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下册课件教案

时间:2023-02-02 06:1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一# 导语】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初一下册课件教案》,供大家查阅。


1.人教版初一下册课件教案 篇一


  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

  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本节课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回顾与思考、情境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应用、课堂小结、探究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

  1、如何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2、如何表示一个角?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举例,并观察图片;

  活动目的: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环节三角形概念的讲解

  (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边角的表示方法,并出两道习题加以练习,从练习中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要素和注意事项

  第四环节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第一部分探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活动内容:在四根长度分别是8cm、10cm、15cm、20cm的小木棒中选三根木棒摆三角形,学生统计能否摆成三角形的情况;

  第二部分探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活动内容:通过让学生测量任意三角形三边长度来比较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关系,教师通过几何画板验证,从而得出结论;

  第五环节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厘米和8厘米的木棒,用长度为2厘米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厘米的木棒呢?

  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且第三边是奇数,那么第三边长为若第三边为偶数,那么三角形的周长;

  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动手摆一摆。学生回答完上面问题后想一想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学生自我谈收获体会,说说学完本节课的困惑,教师做最终总结并指出注意事项。

  学生对本节内容归纳为以下两点:

  1、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注意事项为:判断a,b,c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应注意:a+b>c,a+c>b,b+c>a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当a是a,b,c三条线段中最长的一条时,只要b+c>a就是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边。

  第七环节探究拓展思考

  1、若三角形的周长为17,且三边长都有是整数,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多少个?你可以先固定一边的长,用列表法探求。

  2、在例1中,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

  3、以三根长度相同的火柴为边,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现在给你六根火柴,如果以每根火柴为边来组成三角形,最多可组成多少个三角形?

2.人教版初一下册课件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常规分析,得出解题思路,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

  找出题目中的可有可无的已知条件,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认为

  【教学过程】

  问:以前学过的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你能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出示例题: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到乙地要11小时,建成高速公路后,汽车每小时速度是原来的2.5倍。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要求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那么先要求出汽车现在的速度,而汽车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那么还得先求出汽车原来的速度。根据`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到乙要11小时',可以求出汽车原来的速度。

  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汽车原来的速度:352÷1=32(千米);汽车现在的速度:32×2.5=80(千米)

  现在的时间:352÷80=4.4(小时)

  问:用比例的思路该怎么样理解这道题目呢?

  分析:甲、乙两地的公路长度一定,汽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因为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所以原来的时间是现在的

  2.5倍。即:11÷2.5=4.4(小时)。

  这样解答使得`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成了多余条件,但是又不影响解答问题。

  【我们来探索】

  一批零件有240个,王师傅单独做需要6小时,李师傅的工作效率是王师傅的1.5倍,那么如果让李师傅单独做这批零件,需要几小时?

  【总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要善于应用不同的思路和技巧,巧解问题

  【作业】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4小时,王阿姨的速度是丁阿姨的,那么如果由王阿姨打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要4小时,王阿姨的速度与丁阿姨的速度比是4:5,那么如果由王阿姨打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

3.人教版初一下册课件教案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不具备相同的因式,是否就不能分解因式了呢?当然不是,只要我们记住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相反过程,就能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新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本学时我们就来学习另外的一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公式法。

  1、请看乘法公式

  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把这个等式反过来就是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大家判断一下,第二个式子从左边到右边是否是因式分解?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的因式分解,第(2)个等式可以看作是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2、公式讲解

  如x2—16

  =(x)2—42

  =(x+4)(x—4)。

  9m2—4n2

  =(3m)2—(2n)2

  =(3m+2n)(3m—2n)。

  四、精讲精练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25—16x2;(2)9a2—b2。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9(m+n)2—(m—n)2;(2)2x3—8x。

  补充例题:判断下列分解因式是否正确。

  (1)(a+b)2—c2=a2+2ab+b2—c2。

  (2)a4—1=(a2)2—1=(a2+1)?(a2—1)。

  五、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

  六、作业

  1、教科书习题。

  2、分解因式:x4—16x3—4x4x2—(y—z)2。

  3、若x2—y2=30,x—y=—5求x+y。

  

4.人教版初一下册课件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和法则;

  2、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则的探索及运用;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足球赛图片,你知道足球赛中“净胜球”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口答,教师介绍净胜球的算法:只要把各场比赛的结果相加就可以得到,由此揭示课题。)

  二、探求新知

  1、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

  (1)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又赢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

  (2)如果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那么全场累计净胜几球?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若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例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你能把上述结果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到两种情况下的净胜球数,从而列出算式:(+3)+(+2)=+5;(+3)+(-2)=+1,教师板书。)

  (3)除了上面所说的“赢了再赢”,“先赢后输”,你还能说出其它可能的几种情况并用加算式表示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输赢球其它可能的情况,尽可能完整地说出所有的可能,由此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板书算式:(-3)+(+2)=-1,(-3)+(-2)=-5,(-3)+0=-3,0+(+2)=+2,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补充: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3球;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最后的净胜球情况,由学生说出结果并列出算式:(+3)+(-3)=0,0+0=0)

  2、你能举出一些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学生列举实例并根据具体意义写出算式)

  3、学生活动:

  (1)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正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

  (2)把笔尖放在数轴原点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你能用数轴和加法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吗?

  (3)你还能再做一些类似的活动,并写出相应的算式吗?

  (教师示范活动(1)的操作过程,学生列出算式并完成(2)(3),得到一组算式,教师板书。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从“形”的角度,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4、归纳法则:

  观察上述算式,和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有什么区别?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吗?

  (由前面所学的内容学生已经知道: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两个有理数的相加时,确定和时也需要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情境中输赢球的情况分别探索和的符号和绝对值如何确定,学生相互交流,自由发言,不断完善。通过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学生体会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

  5、例题精讲:

  例1、计算

  (1)(-5)+(-3)(2)(-8)+(+2);;(3)(+6)+(-4)

  (4)5+(-5);(5)0+(-2);(学生口答计算结果,并对照法则说说是如何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有据”。)

  解:(1)(-5)+(-3)

  =-(5+3)(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减)

  =-8

  (2)(-8)+(+2)

  =-(8-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6

  (4)5+(-5);

  =0(互为相反的两数之和为0)

  6、训练巩固:

  p33练一练2

  (学生利用扑 克完成本题,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体现“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

  7、延伸拓展:

  (1)一个数是2的相反数,另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求这两个数的和

  (2)在小学里,计算两个数相加时,它们的和总是小于任何一个加数,学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你认为这个结论还成立吗?请你举例说明

  (这两题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1)题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第(2)题具有开放性,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

  三、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及如何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四、布置作业:

  1、课本p41第1题

  2、列举一些生活中运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并相互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U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