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人教版2012: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

时间:2021-12-02 08:32:3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年级# 导语】美术教学可以更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美术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就让学生只去追求科学理论,艺术情感同样重要,共同提高才是一个全素质的人才。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型特征,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

  2、能力目标:能凭着自己的观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对蚂蚁外型特征及搬家过程的描绘,激发对蚂蚁的喜爱和探究兴趣;在共同创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劳动的喜悦,树立集体意识,培养通过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绘画形式,通过集体创作,创造性地表现蚂蚁搬家的生活情景。

  难点: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以及蚂蚁搬家过程的拟人化的想象。

  作业设计:

  用绘画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童话故事《蚂蚁搬家》的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CAI课件、范画、场景道具、画纸、奖励星、评价表。

  学具:课本、卡纸、水彩笔、各色蜡光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蚂蚁的生活环境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儿歌《小蚂蚁》导入:

  1、听,歌曲唱的是谁?

  2、今天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蚂蚁,让我们随着音乐快乐地跳起来吧。

  师邀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

  二、画蚂蚁

  (目的:认识蚂蚁的`外型特征,学习抓住蚂蚁的基本特征刻画动态的方法。)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观察了蚂蚁并做了记录,请说说你观察到蚂蚁是什么模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用动画展示蚂蚁的外型特征。

  2、老师还鼓励大家尝试着把你观察到蚂蚁画下来,请把你画的蚂蚁给你的小伙伴欣赏欣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并请1—2名学生介绍画蚂蚁的方法。

  3、动画展示绘画过程:

  (1)引导观察:可用什么基本形状画出蚂蚁的三个部分?

  (2)归纳画蚂蚁的基本方法。

  4、CAI课件展示蚂蚁的动态。

  (1)“黑豆豆”作自我介绍。

  (2)引导观察:学一学“我”(黑豆豆)的样子,说说我在干什么?

  5、小结:刚才老师讲了写实和卡通这两种画蚂蚁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6、请你在作业纸上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只卡通蚂蚁。

  7、看一看,评一评:

  (1)请把你画的卡通蚂蚁给你的小伙伴欣赏欣赏,并说一说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

  (2)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还可以,请你轻轻笑一笑;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比较满意,请你笑着摆摆头;如果你认为你画的蚂蚁很满意,请你使劲地拍拍手。

【篇二】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学习烟花的表现方法。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春节过得愉快吗?过春节时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2、过春节时哪些同学放烟花了?哪些同学看见别人放烟花了?哪些同学看见电视里放烟花了?

  三、讲授新课:

  启发学生回忆烟花的形状

  1、你放(见)的烟花美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2、欣赏放烟花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认识不同形状的烟花。

  3、烟花的表现方法

  (1)教师示范集中不同形状的烟花的。表现方法。

  (2)总结烟花的表现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彩点直接点出烟花的形状,由内而外依次点出。一个烟花可以用同一种颜色表现,也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

  (3)找学生讲讲打算用什么工具来表现美丽的烟花。

  四、作业要求

  1、用彩色笔直接作画,不必用黑色勾线。

  2、可以表现自己见过的烟花形状,也可以自己设计烟花的形状。

  3、可以多画几个烟花使画面饱满。

  4、构图时可以以一种烟花为主,稍加几个其它形状的烟花,做到主次分明。

  5、适当添画人物或场景,使画面充实有情节。

  五、作业评析

  1、作业展示,学生选优并说一说为什么?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烟花的形状优美多姿。

【篇三】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目的:

  1、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具准备:

  1、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A、触摸实物

  (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

  (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

  3、讲授新课:

  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

  C、说说特别的肌理。

  (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观察桌上的实物,再通过触摸,把你觉得好看的描述一番。(小组交流,个别提问。)

  D、学生作业。

  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全体尝试)

  E、把自己的满意之作展示一下。说说通过什么方法能让你的作品看上去更有意思呢?引导学生对自己表现的肌理进行联想。<比如肌理的象形性和完整性等。>

  归纳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F、第二次作业

  在完成的肌理画面上再做尝试。

  4、巡回指导

  5、进行小结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PuZ.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