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健。有的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就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难以得出。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我有时甚至会宣传一种观点:力学问题当你不理解习题,难以下手时,对物体受力分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正所谓柳暗花明。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有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我想我们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自己不画运动图景有时解题都不太容易。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如u、v、μ、ρ、p,m与M等,认真书写,我在教学中就发现有不少同学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V0、Vt等等。
3.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向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同时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用到一些题设中没有的字母,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同样不能代替方程式。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高一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
如果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一物理的。所以,首先应该改变观念,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高一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高一物理知识,如: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它是对一类问题的概括性表达式。表示某一物理概念的意义。使用这类公式,不能简单地从数学角度看,而应透过数学表达式这个现象,去领会它的物理实质。如密度p=m/V,绝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特性,由物质的种类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理,电阻的定义R=U/I也是如此,电阻R由组成电阻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来决定。
2.物理定律、规律、原理表达式
它揭示了这一类物理现象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则,使用时,要特别注意这类表达式的运用范围和条件。例如:液体压强公式P=≥gh,它表达了液体在内部各处产生的压强所遵循的规律,它的适用范围是:静止液体,应特别注意的是,h是从液体上表面往卜测量的深度,而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高度。
3.计算式
它是对某一物理过程或物理规律进行合理推论、扩展以后得到的某一物理量的最简式,一般地,计算式运用范围比相应的物理定律、规律和原理表达式的范围更窄。如公式S=vt,它适用于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中的距离等。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学习材料。只有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质疑,多释疑,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水平。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昼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挂图、投影、录像懂等直观敦具和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等,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深入细致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
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4、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动力。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
正在阅读:
高一物理科目学习技巧07-22
[五年级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优秀作文]五年级写人作文:妈妈我想对您说10-10
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08-22
老人祝寿司仪主持词范文参考11-24
2020年江苏苏州大学推迟美术与设计类、音乐表演、高水平运动队招生校考工作的公告01-13
最美的心愿作文800字初三-最美的心灵初三作文800字01-13
澳洲留学读研雅思非常重要!07-05
[公司企业文化口号]公司企业文化口号04-02
甘肃2018年高级会计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07-20
2020浦发银行贵州贵阳分行招聘公告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