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单元测试题]小学一年级语文《花影》原文、教案及赏析

副标题:小学一年级语文《花影》原文、教案及赏析

时间:2021-09-22 10:17:5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年级# 导语】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花影》原文、教案及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花影》原文

  huā yǐng
  花 影
  〔宋〕谢枋得
  chóngchóngdiédiéshàngyáotái
  重重叠叠上瑶台,
  jǐdùhūtóngsǎobùkāi
  几度呼童扫不开。
  gāngbèitàiyángshōushíqù
  刚被太阳收拾去,
  yòujiàomíngyuèsòngjiānglái
  又教明月送将来。
  注释:

  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

  2、瑶台:华贵的亭台。

  3、几度:几次。

  4、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

  5、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

  6、教:让。

  7、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译文: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花影》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借助图画了解诗文大意,感受诗中描述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和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读准“扫、拾”的音;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述的美景。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使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不要过多的讲解,应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指导学生读古诗时,以学定教,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

  古诗是汉文化的精髓,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读读背背,不断地积累;这样,将会在学生纯真的心灵上,不断地加深民族经典文化的积淀,提高他们综合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及作者姓名。

  2、点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先读读双横线里的生字,再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如果在读诗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圈出不认识的。生字,问问老师、同学、查字典……)

  (2)请读完的同学在四人小组里读一读。

  (3)教师拿出生字卡片“瑶”“扫”“拾”“教”,检查学生读生字的情况。

  (“扫”“拾”的读音是重点,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然后抽查多音字“教”。)

  (4)去掉生字上的拼音,请学生读。

  (5)打乱生字的顺序请学生读。

  (6)读生词卡“瑶台”“扫不开”“收拾去”,注意词语连读。

  (7)请几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同学听一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后评一评。

  2、读通句子。

  (1)请同学们再朗读古诗。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通句子。

  (2)读完的同学,读给同座听一听。

  (3)学生朗读古诗,评一评是否读通了句子。

  三、进入诗境,了解诗意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配乐诗朗诵,看看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指名说想象的画面。

  3、了解诗意(学生着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花园里的花开得多么茂盛,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数花影重重叠叠地映在美玉砌成的楼台上,几次叫男仆去打扫,扫呀,扫呀,怎么也扫不掉。太阳一落山,花影就不见了,可是当明月东升时,花影又映显出来了。”)

  四、品读古诗,读出略受

  1、整体朗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

  (3)师范读:“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2、指导逐句朗读。

  (1)出示“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指名读。

  教师指导读的评价导向:谁跟他有不同的读法?(希望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当学生没有读出花影的多时,教师指图:“这么多的花一层摞一层,该怎么读呢?”

  (先读词语“重重叠叠”,再读“重重叠叠上瑶台”。)

  预设:当学生没有读出花影的美丽时,教师指导:“美丽的花影映在雪白的玉石上,漂亮吗?再读一读。”

  (有的可能强调“重重叠叠”,有的可能强调“上瑶台”,不强求一样的感受,把学生的个人感受发挥到极至。)

  当学生读得不好时,教师适时地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范读。

  预设:当学生读不出书童扫不开影子的感受时,教师扮书童,做出疑惑的样子,说:“咦,怎么扫了半天扫不开呀?真奇怪!”再点学生读“几度呼童扫不开”。

  过渡:影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请看后面两行。

  (2)出示“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指名读。

  预设:当学生没有读出花影去与来的变化时,教师先请学生根据平常观察到的现象,想一想: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影子?然后请同学们看看太阳落山、明月升起的活动画面,说:“看,太阳一落山,花影就不见了。”读词语“收拾去”;“月亮出来于,影子又跑出来了。”读词语“送将来”;“多有趣的影子呀!谁能把白己的感受读出来呢?”

  学生读后,教师的评价放在学生对读诗的感受上,如:”你读出了影子的有趣!”“你读出了影子来去的变化!”“你读出了影子的顽皮!”“老师看得出你很喜欢影子。

  (3)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把全诗读一读。

  (4)四人小组上台展示朗读。读完后,评一评。

  (5)边读边想象画面。

  (6)师生合作读。

  (7)全班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配乐读)。

  五、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1、这首诗写得多好呀!有的同学已经能够背下来了。其他同学想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2、自己试着背一背。

  3、用你喜欢的方式背给你的好朋友听(配乐),可以边背边做动作。

  4、指名上台背。

  5、齐背(配乐)。

  六、小结扩展

  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4个生字,还了解了诗意,读背了古诗,真棒!为自己鼓掌。”

  2、请同学们背诵在课外学过的苏轼的诗。

  3.把写有“瑶”“扫”“拾”“教”四个生字的梅花贴在梅树上,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花影》赏析

  这首饶有趣味的小诗,作者也有争议。起因是这样的:有人查遍了《东坡七集》并未发现此作,而在谢枋得的《叠山集》中却发现了此诗,于是便欲“正名”为谢枋得所作,我觉得这有些过于唐突。无论是《东坡七集》或者《叠山集》都经过后人辗转抄录编纂,遗漏诗作和窜入他人诗作的情况并不罕见,谢枋得是个十分崇敬苏轼的人,他的外号“叠山”,就是从苏轼的一首七律诗中的首句“溪上青山三百叠”而来,相传《千家诗》曾经过谢枋得的编订,喜欢苏轼诗作的他,极有可能特地将这首诗推荐在《千家诗》的选本中。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这首诗太像苏轼的风格了,我们可以拣出苏轼另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来比较一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和这首诗中呼童扫花影的。“天真”举动如出一辙,同样也是在貌似无理、貌似调侃的语气中隐喻了发人深思的道理。苏轼的诗有诙谐、灵动的特点,有时充满童趣,语言也颇有几分“打油诗”的特色。他曾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对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这个人才华横溢,他的诗风格往往出奇出新,并非用“豪放”两字就能一概而论。他自己曾说过这样两句话:“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虽然这两句原本不是说他自己,但这里“请君入瓮”,将此语拿来形容东坡先生的诗,也十分恰当。单说这首诗:有人说诗中的“花影”,是形容朝廷中当政的小人,难以驱去,赶不尽,除不绝。这样解诗不免呆板无味。如果真是形容小人,那苏轼的水平也太差劲了,“明月花影”,这是何等雅致的景物,用来形容小人,一点攻击力也没有。大家见骂人时,谁把对方骂成“花影”?像刘禹锡《聚蚊谣》,把小人形容为蚊子,罗隐把尸位素餐的昏官形容为木偶,这才叫讽刺。那么此诗中的喻义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此诗喻义深远,其中有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常言道:“如影随形。”有形就有影,有因就有果,世间的种种琐事,正像花影一样萦绕在花前,挥不尽,抛不去,只要有日月轮回,只要还停留在这世上,你就躲不开、赶不走这永远跟着你的影子,不管你喜不喜欢它。东坡喜欢禅,我觉得这首诗中颇有禅意。

小学一年级语文《花影》原文、教案及赏析.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Ng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