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免费试听】成公不等待!2017年省考课程 护航 备战 免费体验>> | ||||||||||
北 京 | 天 津 | 上 海 | 河 北 | 山 西 | 内蒙古 | 辽 宁 | 吉 林 | |||
江 苏 | 浙 江 | 安 徽 | 福 建 | 江 西 | 山 东 | 河 南 | 湖 北 | |||
湖 南 | 广 东 | 广 西 | 海 南 | 重 庆 | 四 川 | 贵 州 | 云 南 | |||
陕 西 | 甘 肃 | 青 海 | 宁 夏 | 黑龙江 | 新 疆 | 西 藏 | 兵 团 |
1、给定资料
1.新华社官方微博“中国报道”2013年4月15日晚11点47分报道称,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黄某被同寝室室友林某投毒,目前生命垂危,医院正全力救治被害人。警 方现已控制嫌疑人林某,投毒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中国报道”称,生于1985年的黄某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 “同学问没有人相信发生了这样的事”,复旦大学一位学生告诉记者,投毒者与被害者两人 成绩都很好,他们在两家医院不同科室研究不同方向,不存在竞争关系,“13号晚,警方带着蒙 面的嫌疑人离开”。 在复旦大学发布通告后,有自称受害者好友的网友爆料称:“下毒人是好友的室友,放了10倍剂量的实验用药在饮水机里,导致好友几天内迅速肝衰竭、肺气肿,继而脑死亡。” 随着嫌疑人林某被捕,他所交代的杀人动机为“与死者黄某因生活琐事引起不和,心存不 满”。动机一经曝出,引发公众惊愕,很多网友都在评论中表示怀疑,“不理解”和“不相信”复旦 大学的高材生会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心理扭曲至此,做出毒杀舍友的事。 黄某被投毒,已不是校园中发生的第一起投毒案。同一天晚上,南京航空大学金城学院两 名学生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伤,抢救无效后死亡。据了解,两名学生平时关系正常,素无积怨,因琐事纠纷,引发冲突。被刺死学生是家中独子,他的离世让家人同学都很悲痛。 这些案件让人们翻出了清华大学学子朱令铊中毒的陈年旧事,虽然过去19年了,案情却 依旧没有进展。此外,北京大学化学系1994级男生王晓龙向同学江某投下铊盐剧毒,理由是 “过去江某与自己关系那么好,现在却不理自己了”;中国矿业大学学生常宇庆因3名同学经常 一起玩耍而不理睬自己,向3人茶杯注入硝酸铊,导致3人中毒。
2.社会压力已积聚到了临界边缘。几乎每个领域都发生了精神变异事件,影视剧近几年频 频涉足心理问题,大学生自杀是其中一个突出的反映,心理危机波及普通大众。已无可避免地 成了社会热门话题。继破产者、下岗工人、明星等自杀高危群体之后。大学生也加入了这个群体。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02级学生程小龙曾对大学生自杀状况展开调查,他在北京联合大 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6%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 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 目前,中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的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 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 困扰,而他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3.在浏览了许多校园网站和采访部分学生后,记者发现,无论是面对社会热点事件,还是周 遭境遇,抓狂、焦虑、抑郁、崩溃等均是学生表达情绪的高频词。 在复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某的微博中,有这样一篇博文,概括了许多当下学生的思想焦虑:“不孝有三:学医,读研,单身。被父母催婚的年纪,浮躁的环境,急功近利的心态,本该有的 年轻人的意气风发,逐渐被逐步靠近的现实瓦解,剩下的只有越来越不自信的内心与不坚定的 信念……” 记者曾经接触过一个自称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他时常会用拳头捶打墙壁,直到血肉模 糊。有时候,他会彻夜难眠,只是坐在那里发呆、抽烟,静静地听着电脑发出的沙沙声……该名 大学生说,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烦恼,解决不了却又逃避不了,这时候就常常会有想要打人的冲 动。而当道德与理智“占上风”时,只有用这种方式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康思培认为,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来自学业、家庭和情感 的压力,常常让大家感觉身心俱疲。“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亟需提高,高智商低情商,绝非好 事。”康思培说,“我们更应该看到背后的问题,为什么在校学生要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让一个学 生来承受所有的期望和指责,太沉重了”。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殷啸虎认为,少数学生对生命的漠视程度令人担忧,这包括伤害 他人和伤害自己。“初高中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们对法律的认识和遵守:而到了高校里,更要学 会对他人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追求成功,往往会在一时的挫折或打击 下。导致心理扭曲,行为失常,乃至出现疯狂的举动。” 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郭田生表示,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老人宠着,剥夺了孩子心理发 育机会,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有缺陷,抗挫折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也差。专家建议,日常生 活中,家长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从旁正确指引,对其 进行心理调适,让孩子学会吸取经验教训。建议从小学起开设心理课程,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 性格,培养抗压能力。
4.“极端个案并不具代表性。在这类事件发生后,人们往往简单地给当事人贴上‘大学生’ 的标签,而忽略了具体情况。”在对复旦投毒案表示痛心之余,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师张继明否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恶化”的说法。“这样的极端案例在社会各阶层人群 中都时有发生,只是媒体较少关注,才显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 南开大学学生心理指导中心主任袁辛也认为,大学生群体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一般 社会群体。不过袁辛坦言,“类似的伤害性事件虽然是小概率的,但所反映的大学生攻击性倾向 必须引起警觉”。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有着季节性特点,就业、考试等特殊时段往往是高发期。天津师范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李慧生表示,临近毕业时。预约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往往出现井 喷。由于当代大学生所成长的环境复杂,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 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女性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远远超过了男 性,处于边缘的女大学生需要面对不堪重负的就业压力、不容忽视的经济原因、难以理清的情 感因素等问题。 “严重型心理问题无法靠患者自身努力康复,需要专业帮助:而发展型心理问题是阶段性的。通常能随着成长走出来。”袁辛表示,除了表现出自杀、伤人等严重倾向,一般的心理问题就 如同情绪的感冒,很正常,但国人在心理问题上相对保守,以致得不到及时、专业的帮助。 在张继明看来,这些学生“困守心魔”有几种原因:一是不知道心理咨询中心这类机构的存 在:二是对他人包括咨询师缺乏信任感;三是对心理问题有一种“病耻感”,认为自己不正常,害 怕被人知道。 经过接触许多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张继明认为问题并不完全出自大学,“病根”从中学甚至 童年时期就已种下。现有教育模式不够科学,学生过早地承载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中学只负责 应试,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了,价值观培养的任务都交给大学。“比如,不少学生已将好成绩当作人生价值的体现,甚至是获取父母关爱的手段,到了大学,一旦在学业上遇到挫折,自我 价值感丧失了,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袁辛说:“伤害性事件背后,可能有妒忌、自私、残忍等人性中恶的因素。”当前社会与家庭 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很多人不知如何树立正确健康的心态,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匮乏。仅 凭自身的能力难以解决心理困扰,同时不少存在心理困扰甚至心理疾病的家长又直接影响到孩子。
5.的符号,让公众对悲剧的发生更感痛惜和震惊,这些“天之骄子”为何走入歧途?袁 辛认为,一些优秀学生存在“一山难容二虎”的认识困境。“现代大学生很多成长于全保护环境, 相对比较自我,竞争心很强,对挫折和困难的理解认识不成熟,爱的能力相对缺失。”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夏学銮教授认为。不断发生的自杀行为反映出我们社会关系的整合 程度比较低。加之这一代人多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上的失衡就容易导致对身 体的伤害,甚至是对生命的放弃。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蔺桂瑞教授说:“有的学生上了大学后对自我的期望 值比较高,他会想自己是全中国最棒的学校的学生,不能失败,要比同龄人出众,压力就会更大。” 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迫使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 康教育。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都有比较完备的心理咨询中心,但多数情况下,这些中心只 是学校的摆设,很少有学生能真正走进这些地方倾诉自己的内心秘密。这既是传统思维问题,认为进咨询中心的人都是神经病,又是现实经费问题,完善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机制并没有在高校完全建立。 相对于中学,大学环境比较自由宽松,任课老师和班级辅导员很难做到“定点关注,对症下 药”。清华大学的研一学生小李,是一个大四毕业班的辅导员,他觉得在疏导学生心理方面“心 有余而力不足”。“有些辅导员一个人要带三四个班级,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深度关注,只能选几个‘重点对象’。更何况。同学们即使心理存在问题,基本上也不会主动跟辅导员说。问他可 能也不愿意讲。”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热衷于把网络当成排遣的对象。但 这种虚拟的排泄方式也带来了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副症状,医学诊 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面对似乎无所不在的网络王国,大学生真的难逃此劫吗? 西北师范大学BBS论坛校方管理员吕欣认为,网络作为新兴媒介,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越 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遣方式。但由于网络信息广泛且鱼龙混杂,以及其特有的隐秘性和虚 拟性,某些时候网络也会成为诱发心理问题的“恶之花”。 吕欣通过对学校论坛的监管发现,不少大学生会表现出现实生活中难以察觉的心理问题, 比如崇尚暴力、色情,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比如,学校曾有一位同学因现实生活不如意,就 在网络里为自己重造性格与身份,最后患上了“网络依赖症”,整天沉湎于自我想象的虚幻世界 中,一会儿不上网就坐立不安,甚至出现了幻觉。
6.一出现校园恶性案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成为关注热点。但从数据上看,一次次的 关注并没有显著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和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中心在2002年的一次大规模调查中的数据表明,有16.51%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健 康问题。而据((2010--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分别有27%、66%的大学 生认为自己经常或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近九成学生心理出现困扰, 大学生心理问题确实是持续和普遍存在的。为应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各高校都配备了 心理咨询室,可力度显然过于单薄。美国大学的架构或可学习:从内容上看,美国的心理健康教 育有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生活指导、生涯辅导等;而从实施途径上看,包括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教 育、校园生活的渗透作用、进行社会服务、设立健康图书馆等。密歇根州综合的学校健康教育模 式是一个很有益的探索。该模式首先由州政府创设。继而得到州教育部门、社区健康中心、警察 部门、家庭组织,以及二百多个专业机构和志愿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密歇根模式为未成年人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知识和基于知识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应对技能。这个模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参加该项目的孩子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增强,问题行为减少。 国外的心理健康研究重视手段的现代化,特别是对于特殊个体和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他们往往会采用精密的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设备,如脑电记录仪等。例如,在美国国家心理 健康研究所,由于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他们最近在神经科学、分子遗传学、脑成像结合认知研究和信息技术方面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心理健康研究逐渐从重视对心理 异常个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转变到对全体人群心理健康的促进和提高上。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协会(NASP)的结论,每1000名学生需要配备1名学校心理学家,而且 入行的门槛不低。在美国,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得到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并通过 所在州的资格考试。欧洲国家对这方面学生的培训也十分严格。在英国,临床心理学博士生必 须在心理学或相关领域从事1-2年的工作才有资格申请参加临床心理学博士的毕业考试,笔 试后,还要进行考察申请者人格特征的面试,以判断其是否适合做心理治疗工作。在德国、丹 麦、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爱尔兰、以色列等国家。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一般要经过7-12年 的培训。他们首先要获得教育学学位,再进入大学学习心理学的特定理论与技术,获得心理学 文凭,然后才能从事实际服务工作。
7.高等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时尚”,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校园心理咨询站并没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预期的效果。 甘肃省发展心理学研究专家彭德华认为,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完整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上。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 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 供方便、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每年新学期,天津师范大学会根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所有人校新生进行 心理健康测评,4%左右的新生会接到一个小小的蓝色信封——约谈邀请信。经过测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们发现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自青少年时期,比如不会与人相处、适应环境 困难等,只有极少数属于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从而可对其进行特殊指导与教育。“很多人认为心理问题找心理医生开导就行了,对疾病认识不够。”省脑科医院心理学博士 周旭辉副主任医师介绍,抑郁症不像分裂症一样疯癫,它比较隐蔽,很难发现,再加上大学生在 青春期情绪不稳定,需要家庭和学校多些关心。 近日,河南师范大学部分学生家长都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师范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 中心的一封书信,希望家长能够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真诚合作。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当了 解到孩子遇到心理困惑时,能够与心理教育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一起。拨正孩子心理的航向,使 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河南师大举办的心理健康宣传月,通过心灵旅途——大型广场心理教育活 动、“家校携手助力成长”——万名家长同读一封信、宿舍心理港湾建设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心 怀感恩、自信乐观,敢于面对挫折,善解成长难题,更好实现自己的身心健康梦、人际和谐梦、家 庭美满梦、青春精彩梦和生活幸福梦。全体师生同做象征着“感恩自信成长圆梦”的心理手 语,并大声读出心理宣言。在“让气球拥抱蓝天,让心情飞向阳光”环节中,随着气球脱离束缚、 翱翔蓝天,同学们的心情也随之振奋愉悦,现场传来热烈的欢呼声。 按教育部规定,每所高校都应设置“心理委员”。“北师大的心理委员叫‘雪绒花使者’,每个 班级有一男一女两名,帮助疏导学生情绪,提前发现严重心理问题,并向中心老师预警。”张继 明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一些特色选修课,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设 立了‘成长营’这样准专业性质的学生心理辅导团队,进行辅导”。 2013年5月3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 年)》的通知。《规划》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辅导员在岗培训证书制度,规范培训记录;加强培训 与任(聘)用的有机衔接:把培训情况和学习成效作为辅导员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 华东交通大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模式。5年来,学校对心理辅导员先后进行了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特征 及识别等7个系列专题8次培训。学生工作处也积极鼓励辅导员提高心理咨询技能和专业水 平,学校每年有计划地选送心理辅导员参加国内专业机构举办的培训;积极邀请国内心理健康 教育专家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学校曾邀请国内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的专家来学校开班, 90%以上参与培训的心理辅导员顺利拿到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8.①不少大学生常常感到很难被承认和理解,常常面临消极和谴责性评价,由此导致情绪 频繁的波动,心境难以持久地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学业压力大、就业难、生存 成本上升、个人情感等问题,不少学生感到理想与现实间的距离越拉越远。 ⑦以前,很多事情是父母“包办”的,上了大学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独立生活,很多人开始不适应。另外,人际交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是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病”。例如,医学院学生压力比较大,比较容易患上强迫症。 ③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高达25,4%的人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 情绪等心理障碍;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④我国13亿人口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这些未成年人多为在校学生,他们 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 运。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要振兴,要发展,首先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 展的前提基础。 ⑤复旦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以及江苏沙洲职业工学院连发多起血案、命案。本应是和谐宁静的校园,忽然问变得“刀光剑影”,让人扼腕。类似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国内,数年来,美国 等地发生的多起伤亡惨重的校园枪击案也曾轰动世界。 ⑥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指出。学校要回归教育本位,真正做 到以学生为本。当然,这除了学校教育高度重视外,还应该发挥学生自治的力量——比如,成立 学生社团,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进行自我教育和救助。而家庭教育和社会力量也应该介入。 ⑦北师大大四学生晓蕾(化名),从高中开始就被强迫症纠缠,必须随身携带抗强迫和抑郁 的药物。在心理辅导室,面对专业辅导老师的耐心引导,她平生第一次痛快地流泪倾诉,第一次 感觉到被接纳、被理解、被关注、被支持。经过近3个学期的心理辅导,在大三第二学期,她再也 不需要药物,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强迫一项的分数接近正常值。 ⑧南开大学在大一就开设《大学生活导航》公共选修课,挑选有相当资质的授课老师,帮助 学生正确规划大学生活;《大学男生》和《大学女生》选修课。从心理学视野进行性别教育。 ⑨中国在12年的中小学教育中一直设有道德伦理课程,而全球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 做到了这点。然而,这些课程中的道德理念实属泛泛而谈,而且多被政治奴化。中国自改革开放 后市场经济就蓬勃发展,社会道德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教材却一成不变,少有实 际的积极引导作用。 ⑩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推行一种所谓的“素质教育”。但事实上,由于人口众多加上教育资 源的匮乏,在学校看来,怎样让学生考出高分才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这时候,学生的情感和心理 健康往往就被忽略掉了。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3”,请你概括目前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二、反思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溯校园凶案事故的社会原因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请你结合“给定资料4-5”,谈谈导致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原因。(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6—7”,指出国内外在研究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 鉴。并分别列出。(15分)
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
四、假如你是H县教育局的干部,要在有学校领导和老师、家长代表共同参加的培训班上 做一次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综合“给定资料8,,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应该重点讲哪 几方面的内容?(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晰,观点明确,有针对性,不得照搬原文。300字左右。
五、参考“给定资料”,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具体感受,切忌空谈 对策。 (2)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字数1000-1200字。
2017年公务员申论考点预测试题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