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在《爱的艺术》|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副标题: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时间:2021-09-21 06:26: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后感# 导语】20世纪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爱的艺术》中就肯定了爱是一门艺术,向我们娓娓阐述了爱的理论,并引导我们进入爱的实践。我想,当我们透彻了解了爱,我们的思想会到达一个新境界,灵魂也会得到升华,因为爱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的、净化人心的过程。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文档大全网读后感频道!

【篇一】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婴孩呱呱坠地,以血缘为密码开启爱的神秘之门。这份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爱,是哺育人成长的精神母乳。沐浴在爱的恩泽下,感受着蕴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人格之树茁壮成长、茂盛参天。而后播洒下一片爱的浓荫,给亲人、给朋友、给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爱的回馈,完成一度爱的循环。通过爱的交互,清晰对生存、对生命的认知。

  爱首先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人们往往因为不被认同、不被爱而沮丧,也因此将自己囚禁在孤寂的花园中,拒绝打开爱人的心扉。这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给予是力量的表现。

  恰恰是通过给予,人们展现自己的力量与自信。当我们回味对爱的体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无私无怨地给予让还是孩子的我们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我们认为被爱是理所应当的,因而当我们走向陌生的社会,面对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我们失去了从前从亲人获取的那种理所应当,心里的误差让刚刚脱离稚嫩的我们无所适从,因而进入思想孤寂的樊笼。

  正如弗洛姆所说: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为之付出努力。这首先就要求我们有独立的人格、成熟的思想和对爱的理解。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母体的胎衣出生时就脱落,而思想的胎衣只有当我们的人格真正健全才能完全摆脱。能够给予成熟的爱就是一个人人格健全的表现。成熟的爱的发展融合了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这样他既能相信世间有无条件的祝福、无条件的平和、无条件的爱,又明白有些爱需要自律、需要争取。

【篇二】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提到爱,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爱情。古今中外,多少人沉浸在缠绵的爱情中,或离或聚,或悲或喜。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大多数人无法不被这些情感所困扰,每个人对待爱情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到了一定年纪,我们会渴望爱情,憧憬爱情,爱的种子在心中的萌芽是那样的自然,不需要理由。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人类生存的规律。或许像弗洛姆认为的,人内心存在一种孤独感,它使得我们寻求与外界的联系,选择群居甚至纵欲的方式解决由孤独感引发的恐惧。

  真正的爱情,可以帮助人从精神上削弱孤独感,爱情的磨合是的摆脱孤独恐惧的方法,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艺术是一种平等与和谐的艺术,我们懂平等,也懂和谐,但是我们还做不到。在有的人心中,爱情是两个灵魂的邂逅,充满浪漫气息,但这远远不够。两个灵魂两颗心,相遇相知相恋,爱意令两个人融为一体却又保持着各自的个性,他们抚慰了彼此的心灵,他们用个人的生命完成对另一个人的生命的,他们的爱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美好,这是我心目中的爱情。

  爱并不只局限于爱情,还包括博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自爱乃至上帝之爱。我特别为书中所讲的“博爱”而感动。“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爱意的责任感”,即使无法每个人都做到这样,但只要有一个人做到了,他便会引导更多人拥有博爱之心。世间万物,会因为有这样的博爱而充满生气与希望。我想,博爱不是泛滥的爱,它也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与社会法则之上的,或许,博爱也可以说成是公正、责任、善意的结合体吧。

  爱的这门艺术,需要人们看清自己,也要看透爱。弗洛姆用了两句简单的话来表达不同程度的爱,让我印象深刻:童稚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细细体会,给我很大感触。经历了年少无知,看多了世间冷暖,当我们成长到一定阶段,我们懂得了爱的付出而不考虑自私的拥有,收获爱反而会变得次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爱的给予缔造了爱的升华,展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活力。

  读一本好书,给自己思考感悟的时间,让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哪怕现实太现实,也要努力学习爱的艺术,实现生命的价值。

【篇三】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


  我们常常能在各种影视剧或者小说中看见如下俗套的台词——“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就是不爱我?”不知道说话的人是否突然大脑短路觉得爱是一件可以等价交换的物品,所以我爱你你就应该爱我,你不爱我就是你的错。但是我们冷静下来,理性思考一下就知道:爱从来就不是一种平等的东西。如果我们追求完全平等的爱,那么只能说明我们根本就不懂得爱。

  事实上,从古到近,无论中外,像自由之类抽象的名词一样,爱也是一个人类永恒追求与探索的话题。我们为什么需要爱,怎样去爱,爱又能带给我们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

  首先关于我们为何去爱。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认为,这是摆脱孤独感的需要,结合愿望的需要。确实,每个人都是孤身一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终仍要孤身一人回归。天性的孤独感使我们难以忍受长期的独处,积极地走向外界去寻求同伴,与群体相结合,而性别的差异又促使了两性的特殊结合。

  其实摆脱孤独感有多种形式。比如狂欢、从众或者创造性活动,但是这样的结合并无法使人脱离孤单的宿命。狂欢的快乐稍纵即逝,而且仅仅在某些特殊的文化特殊的时间才被允许,否则自我就会产生强烈的罪恶感与负疚感;从众常常使我们失去自我,活在社会规范的条条框框中。

  正如弗洛姆尖锐地指出:当今的平等性与其说是“整体性”,不如说是“同样性”,我们的人生几乎是被安排好了的,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成家,什么时候养育后代,即使具体细节稍有差异,但仍是大径相同的;而创造性活动,我们面对的不过是死物,根本无法产生精神上的交流。也因此,只有爱才是正确,真正有益于我们摆脱孤独感的结合方式。

  但是,正如开头我们提到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懂爱。我们总以为爱是一种有迹可循的东西,觉得付出就应当得到回报,甚至以爱之名伤害着别人。我们不难看到有些姑娘像菟丝子一样,什么都依靠着自己的男朋友,没有任何主见。“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当代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里这样写道。这样的爱情才是我们真正应当追求的,不是控制与庸附的共生性结合,而是“在保持一个人的完满性和一个人的个性的条件下的结合。”它并不如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一样,存在明确的目的性,一定要说的话,它的目的就是付出,就是给予,使你所爱的那个人活得幸福。这也是为什么人人都在感叹如今的爱越来越不纯粹,真正的爱情越来越难得的原因。

  当今的社会文化使我们越发功利化,就像某句调侃所说“有的人,没占到便宜就会觉得自己亏了”,于是我们很难再看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种和谐而完满的感情。什么丈夫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妻子,老伴携手环游世界的新闻常常让我们感动不已,可是,爱情难道不该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么?

  对于爱,我们需要关心,需要了解,需要尊重,还需要责任感。没有关心与了解,我们无法亲近我们所爱的人,实现精神上的交流;没有尊重,我们无法保持双方的个性和爱的自由,爱便会成为枷锁,困得人无法喘息;没有责任感,我们无法维系长久的情感,爱便会沦为镜花水月的过眼云烟。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认为爱=激情+亲密+,除了生理上的着迷情绪,后两者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爱,除了帮助我们了解我们所爱的人,也帮助我们发现了自己。我们本是孤立的两个人,却因为爱而融为了一体,相互了解,彼此信任,通过对方得以看见自己,探知自我。这是一件多么神奇而美妙的事情。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后感.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O9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