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高分作文肯定不是临场训练出来的,而是平时修炼出来的,它需要你平时多阅读,多观察,多积累,提升我们的境界,锤炼我们的思想。文章恰如人的影子,人的境界提高了,思想独立了,文章自然也立竿见影。©文档大全网整理了高考优秀作文素材,一起看看吧。
规范网游切莫“一键禁玩”了事
日前,一个协助家长帮助孩子培养健康游戏习惯的“神器”上线,宣称只要家长绑定孩子的微信和QQ,就可以“一键禁玩”。
现如今,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困绕无数家庭和学校的一大社会问题。如何进行干预,很多家长都表示头疼。当“一键禁玩”软件出现后,有人高兴有了撒手锏,但也有人认为,靠软件“禁玩”终归治标不治本,如果赋予家长所谓的“一键禁玩”功能,很可能产生对孩子的强制性权力。
对“一键禁玩”,笔者以为青少年上网成瘾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尤其是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戒除网瘾应从青少年的心理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入手。如果简单粗暴地赋予家长“一键禁玩”的权利了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方面,孩子爱玩电游,不止因为有瘾。不管怎么样,电子游戏也是一种游戏,传统游戏断档的功能在电子游戏中都有宣泄和补偿。现在孩子们喜欢玩电子游戏,恰恰是因为我们当前学校的教育活动不好玩。孩子们需要用好玩,有趣味的电子游戏来弥补学校学习的单调乏味。另一方面,孩子有合理游戏的权利,游戏又与我们素质教育追求方法的有效性,寻求实现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方式不谋而合。再有,青少年沉迷游戏主要是自控力差,心理教育存在重要的不足,他们在面对社会、学校和家长阻止上网,缺乏冷静,在面对网络游戏时,缺乏清醒的自我认识,当他们无钱上网时,更是缺乏理智。
解决孩子的上网成瘾,不能一禁了事,可从两个方面做些努力和尝试。一是家庭要有意强化孩子的控制力,家长把手机给孩子时,条件和规则就应科学、合理的规定下来,而且严格执行。同时,家长必须端正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建立起真正的健康的亲子关系。二是学校可以导向性地开展教育引领。利用国旗讲话、班会对学生加强网络教育和讨论。比如,由老师带着孩子公开讨论手机到底是怎么回事,要不要玩游戏,玩到什么程度等等。对于痴迷网络游戏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认知分析,运用心理学技术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鼓励他们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制力,从而逐渐回归到现实世界。
规范孩子网游需要综合施策,切莫“一键禁玩”,只有用权利思维去思考,平衡家长和孩子的权利,重视孩子成长过程的教育责任,才能营造出家长、孩子和社会多赢的局面。
立足成长,引导青少年合理用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在青少年群体中也迅速普及。最近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显示,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在小学生群体中拥有自己手机的占比64.2%。未成年人触网日益低龄化的趋势提醒人们:如何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是一道非常紧迫的命题。
以“00后”为主体的青少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中的大部分,从一出生就被互联网环境所包围。从网络平台上写作业、查资料,到在线学习成为常态,再到获取信息、拓宽视野、互动交流,都很大程度依靠电脑和手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高的消费水平、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成长在信息化背景下的孩子越来越多拥有手机,也是正常现象。但与此同时,由于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不足、家长学校的合理引导不够,手机普及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沉迷的现象,不仅偏离了家长买手机的初衷,更给孩子成长带来危害。
在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上,网络游戏上瘾是最令人忧虑的。有报告显示,18%的青少年玩网络电子游戏超过4—5小时,这一比例在农村儿童和留守儿童中更高。在游戏中过关斩将,消耗太多时间难免会影响身心健康,近年来儿童日益攀升的近视率就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不无关系。不仅如此,手机阅读的碎片化导致未成年人难以集中精力、购买手机的攀比风气刺激学生虚荣心、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凡此种种,不仅让家长忧心忡忡,也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
今天,信息化构成这个时代鲜明的底色,手机作为融入网络、信息交互的一个重要载体,一味禁止不行,放任自流也不行,关键是要让手机使用符合孩子成长需要,控制在合理健康的范围之内。青少年成长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既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容错率不高的过程,丝毫马虎不得。最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公布,不论是“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等目标,还是每天累计使用不超过1小时、严禁将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等要求,一个鲜明的导向就是既要避免“一刀切”,也要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政策落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突破口,未来还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为青少年建立起防护网、保护墙。
也要看到,青少年网络沉迷的背后,往往有着网络之外的原因。比如,一些家长对孩子缺少陪伴,或者仅仅通过物质上来弥补,对使用手机不闻不问,对电子产品上瘾的危害也一知半解,等等。再比如,一些网络游戏虽然推出了实名认证、在线提醒等防沉迷措施,但由于缺乏监督和反馈机制,实际操作中轻而易举被破解,甚至有游戏运营者专门设计“套路”吸引青少年“入坑”,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机,须补齐背后的社会治理短板。除此之外,一些学校明确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但也有一些学校出于怕担责不敢管、手段有限管不了,对学生使用手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关制度亟待完善。
在一个互联网与日常生活深度连接的信息社会,让智能手机等产品助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让孩子远离手机沉迷的危害,应当是技术进步不能忘记的初衷。毕竟,呵护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就是呵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除恶务尽,扫出朗朗乾坤清风正气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响以来,各级政法机关迅速亮剑,重拳出击,迅速形成对黑恶势力犯罪的压倒性态势。
黑恶势力为害甚剧,影响恶劣,尤其是在一些乡村基层,黑恶势力长期盘踞,为非作歹,称霸一方,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成严重威胁,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同时涉黑涉恶问题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大部分黑恶势力之所以能在一个地方长时期做恶乃至做大做强,其背后都有当地一些政府官员保护、纵容、甚至参与,充当“保护伞”。
“天地有正气,浩然日月明。”这正气就是人民群众对安居乐业的渴望,就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彰显,就是党纪国法的威严和不容挑战。
因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的是黑恶势力,净化的是政治生态,赢得的是党心民心,夯实的是执政根基。同时,它既是一场动真碰硬、除恶务尽的攻坚战,也是一场离不开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人民战争。
过去一段时间里,各级政法机关自觉把扫黑除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行业、领域,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依法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恶势力犯罪,有力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社会治安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们结合历史经验还要认识到,在强势打击下,一些黑恶势力只是暂时收敛,一遇时机,仍会故态重萌,甚至变本加厉;一些黑恶势力随着打击力度加大,如同变色龙一样,活动逐渐趋于隐蔽,组织形态、攫取利益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更有一些黑恶势力背后的“关系网”“保护伞”还藏在暗处,“根苗”不除,难免后患。
《论语》中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绝不能让黑恶势力的存在成为一块短板。因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务必要坚持除恶务尽。一是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出重拳、下重手,务必把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彻底消除黑恶势力对人民群众的威胁和滋扰,用实际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一查到底,将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彻查“关系网”“保护伞”,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彻底打好扫黑除恶这场硬仗,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和谐、平安、有序生活的向往,才能扫出朗朗乾坤清风正气。
高考优秀作文素材: 规范网游切莫“一键禁玩”了事.doc正在阅读:
以理想为题的高中作文800字11-13
小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报告怎么写12-04
2019温馨的拥抱情人节微信祝福语01-29
【关于雪后晴天的作文】雪后晴天作文02-05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全解析08-09
2020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信息技术中心工程师招聘启事12-30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外交事业的发展09-17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反思20篇简短_小学一年级体育老师教学反思02-19
2023年天津南开中考满分是多少分?12-10