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必读的民间故事]分享给三年级的民间故事三篇

副标题:分享给三年级的民间故事三篇

时间:2024-09-13 03:3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女娃十分乖巧,黄帝见了她,也都忍不住夸奖她,炎帝视女娃为掌上名珠。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因为父亲忙于公事:太阳升起时来到东海,直到太阳落下;日日如此,总是不能带她去。这一天,女娃没告诉父亲,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女娃的小船打翻了,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小女儿,但却不能用太阳光来照射她,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我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的!”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故事启示: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篇二】


  鼓楼山的传说

  鼓楼山座落于江西省彭泽县境內的长江之阴。上接青冥之蓝天,下临绿水之波澜。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坡苍杉翠竹,杨梅弥猴。山下流水潺潺,游鱼戏石。旖旎的风光引得游人络绎不绝。自从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步步开发,日益繁华,鼓楼山陪伴着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共同承受着风霜雨雪的折磨,共同享受春风阳光的沐浴,。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兴衰,历史的推进,鼓楼山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美丽的传说。

  鼓楼山有个古老的名字叫古龙山。相传上古时代,这里本无山丘,一坦平原,当时久旱不雨,河湖干涸,赤地千里。百姓背井离乡。有一天东海龙王大太子飞经此地上空,见此惨状,目不忍睹,顿生仁爱之心,兴风布雨,普降甘霖,拯救了亿万生灵。人人欢呼,个个感恩。但不知有冤家小人报告天廷,玉帝怒其触犯天律,责令龙王大太子即刻去现场双规,永不赦免。可怜太子为了黎民苍生而受到严厉惩处,向谁申诉?只得老老实实蛰伏现场,不敢动弹。千百万年后,化为一座石山。远远看去山脊隆起,所以当地人名曰:古龙山。古龙山连绵起伏,逶迤十余公里。山下是七里洪山谷,山谷中有一条公路。每逢雨季,山谷里洪水铺天盖地咆哮奔腾,古龙山在在洪水中缓缓浮动,水石相搏,声若惊雷,气势万钧,恰似蛟龙出海,威武雄壮。在七里洪山谷北隘口处,古龙山有一处石坡凸向山下水面,人们叫龙咀头。龙咀头下临深潭,水面平静却深无底。曾有当地一村民潜入水中摸鱼,意外发现水中山体有一洞口,便顺洞而入,不久即看到一座金碧辉煌的龙王宫殿,琼楼仙阁,亭台水榭。内积奇珍异宝,满目玲琅,眼花瞭乱。又见龙子龙女轻歌曼舞,乐声悦耳。村民惊恐出洞,语之村人,村人皆惊叹万分,当即前往寻求,结果不见洞口,只隐约传来钟乐声,听得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古龙山后来改名鼓楼山,此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相关。据说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天下,在鄱湖大战了十八年。有一次战斗,朱元璋惨败,怆惶逃窜。陈友谅穷追不捨。朱元璋由江西都昌弃船登陆急急奔至彭泽三十都,被眼前高峻陡峭的古龙山挡住了去路,残兵败将狼狈不堪,登山无路,入地无门,插翅难飞,追兵将至,情急万分。朱元璋自料必死于陈友谅刀下。绝望之中,他忿忿拔剑朝山头刺去,意外一声霹雳,山崩地动,眼前立刻生出一条狭长的通道,元璋率残部急速通过。追兵尾随,只见浓烟弥漫,狭谷闭合,追兵骇然而退。朱元璋化险为夷,欣喜地说:“天不灭我,逃过此关已太平也!”于是他登上古龙山,在一块圆形巨石上建造鼓楼,召集残部,重整旗鼓。他亲自登楼擂鼓,号令反击敌人,从此便转败为胜,节节胜利,最终剿灭陈友谅,建立大明王朝。翌年,元璋传下圣旨改名古龙山为鼓楼山。把鼓楼山下一古驿站改名太平关。一将成功万骨枯,明军乘胜追歼陈汉军,残杀无数败兵,血流七里,染红鼓楼山谷,因而世人改称山谷七里洪为七里紅。如今春季到来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红灿灿的,一片汪洋,亦为名符其实的七里红了!

  站立七里红山谷中仰望,鼓楼山陡岩峭壁,屏立阵布,似一道长长的环形高墙。景观十分雄奇。传说原先山势平缓,山下一片平原,开阔坦荡。相师爷均说这里是龙脉之地,将会有皇帝来此建立都城。真是无巧不成书,当朝太子与一宫女偷情,宫女怀了孕。太子唯恐宫女性命不保,在大监的帮助下,暗中转移出宫。又计划选址于鼓楼山下建造行宫金殿藏姣,等待继承皇位后立宫女为正宫。宫女欣喜若狂,百般献媚,取宠于太孑。岂料太子此举惊动了大慈大悲的观音娘娘。她心血来潮:太子者,储君也!瞒天过海,私造行宫。宫女又怎可为皇后?岂不乱了朝纲,乱了天下,必须早早妥善处理这件事。思量之余,她决定先下凡考察一番,于是跳下莲花宝座,摇身化作货郎人,肩挑满满一担日用品,一路叫卖着向鼓楼山下走来。再说鼓楼山下有一小村庄,村名神下刘,座落于七里红山谷东侧,紧倚古楼山脚下。村前小河,四季川流。河滩翠竹,四季长青。传说朱元璋在与陈友谅激战时,曾将刚妇产生过的马氏安顿于这里,并留下五百士兵保卫安全,当时朱元璋在前方指挥打仗,后方空虚,陈友谅派来一支军队偷袭马氏营地,五百卫兵死守三天三夜,危急万分,突然间河边翠竹节节爆破,跃出三千人马助战,內外夹击,把陈军打得落花流水,马氏有惊无险。或曰:竹兵乃神兵也!朱元璋称帝后,五百卫兵仍然留下未归队,他们在当地安家乐业,不过统一改姓"留"。但又因百家姓中无“留”姓,“留”与“刘”谐音,所以改姓“刘"。这些大概也是神下刘村名字的来因吧!神下刘村也确神奇,村址临河,仅比河水面高出不足三米,但洪水暴发期,汹涌澎湃,高出村址丈余,水却如逢避水珠一样,绕村而过,村址滴水不进,一奇也!二奇是一年四季村內无蚊蝇,曾有一不信者专程进村考察,三伏天,他在村中露宿了三天三夜,果无蚊蝇叮咬,且凉爽宜人,安然入梦。

  神下刘村村民纯朴善良,勤劳智慧。小农经济,丰衣足食。有一天在村旁的一所空闲的大院里到来一伙闲人,白天不出院内。无人知晓他们想干什么。这一天观音娘娘下凡考察到此,她挑着货郎担,一声叫卖,院门应声而开,出来一个中年汉子,头戴方巾帽,身穿长衫服,面色苍白。脸庞左边无须发,右边满是长长的黑胡子。这个边胡子径直奔货郎担而来,选中一些物品揣入怀中后却称回院取银子来付账,就头也不回地进屋了。紧接着又出来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年汉子,他们的衣貌,胡子均与第一个边胡子维妙维肖,同样拿货不付银子。观音娘娘也不与他们计较,任其所作所为。就这样共出来九十九个边胡子,满满一担货物被拿光。观音心中有数,早就略施神通,在他们的衣服上分別烙上凡眼看不见的序号,并尾随最后一人进了院子,仅有最后一人付了银子,前九十八人皆拒不认账。观音好言相劝反而拳脚相加,大慈大悲的观音娘娘连连摇头叹息着出了院门。她又来到不远处的太子行宫选址,址边堆积石木建材,尚未施工。睁开慧眼,只见行宫选址正位于龙脉中心,紫气上腾。考察完毕,脚下生云,直上灵霄宝殿,一一禀奏玉帝。玉帝十分生气,即着太白金星召来鼓楼山神,面谕圣旨:“朗朗乾坤,竟有九十九个边胡子聚伙作恶,如此品行不端,有污东方净土。又有当今太子,行为不轨,苍天不容。着汝速回,妥善处理。”山神心领神会,急速回归,施展神通,顿时电闪雷鸣,天昏地暗,地动山摇,轰隆一声巨响,鼓楼山面目全非,平缓山坡顿时变得陡峭似壁,太子行宫下沉水底,九十九个边胡子亦不知去向。大院和神下刘村安然无恙。阳光复出,风和日丽。后来听说宫女流落民间也有人说宫女投水自尽了。九十九个边胡子是被狂风卷送到远方,他们经过艰苦磨练,全都改过自新,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家业万贯了

  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鼓楼山有美丽的传说则喜人。笔者但愿路过鼓楼山下的远近朋友们,“停车坐爱枫林晚”!把这些亦史亦神的故事带往四面八方!


【篇三】


  阿凡提故事:二百枚金币

  阿凡提向一位巴依借了一百枚金币。他请来几位朋友与家人一起辛辛苦苦地盖了一座两层楼房。

  阿凡提还没搬进新楼房,巴依就企图把楼上那一层弄过来自己住,算是阿凡提拿房子抵债,他对阿凡提说:“阿凡提,请把二层让给我住,我借给你的那一百枚金币就算是抵消了。不然,请你马上还我钱。”

  阿凡提听了巴依的话,显出很不情愿的样子,说道:“巴依老爷,我一时半会儿还不了您的钱,就照您的意思办吧!”

  第二天,巴依全家喜气洋洋地搬进了新房子的二楼,过了数日,阿凡提请来几位朋友和邻居,大家一齐动手拆起一层的墙来。

  巴依听见楼下有声音,跑下来一看,吃惊地叫道:“阿凡提,你疯了吗,为什么要拆新盖的房子?”

  “这不关你的事,你在家里睡你的觉吧!”阿凡提一边拆墙一边若无其事地说。

  “怎么不关我的事呢?我住在二楼,你拆了一楼,二楼不就塌下来了吗?”巴依急得直跺脚。

  “我拆的是我住的那一层,又没拆你住的那一层,这与你没什么关系,请你好好看住你那一层,可别让它塌下来压伤了我和我的朋友。”阿凡提说完,又高高地抡起了坎土曼(维吾尔族人民使用很广的一种铁制农具)。

  “阿凡提,阿凡提,看在我们多年交情的份上,我们可以好好商量商量,请把你的那一层也卖给我好吗?”巴依无耐,只好放软口气。

  “如果你真心实意地想买,就请你给我二百枚金币。”阿凡提说道。

  “你……你……”巴依气得说不出话来。

  “巴依老爷,你不要吞吞吐吐,二百枚金币少一个子儿我也不卖,我是拆定了。”说着,阿凡提又高高举起了坎土曼。

  “阿凡提,阿凡提,别拆,别拆!我买,我买!”巴依只好掏出二百枚金币买下了这所房子。

分享给三年级的民间故事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Zbu.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