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江 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歌也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
  (2)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
  【14】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不好。“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住视线,“渐”字则生动的表现出词人离别时不断回顾的情态,然而越行越远,柳色逐渐转浓,突出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怀,愈来愈深的离愁。
  2.不完全相同,柳词主要表现对恋人的眷恋和离别之愁,而徐词中不仅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而且“浮生常恨飘蓬”和对未来旅途的想象,“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等句,还表现了孤寂凄凉、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武昌阻风  唐五代·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无穷归思满东流”一句历来为后人所赞赏,试分析其妙处。(4分)
  (2)有人说诗歌的三四句与一二句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些相悖,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此句中诗人将归家的愁思比作东去的流水,“满”字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眼前之景,让读者清楚地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浓郁的思家之意。
  (2)不同意。诗中一二句抒发的是诗人旅居他乡的思归之情,三四句写诗人去江边赏花看景,其目的正是为了排遣自己阻滞武冒所引起的乡思和愁情。说看飞花忘却归思,这是正话反说,恰恰是对一二句所要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种强化。

【第八篇】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①;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所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4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等。 ②对偶,一对二,三对四,五对六。③比拟,如新月初“学”扇。④排比,如前四句。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从前四句写白天转到晚上,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三、四句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
  【1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
  (2)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2)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6分)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释: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②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①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形象地描绘了无限的“秋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一个“涵”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江水 、 的特点。(2分)
  ②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2分)清澈、平静、浩渺(答出其中两个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②(5分)要点: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1分)。“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1分),“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1分),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1分)。(意思对即可)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①月明孤影过,长门②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乡菰③米岸莓苔。
  【注】①仙掌:皇宫求仙时以铜铸人托盘承露的一种设施。②长门:汉代宫殿之名,这里指朝廷。③菰(gū):草本植物,果实可食用。
  (1)本诗描写的是早秋时节在“胡骑”入侵情境下离散的大雁,它们四散飘飞,哀鸣阵阵,流离失所,寄身江南。第二联描写大雁飞过皇宫的的“孤影”与叫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早雁在文中象征什么?作者借早雁这一形象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3分)
  【参考答案】
  (1)将孤雁哀鸣与皇宫求仙偷安享乐形成对比,突出主题。由于胡奇占据边疆,百姓流散漂泊、无家可归,可统治者不问百姓生死,竟然求仙祈求不老,歌舞升平。这样写有警示统治者关注边疆安定,安抚边疆百姓的意味。
  (2)早雁象征边疆地区战乱中离家漂泊的百姓。作者借早雁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战乱中背井离乡、寄身江南的苦难百姓的深刻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不事边疆稳定、无视百姓苦难的状况的不满。
  【20】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崖,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1)本词上片用了什么典故?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结合全词谈谈对“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王维《渭城曲》(写《阳关三叠》《阳关曲》也对)。突出作者在漂泊天涯时与故人刚刚相逢又匆匆别离的悲苦的心情。
  (2)这两句以景写情,用凄切的寒蝉声和暗淡的夕阳烘托出无边无际的愁苦。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9-16】.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LT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