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庠序之教德育之兴

时间:2023-03-26 00:1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 导语】2022年2月22日,都说是最有“爱”的日子,也是我们河池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春季开学的第一天。近年来,“正衣冠、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传统入学礼在各学校传承优秀国学文化中说得很多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学校的历史渊源出处。©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供您参考。



image.png


  在古代学校的代名词还有很多,比如:墅、成均、明堂、辟雍、泮宫、灵台、黉门等,其中“庠、序、学、校”四种,通常被认为是古时不同朝代的“学校”名称。《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学校,夏朝称“校”、商朝称“序”、周朝称“庠”、“学”则代指前三种。

   为什么学校在古代被称为“庠序”呢?

  “庠”(xiang,第三声)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外部为“广”,内有“羊”。《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广”的:“因广为屋,像对刺高屋之形,凡广之属皆从广”。因此“庠”上部的“广”应表示房屋之形,代表有高耸屋顶的宽敞房屋。下边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说文解字》将“羊”字解释为“祥”,以“祥”释“羊”,是古人追求吉祥的一种物化表现与内在追求。《春秋繁露》说:“羔饮之其母必跪,类知礼者。”意思是小羊羔在母羊身边吃奶时是跪着的,表示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无比感谢。因此,“羊”也有善良、仁孝的含义。因此,古人把学校称之为“庠”,是表达了古人对教育的一种朴素认知,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使人善良、仁孝,这是古人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的诠释。所以我们在前文中提到孟子说“庠者,养也。” “庠”,本为养老之地,在古代老人承担着教育的职责,因此,“庠”逐渐演变为兼有教育之职的学校。

  “序”也是一个形声字,《尔雅·释宫》说“东西墙谓之序。”《礼记·王制》说:“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可见,在古代“序”也是一个养老的场所,自然也就有教育子弟的职能。赵岐解释说“射者,三耦四矢,以达物导气。”所谓“耦”就是两个人并肩耕种的意思,“矢”是弓箭的意思,因此“序”是以教导子弟耕种、习武的地方。《周礼》记载:“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序”那时也是教习射箭的场所,其部分功能类似于今天的体校。

   在古代,除了国办的官学以外,还有私学。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自春秋时期孔子始,开始创办私学,使更多的人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程。私学的形式在古代主要有“塾”和“书院”两种。我们知道,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等,书院的教师,则多是一代宿儒大师,在学习方法上鼓励自由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风气较活跃。在我们河池辖内,历代也出现过很书院,如宋代龙溪书堂、清献书院,清代的德胜书院、庆江书院等。龙溪书堂是纪念宋代大文豪黄庭坚所建的书堂,龙溪书堂对地方教育影响深远,龙溪书堂,宜州兴教益盛,各类学堂书院相继而生,德胜书院、庆江书院就因为被誉为“两粤宗师”的一代岭南名硕郑献甫先后在那里开坛讲学而名声鹊起。据凤山旧县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凤山县乔音乡巴甲村第一附生的罗缙光之子罗翠鹏就不辞劳苦,远道宜州庆江书院师从郑献甫。

  “龙溪书堂”图片来源《宜山县志》

  又《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说的就是要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

  “庠序之教”指的就是道德教育,庠序之教,实乃德育之兴。

  学校的历史繁衍,见证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文明的进程。而百年大计,教育乃树人之基、立国之本。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教育历来都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大计,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寄托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谋划实施教育攻坚也终将是河池乃至全社会的民生。

开学第一课:庠序之教德育之兴.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MU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